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天纬地画山河——中国古代地理著作述略

 RK588 2016-04-19
2016-03-07 洙泗书院 洙泗书院


4:11 禅茶人生 来自洙泗书院

古人常以“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引以为豪,但要“通地理”,又着实不易,得跋山涉水远游,或潜心书斋殚精竭虑大量读书才可以办得到。我国古代的地理著述极为丰富,对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分析也很深刻。


    了解前人的这些著述,也是很有意思的事。祖本:《山海经》和《禹贡》在我国典籍中,“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原话是“仰天以观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此处的“地理”即指地球的表面。

    不过,我国真正意义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和《禹贡》。《山海经 》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本来叫《五藏山经》,《海经》本来是《禹本纪》,原本为两种各自独立的书,是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把它们合编在一起,题名《山海经》的。《山经》是《山海经》一书中写作时间最早和地理学价值最大的部分。《山海经》全书两万多字,承袭了自古以来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它记述了四百多座山,先按南、西、北、东、中五区,每区分若干山系,每个山系又连接许多山岳。记述以山岳为纲,综合记述了水、动植物、矿产、特产、神话传说等,其中还提到了潮汐和月亮的关系。《山海经》记述的范围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外的广大地区。虽然《山经》中不免有失实和错误之处,但对那么久远的历史时代来说,堪称是一部有价值的地理著述。

    《禹贡》是名著《尚书》的篇章之一,成书于战国前后,作为一部地理著作,其学术价值在《山经》之上。虽全书只有1189字,却对祖国的山川、土壤、物产概貌做出了清晰的描述。全书由“九州”、“导山”、“导水”、“水功”、“五服”五部分组成。“九州”将全国分为冀、青、徐、扬、荆、豫、梁、雍、兖等九州,实际上是以河流、山脉、海洋等自然分界划的,带有自然区划的萌芽。九州至今还是中国的代称之一,其中的州名在现今的地名中有的仍在沿用。明代的《禹贡图注·序》里说:“《禹贡》一书,古今地理志之祖者。”现在看来,《禹贡》的意义不仅为华夏方志之先声,其内容已涉及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诸多方面,乃中国首部结集性地理著作。

    除上述两部专门的地理著述外,在《尚书》、《周易》、《诗经》、《周礼》、《左传》、《管子》、《孙子兵法》等早期著作中还有不少地理方面的内容,如《管子》中“地图篇”、“地员篇”、“度地篇”等关于地图、关于土壤、生物、水文诸地理因素的关系,论述得很有深度,有“或高或下,各有草土”之说,称得上是对土壤、生物空间地理规律的最早认识。



远行:地理著述的摇篮

    公元前138年以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历时18年之久。张骞之行丰富了中国人民和当时西域各国人民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民的地理视野,从西域诸国直至罗马的东徼、印度的北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此以后双方使者商人往来不绝。


    司马迁足迹遍及当时中国的名山大川,其巨著《史记》堪称一部历史和地理的百科全书,其中的《货殖列传》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完整的经济地理记述。另有《律书》、《河渠书》等气候、水文方面的自然地理专门记述以及 《大宛列传》、《秦本记》等外国地理和国内区域地理记述,在人物列传和其他部分也都广泛地记述了地理知识。

    公元76年到102年,班超在西域进行了友好活动。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至波斯湾受阻。这是中国旅行家第一次到达波斯湾头。班超的儿子班勇继父志出使西域,几乎一生都在西域度过,写成《西域记》一书,至今仍为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汉朝时候我国的地理视野已相当广阔,《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从广东到印尼、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

    东汉时开辟了从云南经缅甸去印度的陆上交通“永昌道”。《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述了日本“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的情形。

    晋代高僧法显,65岁时从长安出发经玉门至印度又南下锡兰、苏门答腊绕行南海回国,历经12年之久。回国后撰写《佛国记》一书,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唐代名僧玄奘于公元627年西行求法,用了18年的时间,经历了110多个国家,行程5万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所经诸邦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交通以及风俗习惯等,可谓“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不但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就是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的 “广州通海夷图”详述了从中国到波斯湾的海上航程。对北部的情况,《新唐书·回鹘传》中有“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的述说,所记之海即指贝加尔湖,“日入烹羊胛”、“日明熟”的昼长夜短的程度,已是远离贝加尔湖的北极圈附近了。

