分享

幸福医话:“脱骨疽” 临床治验心得

 谷山居士 2021-01-29
脱骨疽,现代医学称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医案

脱骨疽

患者:于某,男,58岁。

3年前右下肢开始发凉,走路小腿时酸胀,渐见间歇性跛行,右脚小趾发黑,趾甲处流脓,整个足背呈黯红色。

医院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治疗无明显效果,医院建议截肢,家里不同意。出院后,曾到蓝田县山中找一老中医治疗,内服、外敷无效。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

检视:右足小趾溃烂,周围皮肤肿胀紫黯,如煮熟红枣。

创口流紫黑血水,气味剧臭,疼痛如汤泼火灼,彻夜不眠,很快腐烂蔓延,向足背发展,遇热痛重,遇凉减轻

刻诊:面色萎黄,全身皮肤枯槁,体型高大瘦长,神志清醒,表情痛苦,抱膝握足,坐卧不安。

双足趺阳、太溪脉不能触及,舌淡苔白腻,脉弦细弱。

辨证:脱骨疽寒邪郁久化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热毒型)。

治宜:清热解毒,益气托表并重。

处方:生黄芪100g,当归30g,金银花60g,玄参60g,甘草15g,蒲公英30g,连翘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30g。

7剂,水煎服。

外治在创面撒化腐生肌之药,覆盖凡士林纱布。消毒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

经服上方7剂,疼痛稍减,晚上可入睡2~3小时。局部已由湿性坏死渐转为干性坏死,右小趾已全发黑干枯。

建议外科截取小趾,半个月后回来复诊。

西医外科截去小趾,但伤口无法愈合,仍建议上截,患者不同意。仍回到我处中医治疗。

复诊:检视右足背红肿发黯,伤口不愈合,仍然疼痛,夜间尤甚。西医抗生素仍用着。其他症如前。

果断停掉抗生素,纯用中药治疗。因热毒已不盛,虚象已露,正气不足。

立法:大剂益气扶正,兼顾凉血活血解毒。方用十全大补汤为主加活血解毒药。

处方:黄芪180g,当归、金银花、天花粉30g,党参、川芎、白芍、茯苓、桔梗、陈皮、牡丹皮、麦冬、五味子、川牛膝各10g,白术9g,白芷、乳香、没药、皂角刺、甘草各6g,红花3g。

三诊服15剂后,脚面已不黯红,肿已消退,肉芽开始生长。上方去皂角刺再服15剂,创口已近愈合,疼痛完全消失。

继续气血双补,十全大补汤加味。

处方:黄芪150g,当归30g,银花15g,川芎10g,茯苓10g,红花5g,甘草5g,血竭胶囊5粒。

10剂,水煎服。

四诊创口愈合,并能走路2公里以上,无痛感,基本痊愈。

古道瘦马按

脱骨疽以虚为本,但在继发感染时,治疗就不能一味补虚。

本例接手治疗时寒邪郁久化热,感染严重,已出现进行性坏死,是邪盛正虚阶段,应清热解毒与益气扶正并重,待邪退以后转补气为主,托邪外出,此为治疗关键。


END



来源:幸福中医文化   编辑:张大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