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红与黑》的两种爱情对比中管窥人物性格及其他

 昵称535749 2016-04-19
2016-04-18 04:01 | 豆瓣:侬纤说 

红与黑》具有多重主题,它被看做是一部政治小说,一部风俗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爱情小说。小说正是以于连与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之间爱情为线索来结构全篇的,所以,对比这两种爱情是我们分析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于连的贫穷与骄傲引起的不同反应

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而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都是贵族女子,这种爱情从一开始来说就是不对等,为爱情悲剧埋下了隐患。但是,于连的平民身份在赢得两位女性的爱情上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恰恰相反,他的贫穷只能更衬托出他内心的骄傲,而这骄傲只能来源于他的学识、他的见地、他对自己才华的认可以及对他人的轻视。他的这种平民身份和于此不相称的骄傲,恰恰激起了这两位女性心中对个人英雄的崇拜感。如果于连是一位贵族,那他的骄傲会被轻易地归结于他对财富与地位的自满。那显然他在这两位女性心中的形象将大打折扣。但德·莱纳夫人与玛蒂尔德小姐对此怀有的感情又是不同的,这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德·莱纳夫人是一个内心单纯善良的女人,她认为所有的男人都如她丈夫和瓦勒诺一样,粗鲁、嗜钱如命,对一切与金钱、地位、十字勋章无关的东西有露骨的麻木。她对此感到厌恶,却又不得不生活在他们中间。而于连却与他们极大的不同,他贫穷,这使他不会像那些男人一般,浑身充满一种铜臭味。但同时他又是骄傲的,他不容许有人轻视他伟大的心灵。一旦他发现自己被视为仆人时,就会立刻请求离开。“于连这个小乡下人的成功盖出于此。德·莱纳夫人对这颗高尚而骄傲的心灵充满了同情,从中得到了美妙的。洋溢着新鲜事物魅力的快乐。”

她把同情心、钦佩心都给了他,甚至常常因想起他的贫穷而流下泪来。当她希望于连能接受她的几个路易去买几件内衣时,于连拒绝了,告诉她自己出身卑微,但是并不低贱。这让她越发尊重他,敬佩他,并以补救她对他的侮辱为借口,容许自己给他最温存的体贴。这种态度的新鲜感使她整整幸福了一个礼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德·莱纳夫人对于连的爱情,最初是源于对他贫穷的同情,对他骄傲的尊重与敬佩。这种情感逐渐转化为爱情。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德·莱纳夫人的爱情是建立在理解、宽容、怜惜的基础上的,她可以原谅他所有的缺点和软弱。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向我们展示了她单纯善良真诚的内心世界。

玛蒂尔德是一个无比骄傲的人,她是社交圈子里的皇后,但她却对贵族的平庸感到厌烦,她第一次注意到于连是因为偷听到了他和彼拉神父的谈话,“此人不是生来下跪的”,她对他有了几分敬意。她是众多贵族男性争相取悦的对象,而她却感觉到了于连对她的轻蔑。她试图征服他,以证明自己的魅力。于连的骄傲和严肃是自卑所带来的,他不容许别人看清他,只能作出骄傲的姿态,因此每当玛蒂尔德跟他摆出贵妇人的架势时,都被她顶了回去。她在思想中多多少少将于连看做下人,想让他爱,就让他爱。这对于连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于是对她而越发冷漠,而这使她越是来找他。

作为一个穿着黑衣、只有十个路易年金的平民,于连尚且让那些贵族因害怕而排挤他,他若带上肩章又会怎样呢?这样一种念头使玛蒂尔德更倾心于连。而当后来于连假意追求德·费瓦克夫人时,对玛蒂尔德竭力表现出来的傲慢则彻底征服了她。目中无人的玛蒂尔德遇上一个比她更骄傲、根本不把她当回事的平民时,她内心的中世纪情结被激发了出来。这种需要打破门第与金钱界限的不平等的爱情更加惊世骇俗,极大地满足了她病态的浪漫主义的需要。她恨不得让全社会都知道,渴望为爱情而牺牲一切。她讨厌平庸,若她嫁给一位贵族,那她的生活将跟当前一样乏味、无趣,不能引起别人任何的惊奇与赞叹。而于连的身份地位正好使她的爱情带上了悲壮与浪漫的色彩,可以成为巴黎人们谈论的焦点。这一切都是她所渴望的。

