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2 道原:人性之趋利避害(先哲们毕生心血,值得深思)

 楚士祥丁 2016-04-19

(一)、舜帝之避害:

1.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後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史记》五帝本纪

2.众曰:“大王以舜为何如人?”曰:“圣人也。”众曰:“使舜浚井不出,则为井中之泥;涂廪不下,则为廪上之灰,安能泽被天下,法施后世乎!是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盖所存者大故也。”---《资治通鉴》唐纪七

3.“彼虽夷狄,亦犹中国之民也,趋利避害,欲生恶死,岂有异于人乎”。《资治通鉴》也有论及,但没找到原文,对通鉴不够熟悉呀,故以此作引用,用以说明趋利避害为人之本性和本能之一。

(二)、典籍里民性之趋利避害:

1.《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2.《管子》中的趋利避害:

(1)《治国》: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2)《形势解》: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而令乃行。故曰:“贵有以行令也。”

人主之所以使下尽力而亲上者,必为天下致利除害也。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来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

古者三王五伯皆人主之利天下者也。

(3)《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形势解》:民之从有道也,如饥之先食也,如寒之先衣也,如暑之先阴也。故有道则民归之,无道则民去之。故曰:“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

3.《兵法十三篇》中的趋利避害:

(1)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2)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3)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4)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5)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6)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7)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三)、先哲们论人性之趋利避害:

1.非号令无以使下,非斧钺无以畏众,非禄赏无以劝民。

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整齐严庄则民畏之。故民爱之则亲,畏之则用。夫民亲而为用,王之所急也。故曰:“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恩威并施也!

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众人之力。故能无为而治

3.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讟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故有“顺民者昌,逆民者亡”。

4.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5.《文子》人之情,服于德不服于力。故古之圣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推而不厌,戴而不重,此德有余而气顺也。故知与之为取,知后之为先,即几道矣。

6.《六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利人者天下启之,害人者天下闭之。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

7.《三略》: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武则天之所以能在宫里立足并得人之助,因为她于人有利故也。

   马哲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知道物质基础的决定性的地位,应当直面现实,莫学宋襄公满口仁义之师不击半渡之楚军,不击未列阵之楚军,终以兵败被俘。

   然则,《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孰知其极。

   事物本无对错与好坏之分,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夫立策决胜之术,形、势、情。其决策之根本,因利而制权,在于自己的取舍吧。


       以上收集先哲们的毕生心血之所著,为保存其原意,未作翻译,反复诵读、深思反省,终将有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