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吐泻和疳积:今晚《中医女儿科》课程预告

 为什么73 2016-04-18

涉及《医学三字诀》内容:

儿吐乳,宿食伤,炒麦芽,橘丁香。胃气逆,宜二陈。兼泄泻,胃苓汤。

唐千顷曰:小儿呕吐,不可不慎。若吐自口角出,乃乳哺太过,满而溢出也,只须节乳;若吐乳直出而不停留者,谓之哯乳,乃宿乳也。用炒麦芽三钱、橘红一钱、丁香三分,煎服,即止。麦芽能消宿乳,橘红理气和中,丁香暖胃止吐,故用之如神也。

若中气虚弱,胃气上逆而呕吐者,用二陈汤和胃降逆;兼泄泻者,用胃苓汤调中渗湿。

 

儿吐泻,烧针丸。时感胃,正气散。中虚寒,理中痊,甚煨姜,参古月。

龚云林曰:小儿吐泻,多因乳食所伤,伤脾则泻,伤胃则吐,吐泻不止,中气必虚,慢症之候,自此而得,可不慎乎?

吐泻初起者,用烧针丸镇固之,即黄丹水飞、朱砂、枯白矾等分,为末,枣肉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三、四丸,戳针尖上于灯焰上烧过存性,研末,凉米泔水调服,泻者食前服,吐者食后服。外用绿豆粉,鸡清调,涂两足心,泻者涂囟门,止则去之。

若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四时不正之气而吐泻者,用藿香正气散,辅正祛邪;若中气虚寒、肢冷脉迟而吐泻者,用附子理中汤温中助阳。方见太阴。

张景岳曰:胃气极虚,诸药不能入口,凡药之气味略有不投,则胃气不能容受,随拒而出,必用甘辣可口之味方效,用人参、古月、煨姜水煎,徐徐与之,乃取其气味之甘辛纯正也;若服后吐,止泻不止者,加附子即愈;若吐泻大渴不定,止之又渴者,肾败也,及面黑气喘,皆难治也。


儿疳症,禀赋亏,食不节,伤脾胃,先天亏,面黑疲,热盗汗,宜六味。

杨仁斋曰:疳者干也,乃脾胃津液干枯也,在小儿为五疳,在大人为五劳。龚云材曰:疳者肥甘无节,乳哺不调,或禀赋怯弱,气血不足。十五岁前为疳,以后为劳。然小儿智识未开,七情未动,其病疳者非先天之肾亏即后天之脾衰也,脉必细软无力或浮大而濡,虎口纹色亦淡,宜因症施治。若先天肾虚者,必有五迟、五软、诸不足等症,其症面黑、耳疮、消瘦、发枯、盗汗,用六味地黄丸以补肾水。方见虚劳。

 

脾胃伤,肥儿丸,君胡连,使曲麦,楂芦荟,米糊丸。中虚寒,六君症,调理方,扶脾散。睡多汗,扇梅咽。

后天脾伤者,多因肥甘无节,乳哺不调,以致中气不足,不能运化,其症面黄肌瘦、发热、困倦或心腹痞硬、乳食不消,或好食泥土、腹疼、吐泻。

云林曰:书载五疳病关五藏,乃脾家一藏有积,失治而传其余也。脾家病去,诸藏皆愈,宜用肥儿丸,补正消滞,即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神曲、麦芽、山楂各三钱,胡黄连五钱,使君子四钱,芦荟二钱半共细末,黄米糊丸菔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看儿大小加减。

夫疳字从甘,明指其贪食肥甘损伤脾胃也。盖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母气一伤则百病生矣。故用四君从容和缓,以培母气;神曲、麦芽消滞和中,以助输运;使君健脾杀虫,为小儿之妙药;胡连、芦荟益肝清热,乃疳症之良品。合丸而用,消不伤正,补不助邪,诚有益无损王道之方也。

若脾胃虚寒,用香砂六君子汤调中运脾,愈后调理,用千金肥儿饼扶脾消食,即芡实、山药、扁豆、薏仁俱炒,莲肉、茯苓各四两,神曲、麦芽、山楂俱炒,陈皮、人参、使君子各二两,糯米二升炒,共末,布包蒸熟,入白糖二斤,调和成饼或共为散,名扶脾散,随意食之,小儿无病常食,可防患于未然,妙不可言。

张石顽曰:小儿睡中多汗,用故蒲扇烧存性为末,每服一二钱,乌梅汤调服,蒲炭止血利水,汗乃血液,故取沾汗之旧扇烧灰主治睡汗,亦同气相求之义也。

 

疳虫疾,用榧子,或使君,白糖食。

俞增光曰:小儿乱食伤脾,以致生虫成疳,用榧子研末服二三两,取下小虫即愈,或用使君子研末炒热,调白糖食至二三两,服后必饮茶水为要。此二药均为治虫妙品,诚千金秘方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