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庆,打开近代中国机器时代的大门(下)

 洁洁赢 2016-04-19

  

        从“黄鹄号”到李鸿章筹建江南制造局

  近二十年来,全国各地及本土的专家、学者,对民族工业的研究有了深入的发展。“安庆内军械所的地点到底在安庆哪个城区?”“‘黄鹄号’在何处下水?”“曾国藩如何在后院广开幕府”……学者们对系列历史问题进行了饶有兴致的探讨,并引发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他们各自引经据典,各有一套说法。

  对此,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北师大博士生导师于沛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当今),发掘和积累史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事情是解释、分析和认识史料。历史学的任务就是不断的提出问题和不断的回答问题。史料就摆在那里,它传达给你的是一种信息,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理解,如果我们的知识结构很完整,我们对它的理解和一个知识结构不完善的人所理解的结果是绝对不同的。”

  一百四十年多前,黄鹄号在南京下水,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万物有源。流经安庆振风塔的长江水来自哪里?来自雪域高原———正因为有了安庆内军械所研制的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船模,才有了后来的“黄鹄号”,才有了金陵制造局(南京),才有了江南造船厂(上海),才有了中国近代机器工业。这意味着安庆是近代工业的先行者,是打开中国近代机器大门的第一“人”!

  据此,笔者以为,“黄鹄号”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艘蒸汽机船的名字,当年的《字林西报》曾有过报道,1861———1866年间由曾国藩率领我国近代科研精英们在安庆内军械所发明试制、在南京下关建成下水。它的发明建成,标明中华民族一个机器时代的来临。“黄鹄号”固然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是当年的“科研活动和成果”,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拿工厂制造者的话来说,它(黄鹄号)只是一个成品、一个产成品,而它的发明人是安庆内军械所的科学家们,它的发明基地在内军械所,它的前身是一条三尺长的“暗轮船”,时间是1863年11月。此后又试制了一条九米长的“明轮船”,时间是1864年的初春———这就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木壳船(请读者注意:一说是带帆的蒸汽机船,另一说是无帆的蒸汽机船)。正是有了前两艘处于发明创造阶段的暗轮和明轮船(笔者倾向有帆说)才有了后来的“黄鹄号”(笔者倾向无帆说)成品船,时间是1866年4月,地点是南京下关……再往后发展,就是李鸿章筹建的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造船厂)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李鸿章。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到上海后,开始向洋商购买军火。1864年,李鸿章花了4万两银买下虹口美国人科尔经营的旗记铁厂,又把苏松太道丁日昌和副将韩殿甲主管的两个洋炮局并入,连同购买洋机器共耗资54.3万两银,于1865年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不久,容闳从美国买来的一百多台机器运到上海,也一同拨给了总局。丁日昌兼任总办,韩殿甲任会办,冯焌光任襄办,美国人科尔任总监工,以每月一百至数百银元的高薪聘请多名洋人为各分厂管理、技术人员。

  1867年,李鸿章将上海虹口江南制造局迁到高昌庙,新厂占地70余亩,内设木工厂、熟铁厂、铸铁厂、机器厂、汽炉厂、火箭厂、洋枪楼等。在1868年7月间,造出了第一艘木质明轮蒸汽装置的“恬吉”号兵舰。试航那天,舰上挂着黄龙旗,在吴淞口外行驶;曾国藩亲自登舰航行到马鞍山采石矶,每小时上水70余里,下水120里。经测试,舰长56.39米,宽8.28米,吃水2.44米,排水量600吨,功率392马力。

  1869年5月,江南造船厂还造出了第一艘螺轮蒸汽船“操江”号。1872年,江南造船厂建成了当时巨大的“海晏”号兵舰,它长91.44米,宽12.8米,吃水3.66米,排水量3800吨,马力800匹,时速12节,配置火炮26门,可载兵员500人。

  中国近代机器时代的第一块里程碑碑记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把近代中国机器时代各个城市的发展顺序列举了一个年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跨度36年的中国近代机器时代(1861年———1897年,即历史学家俗称的“洋务派军事工业时期”)来临,它涵盖了全国19个最发达地区和先进的都市,而在“近代机器时代”年谱中,“安庆”被列为第一名。也就是说,安庆内军械所以开创者的身份,领中国近代机器时代之先。“黄鹄号”的诞生标志着安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南京、上海乃至全国播下了种,扎下根,安庆的地域文化,沿长江中下游流向大海,播撒近代全中国。“黄鹄号”的历史命名,既是皖江地域文化也是长江工业文明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历史里程碑!

  说到这里,我想读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购办洋机器归国的容闳和尚在南京的徐寿、华蘅芳了,他们后来的去向、命运如何呢?这里就我所知的一点情况,简略交待一下:

  容闳、徐寿、华蘅芳三人的生卒年分别为1828—1912、1818—1884、1833—1902。先期,三人同为曾国藩、李鸿章办局(所)出力,不久,就有了新变化。1867年,容闳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清政府建议:组织合资汽船公司,选派留学生赴美———笔者借用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徐飞的话说,容闳是“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学有所成的留学生。……(1872年),容闳被任命为‘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副监督,负责招选首批幼童(30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幼童留美计划’———一个几乎完全凭容闳个人努力而创造出的历史奇迹。”时光回到1868年,正是江南制造局成立译书馆之时,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华蘅芳连同5名英、美科技人员,受聘为译馆通事,40年后,经徐、华等中外人员的通力合作,共译著了西书160余种,其中一些流行的译著对后世影响很大。徐、华所供职的江南制造局译书馆,是晚清中国官办最大译书机构,二人最终成就了博学多艺的译著学者。而容闳,奉召回国后因思想激进,参加变法维新活动,后来居然成了清政府通缉的逃犯,不得已以74岁的高龄再度避往美国,于1912年4月21日在美逝世,享年84岁……可惜!一代天之骄子,就因为他维新、爱国,就被拒之国门之外。可叹!异国游子,魂断大洋彼岸。可悲!慈禧专权,老臣昏聩,清廷江河日下,统治阶层日渐萎靡,容闳凄婉的结局,是旧时代的悲哀。

  从安庆内军械所到上海江南制造局,是近代中国工业生产力被提升的一个转折点;新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操作下的机器工厂,代替了原先繁重、笨拙的手工工场;江南制造局,竖起了中国机器时代的第一块里程碑———当然,碑记首先是在安庆刻上去的。因为,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诞生在安庆,而机器原初的动力来自蒸汽机!正如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喜所所说:“(当年)在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最主要的发动机是蒸汽机,这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蒸汽机的应用标志着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全部机械化的生产以此为根基。”这就有了前面提到的那段立论:长江沿江城市是中国近代化先行地区———安庆是这个先行地区的先行城市———曾国藩时代的安庆人是这个先行时代的先行者!正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大江东去,滔滔不绝!近代中国的机器动力之源源于安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