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上海博物馆| 周原特展 | 巡览

 鸣歌 2016-04-19

“周野鹿鸣”源于《诗经》“膴膴周原,堇荼如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从周代开始,青铜时代的文明辉煌开始在中原大地兴起。陕西宝鸡是著名的“青铜器之乡”,早在汉代已有青铜器出土的记录,此后历代不绝。2012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宝鸡石鼓山陆续发掘了一批商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造型别致、制作精良、世所罕见的珍贵文物,为商周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资料,对当时历史、文化、礼制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石鼓山西周墓地也因此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中石鼓山4号墓出土的球腹簋、四耳乳钉簋等一些文物是出土以来首次对外展出。




在此次的展览中,集中展示石鼓山西周贵族墓最新出土的文物珍品,其中尤以出土青铜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三号墓和四号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为主。除了一对牺尊之外,展品中还包括了部分极为稀见或首次经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精品,如球形体的凤鸟纹簋、龙纹簠等,特别是大型龙纹禁及与之配套的方彝、卣、斗等酒器,则是首次由科学考古发现的禁与酒器的组合,这对认识和了解此类器物的使用和组合状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据上海博物馆的有关人士介绍,考虑到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与上世纪初在宝鸡戴家湾(斗鸡台)被盗掘的青铜器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本次展览还特别借展了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宝鸡戴家湾出土青铜器,包括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柉禁组器一套以及现藏天津博物馆的龙纹禁一件。


流失美国的那件青铜禁,在出土后先被大收藏家、时任湖北巡抚的端方获得。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端方卒于四川,因家道衰败,其后代又于1924年将这件珍宝卖给美国一位传教士。这位传教士后又高价卖给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珍藏于天津博物馆的那件,也同样命运多舛,文革期间曾被当做废铜烂铁送到了冶炼厂,在最后关头被识货的人发现而得以留存。此次上海博物馆促成这三件目前世所仅见的西周铜禁的首次聚首,可谓一件幸事。





据悉,《周野鹿鸣—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出土文物特展》将于2015年3月1日闭幕。


















展览中,这对的似鹿非鹿、似马非马的牺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有关专家介绍,牺尊是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这对以鹿为主体形态、综合诸动物特征而成,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




冉盉


  高28.6厘米,口径11.6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三号墓三号壁龛出土


  侈口,卷沿,束颈,鬲状袋腹,三柱足。盖顶有精致的双首龙钮,盖与器身一侧的牛首銴间有短链连接,与銴对应的颈部还设有一管状流。盖缘及颈部饰勾连云纹,上下以圆圈纹为界栏。腹部饰双线三角纹,流部饰简化蝉纹。銴内侧的腹壁上铸铭文一字“冉”。





单父丁卣


  高39厘米,口横15.5厘米,口纵12.4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四号墓三号壁龛出土


  卣盖两侧有犄角状翘起的装饰物。这两个宽厚的犄角与盖、器上的扁平形棱脊,为此卣平添了豪华感。花蕾形盖钮上饰蝉纹;盖面外圈、器颈和圈足上饰长尾凤纹,盖沿、器腹饰垂尾凤纹,凤冠均为多齿花冠;提梁两端各置一个圆雕兽首,提梁外侧饰两头龙纹,内侧饰变体龙纹;犄角外饰蝉纹。这些纹饰均以细密、规则的雷纹铺地。盖面内圈、腹部上端为直棱纹。圈足内设置四个加强筋。器内底铭文三字“单父丁”。出土时腹内置有一件铜斗。










乳钉纹四耳簋


  高29.7厘米,口径35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四号墓二号壁龛出土


  器身分置四组牛首环耳,带长方形垂珥,两耳间设置扉棱。腹部中央饰一周带状直棱纹。上、下各三排长乳钉纹。环耳和扉棱部共饰牛首图案28组。圈足饰三组两两相对的龙纹。圈足内底有菱形网格纹。耳部先铸,尔后再与器身合铸。此簋与宝鸡戴家湾出土,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四耳簋,以及宝鸡纸头坊一号墓出土的四耳簋极似。其形制庄重,构造复杂,威严神秘,不仅是青铜器中的精品,还具有宝鸡地区极强的地域特色。







摄影 | 徐亚力 文字 | 媒体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