    宋代时罗盘用于航海,海上交通贸易更为发达。宋朝与日本间航行甚为频繁,几乎没有间断过一年。同时对南洋、印度以西的航行也极为发达。周去非和赵汝适搜集当时地理资料分别写成《岭外代答》和《诸蕃志》,其范围涉及到南海、东南亚、南洋群岛、南亚、西亚、非洲和西班牙等广大地域。元代时,成吉思汗的远征使中西交通更为便利。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后,耶律楚材、长春真人、常德等出征、出使或旅行于西域各地。周达观从海上去柬埔寨,汪大渊去南洋诸岛、印度洋沿岸、东非各国。这些人写的游记都是重要的地理文献。

    早于西方地理大发现半个世纪,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南洋诸岛、印度、阿拉伯、东非等几十个国家,船员最多时达27000多人。随行的马欢、费信和巩珍记述了这七次航行盛况和见闻。马欢的《瀛涯胜览》记载了19国,费信的 《星槎胜览》记载了40国(其中亲见22国),巩珍的《西洋番国记》记载了20国的风土人情。最后一次航行制作的《郑和航海图》是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的蒙巴萨,图中收入500多个地名,在当时的世界上称得上首屈一指了。


代表性著作:《水经注》、《梦溪笔谈》和《徐霞客游记》


    《水经注》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是 《水经》,《水经注》则是以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大约成书于三国时代,是一部专门记述水道的著作。它继承发展了《禹贡》的“导水”部分,专记水系,由《禹贡》时的35条增加为137条,丰富了我国水系分布知识,但多限于源流和脉络,仍较简略。北魏的郦道元(466-527年),继承了古代学者对水重视的传统,认为水流是“万物无所不润”的客体,决心为《水经》作注,他补充增加到1252条河流,长达40卷,是我国当时对陆地水文知识的一次大综合。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涉及的地域范围,除了基本上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作为其撰写对象外,还涉及到当时不少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实属空前。凡北魏以上的掌故、旧闻都可以得到考证。单以兵要地理资料一项而言,全注记载的从古以来的大小战役不下300次,许多战例都生动地说明了熟谙地理,利用地形,争夺桥梁、险道、仓储的重要性。被后世学者赞为“其注水经,妙绝古今”。《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梦溪笔谈》 沈括是北宋一位博学的科学家。《梦溪笔谈》是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梦溪笔谈》中有很多对自然地理的论述。在气候方面,他指出了气候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他说:“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道出了自然分异规律的大势,这在近千年以前的宋代是很不简单的。沈括还指出了气温随高度降低的规律,正确解释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芬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道理。在自然环境变迁方面,他根据化石解释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他说:“予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千里,所谓大陆者皆为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沈括这段对华北平原成因之论述可谓精辟之至了。

    沈括的思路很宽,他用潮汐和月亮在时刻上的对应 “候之万万无差”的道理,强调月亮是潮汐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制图方面,他编修了天下州县图,采用“二寸折百里”的大比例尺制图,还用面糊、木屑、熔蜡为材料制作过地形模型。在矿物方面,他最早记述了石油的性质、用途,把当时所称的“石液”定名为“石油”。


    《徐霞客游记》 明末徐霞客的伟大首先在于他把实地考察方法放在首要地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说,徐霞客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使地理学向新的阶段发展前进了一步”。《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徐霞客研究最多的是石灰岩地貌。他考察湘、桂、黔、滇用去3年,计976日,占其全游日数1463日的大半,字数达56万字、占全游记的2/3。他的研究比欧洲最早研究喀斯特地形的爱士信尔早100多年。

    除以上介绍的专门地理著述外,在我国古代其他著述如 《吕氏春秋》、《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著作中也有不少地理理论、地理知识方面的论述。号称古代地方知识百科全书的方志,既是历史文献也是地理文献。除全国统一地志和地方志以外,一些专门的“风俗记”、“风土记”、“异物志”著作,如三国时谯周的《巴蜀异物志》、万震的《南州异物志》、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南齐陆澄的《地理书》等书也有大量的地理记载。其他如汉代开始出现的“图经”式方志则是地理类书籍不可忽略的方面,比如东汉时的《巴郡图经》、隋代虞茂的《区宇图志》、郎蔚的《诸州图经集》,现代在敦煌发现的唐代《沙州图经》、《西州图经》等,这方面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贾耽的《海内华夷图》,《华夷图》和宋代的《禹迹图》,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罗洪先的《广舆图》,清康熙年间制作的《皇舆全览图》,乾隆年间制作的《乾隆内府舆图》,则是地理图书中具有国家分量的图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