于连的贫穷和骄傲,在德·莱纳夫人那里激起的是同情、悲悯、敬重和钦佩,在玛蒂尔德那里引起的是轻视、新奇感以及征服欲,于连是她借以打破平庸生活的一个介质,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分析这两种爱情的由来,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文中两位女性的性格特点,以及她们的异同之处。

二、征服与被征服

于连狂热地崇拜拿破仑,这种崇拜深深地影响到了他的人生观和爱情观,让他把爱情也当做是对对方以及其他追求者,甚至是对社会的一种征服。而当有他者介入其中时,这种征服感更加强烈,成功后的喜欢也更加狂热。在于连的两次爱情,这种征服欲是一直清晰地存在的。但我们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这两位女性对于连的征服也同样存在。

于连第一次握住德·莱纳夫人的手是因为,让她的手在他碰到的时候不抽回去,这是他的责任,若做不到就会成为笑柄或招致一种自卑感。当他终于成功的时候,内心的幸福感并不是因为他爱德·莱纳夫人,而是这种可怕的折磨终于到头了,他履行了一个英雄的责任。当德·莱纳夫人第一次主动握住他的手时,他希望所有那些傲慢的贵族都来作证,他打败了轻视他的瓦勒诺和市长,这才是他得到一个贵妇人的爱情最大的意义。可以说,他是一直将德·莱纳夫人视作自己需要征服的对象,不停地询问自己,责任是否尽到了。

但是德·莱纳夫人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狂热,以及在承受伦理道德和年龄、门第观念等的煎熬和痛苦中,都显示出了她的真诚。这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打动了于连,使他原本游戏的心尝到了幸福。她对他还有一种母亲式的溺爱与保护,这些都使自幼丧母、从未得到过一丁点家庭温情的于连,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体验。斯坦尼斯拉发高烧事件,给于连的感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性格中的孤傲和狐疑,都因为看到德·莱纳夫人为爱情作出的巨大痛苦与牺牲而变得烟消云散了,他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她心中是何等重要。两人爱情的性质也因此而改变。他所有的不再仅仅是对她美貌的倾倒以及征服她所带来的骄傲了。他崇拜她,敢于在她面前袒露最真实的自己,这是一种性质更加崇高的幸福。因此可以说,于连的爱情一开始是出自一种征服的目的的,而到最后,他却是被德·莱纳夫人的真情所征服。当然,他也同样征服了她。

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爱情却是始于女性的征服,止于于连的消极排拒。有人把于连第一次的爱情称为“心灵的爱情”,而这一次是“头脑的爱情”。这是有根据的。相对来说,前一次的爱情更为单纯,这一次却更为复杂变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征服欲在作祟,没有像前一次那样,最后走向真正的、心灵的爱情。这种爱情还停留在一种表面的激情上,两人并没有做到心灵相通,相互理解。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结尾时这种爱情走向了虚无,因为那时于连已回归内心,这样的激情之爱已不能使他激动了。他需要的是宁静与和谐。

于连第一次见到玛蒂尔德时,对她并没有好感,尽管他承认她美丽,可是她有着高傲的女王做派,这与德·莱纳夫人极大的不同。出于骄傲和自尊,于连对她很冷漠,可这却恰好激起了她的兴趣。正因为他蔑视所有人,玛蒂尔德才不蔑视他,她不喜欢没有性格的人。舞会上男人们对她的崇拜以及她的未婚夫德·克鲁瓦泽努瓦侯爵的存在,使于连感到他的责任在呼唤他,他要得到她,然后走开。这样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于连并不是为了,名利才去追求玛蒂尔德的,而是出于一种征服欲。而且,他并没有付诸行动,谈不上主动追求,在他俩之间,显然玛蒂尔德的征服欲更加强烈。可以说,在他俩之间,玛蒂尔德征服的欲望更加强烈。她向往拉莫尔和玛格丽特之间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而现实的平庸乏味早已把她折磨的憔悴不堪。她急需于连的爱情来拯救自己对生活的厌倦。于是她“决定爱上“于连,而不是“爱上”于连。在这场爱情中,她甚至不需要对方给予她同样的爱情,她只要能让自己投入到一种伟大的激情中就够了。而一旦她的征服者屈服,她将很快感到厌倦。

