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级藏品——双面松花砚

 老刘tdrhg 2016-04-19

国宝级藏品——双面松花砚

(2012-08-26 07:24:33)
标签:

杂谈

    这是我的国宝级藏品——双面松花砚。径14厘米,厚4.7厘米,重1800克。正面边缘刻有回纹,月型砚额处刻有三簇松枝、五片竹叶、半朵梅花图案,两半圆形寿字图案相插其间,下有龙首龟背神鳌吐水,砚堂现浅黄荡水纹。侧面尽显横刷丝纹,并刻有王维“空山新雨后,元气晚来秋”诗句,题款:府明。背面为素面环渠砚,呈环状荡水纹。砚体完整浑厚,包浆自然古朴,雕工细腻精美,实为清代中期精品。

    唐代“诗佛”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需要细细品味,而“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便露出皇家御砚的端倪。

 

 

[综合类、其他类拍卖品]【(一元起拍)一方绿端老砚台】懂得朋友请看看

 

[综合类、其他类拍卖品]【(一元起拍)一方绿端老砚台】懂得朋友请看看

 

 

[综合类、其他类拍卖品]【(一元起拍)一方绿端老砚台】懂得朋友请看看

 

    在中国砚台发展的过程中,松花砚有过一段神秘的历史,并不被广大书家熟悉,被满清皇帝封为御用,大多收藏于宫廷之中,只有少数的砚台因臣子有功被赏赐以外,流入民间极少,当年御用的松花砚在大陆故宫有收藏,大部分都在台湾故宫收藏。
    由于清皇帝的禁封,松花石砚专供皇宫享用,民间一般无人知晓松花砚石的产地,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松花石砚也从此失传,直至70年代的不经意发现,才使宫中瑰宝重见天日。

 

【砚林逆旅】

    大约距今3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也就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至四月之间,爱新觉罗玄晔东巡至吉林,望祭长白山,泛舟松花江。在吉林历时既久,无意中发现当地人用来磨刀的石头很特别,色绿而莹,一道道刷丝纹理有如滚滚东流的松花江水,波浪起伏。玄晔慧眼识珠,不觉砰然心动了。凭着他的直觉和经验,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好砚材。而尤为难得的是,竟然在自己祖宗的发祥地与之不期而遇。于是,命工采石,由武英殿造办处工匠雕琢,制作出第一批松花砚。
    玄晔大喜过望。当时正值新科取士,便借题发挥,即兴写下了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制砚说》,宣示中外。以示他爱惜人材、作育人材、发现人材、求贤若渴之意:

    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燦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命工度其大小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
方,磨隃蘼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爰装以锦匣,胪之棐几,俾日亲文墨。寒山磊石,洵厚幸矣。顾天地之生材甚夥,未必尽见收于世,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故濡笔为之说。

    就这样,伴随着这篇文章的发表,中国砚文化史上又一个品种——松花石砚诞生了。
    可以这样说:这是继肃慎氏贡楛矢石砮以来东北地方对中国文化的又一贡献。
    松花石是长白山和松花江孕育出来的人间瑰宝。以松花石制砚是康熙皇帝的发明,康熙皇帝独具慧眼,把磨刀石“破格”“拔晋”为砚材,赋予它以汉文化为主的满汉合璧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满族文化、东北地方文化的完美结合。
    松花砚是清代宫廷御砚,松花砚文化属清代宫廷文化。松花砚在设计、雕刻、装饰方面臻于完美,清朝皇帝极其推重松花砚,自己还率先垂范,把松花砚当成日用文房。除了御用,还拿来赏赐部分词臣,把松花砚当作联络汉人、笼络群臣的媒介,词臣们以能够得到皇帝御赐的松花砚为隆遇,奉为至宝,吟诗作赋以谢圣恩,这就起到了推广松花砚、宣传清朝文治和光宗耀祖的多重作用,把松花砚的功用发挥到极至。这正是康熙皇帝的高明之处。
    松花砚还被赏赐到暹罗国,《清史稿》记载,雍正七年,赐暹罗国王松花砚两方。乾隆二十二年,暹罗国入贡,特赐其国王两方松花砚。
    清廷从大约康熙三十年以后开始琢制松花砚,历经康、雍、乾三朝,制松花砚数百方。嘉庆以后,不再采石,也很少制砚,即使偶尔制砚,用的也是当年遗留的松花石材,松花砚的兴衰,和大清帝国的兴衰是一致的。
康、雍、乾三朝御用松花砚120方,到嘉庆时还完好地宝藏于乾清宫端凝殿。嘉庆皇帝效法祖先,检点内府旧藏,得松花石若干枚,又以端石若干枚,绿玉、古玉砚若干枚,凑足四十方之数,也收藏于端凝殿。
    康、雍、乾三朝的120方砚,现在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松花砚,据说不足80方,计康熙款10方,雍正款16方,乾隆款13方,嘉庆款9方,道光款1方,光绪款5方,余皆无款。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松花砚共86方,其中康熙年制松花砚32方,雍正年制松花砚19方,乾隆年制松花砚35方,皆有御铭。
    宫中收藏的松花砚,在清季也有损失。乾隆在潜邸时用过的一方松花砚,在编入《西清砚谱》时,题为“松花石翠云砚”,有乾隆的长歌一篇,是研究松花砚的重要史料。此砚不见于台北故宫,也未见北京故宫公布。不知其尚在人间与否。
    至于赏赐群臣的松花砚,早已散落民间,国内部分博物馆和个人,也有零星收藏,近年偶尔现身拍卖场。还有一些流落到国外,据说日本竟然拥有松花砚近200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