正因为如此,她第一次和于连约会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幸福感,很快就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了。同样,此刻的于连也根本没有爱情,他有的只是征服一个贵妇人的荣誉感。可是很快他就遭到了挫败,玛蒂尔德拒绝承认和他的关系。有很多研究者认为于连根本不爱玛蒂尔德,认为他只是为了他的前途才选择了玛蒂尔德,如杨晓莲郑警予在《从<红与黑>看三种不同的爱情观》中提到的“于连对德·拉莫尔小姐从未有过真正的爱情,他对她的追求也体现了他的一贯追求的作风———为权势而追求。”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公正。于连在之前确实有投机爱情的想法,可是当玛蒂尔德抛弃了他时,他却开始疯狂地爱上了她,这种痛苦甚至远远超出了第一次的爱情。书中不只一处提到“于连差点发疯,他不得不承认他爱德·拉莫尔小姐”,“这可怜的小伙子已经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而且,在后面的文字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于连心目中关于利用爱情得到功利的任何想法,他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为情人所抛弃的失意者形象,又何来为名利追求玛蒂尔德之说?所以我认为于连这突然迸发的爱情是由于他的失败所引起的。

前几日他俩约会时他尚且没有丝毫快乐,只是在履行情人的义务,为何当后几日玛蒂尔德抛弃了他时,他却又表现出这样强烈的情感?所以这只能是他的政府感遭到挫败带来的。可玛蒂尔德一旦确定自己被爱上了,她的征服感就消失了,她的门第观念、贵族身份统统又回来了,只会彻底地鄙视他,厌恶他。她在对于连的征服感与对他的厌倦之间犹豫不决。科拉索夫亲王的建议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于连假意追求德·费瓦克夫人这一举措再一次征服了骄傲的玛蒂尔德。这一次于连没有轻易屈服于她的魅力,尽管他更百倍地爱她,却只做出冷淡的样子,只有这样,玛蒂尔德才会记住教训,不敢再轻视他,将他视为仆人。这一次爱情的博弈以玛蒂尔德的征服开始,以于连的征服结束,但是最后却走向了虚无。

三、两种爱情的结局

在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结合之中,尽管他存在着投机的想法,可是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他的爱情,以及后来对孩子的责任。在恋爱过程中比第一次更强烈的痛苦折磨着他。于连曾说过“我要得到她,然后走开,谁阻止我逃走谁倒霉。”可是他在征服玛蒂尔德之后并没有逃走,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的真情。在枪杀德·莱纳夫人的时候,我们以为这是对她破坏他幸福生活的报复,痛恨她夺走了他的一切。可是如果我们这样理解的话,就无法解读于连为何在最后得知德·莱纳夫人没有死去的时候,感到的不是愤怒,居然是感激,更无法理解于连为何于连在最后选择了德·莱纳夫人而不是玛蒂尔德。这是一种前后矛盾的行为。所以我认为于连枪杀德·莱纳夫人,并不是因为他恨她夺走了他现有的一切,而是对情人背叛自己的伤心和愤怒。若他在意的只是名利和地位,那他完全可以要求玛蒂尔德帮助他逃出去,可是他没有。所以这应是一种情杀,是对不忠情人的一种惩罚。当德·莱纳夫人活过来后,他显得别无所求,开始正视自己灵魂深处的丑恶,所以甘愿接受惩罚。

德·莱纳夫人单纯善良真挚的爱情让他疲惫的心得以回归,他在她那里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倾诉自己的软弱。她的爱情真正超越了他们之间年龄、门第的差距,她接受于连的全部。而玛蒂尔德爱的只是那个英雄于连,而不是真实的于连。她的爱情看似也超越了门第,但实际并没有。如果于连不死,我们不敢保证,她是否会再抛弃他。而于连在接近死亡的时刻,内心变得出奇的宁静,那些曾经躁动的欲望远离了他,此刻他才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玛蒂尔德象征着激情、躁动与物欲,而德·莱纳夫人则象征着温情、真诚与宁静。死亡是于连出于自身的一种选择,至此,于连才达到了心灵的真正的和谐。他在两种爱情之间的选择,是他对自身的回归,他重新找回了那个他竭力想掩盖、遮蔽的自己。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尽管于连最后走向了死亡,但不如说,这也是一种救赎,一种以死亡为代价的救赎。


从《红与黑》的两种爱情对比中管窥人物性格及其他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