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东南日报】打造民族文化传播的“凯里模式”

 齐一摄现美 2016-04-19


○刘睿

2015年12月12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艺立方手信文化产业园,一场以苗族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深圳凯里苗族非遗文化展”在这里拉开了序幕。来自凯里市大山深处的苗族同胞向参加活动的深圳市民表演了《锦鸡舞》《反排木鼓舞》等苗族传统歌舞,赢得了满堂彩,而精彩绝伦的苗侗银饰、刺绣、蜡染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让更多前来参观的深圳市民赞叹不已。


这是一次文化的盛宴,也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情碰撞,更是凯里市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打造民族文化传播新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贵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代黔文化传承着它深远的民族文化内涵。由于它独特而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千百年来,贵州文化虽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但并不趋同,保存了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孕育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风貌。凯里作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凯里黄平机场、沪昆高铁、厦蓉高速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开通,拉近了凯里与山外世界的距离,也为民族文化及民间手工艺品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4年,省文化改革发展办适时提出了“民族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构想。在这一背景下,凯里市委宣传部、凯里市文产办开始积极思考如何推动凯里民族文化“走出去”,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凯里的民族文化企业闯出一条发展的新途径。


在凯里市委宣传部的主导下,凯里市文产办多次组织企业座谈,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想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在继续推动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的同时,以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主,推动凯里民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明确了“不仅要以光碟、画册、书籍、纪念品、节目等形式宣传推介凯里,而且要以实物让对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凯里民族文化”的推介方式。


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凯里市文产办积极主动与外界相关部门、企业对接,并最终确立了以“1+N+1”的战略模式立足于深圳,借助深圳的地理优势及前沿城市的窗口优势致力于让凯里民族文化走出贵州,走向国内前沿城市,迈向国际舞台的“凯里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核心是“1+N+1”:“1”代表凯里市;“N”代表凯里民族文化及企业走出去的综合需求,如文化战略需求、文化产业需求等等;“1”代表凯里民族文化前沿城市综合体。即以凯里市政府带领文化走出去为战略方针,结合文化产业升级需求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在深圳建立凯里文化企业的前沿基地。在省文化改革发展办的大力支持下,凯里市委宣传部、凯里市文产办、深圳宝安区文产办等多部门联手推动,2015年5月18日,以凯里模式为基础打造的“贵州民族文化前沿城市综合体”正式落地艺立方手信文化产业园内,开启了凯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综合体占地2500平方米,分为“贵州银饰馆”“贵州刺绣馆”“贵州蜡染馆”“贵州苗药馆”四个区域。由凯里市文产办从全市二千余家民族文化企业中精心挑选了20家具有特色、能代表凯里苗族文化的民族手工艺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实行线上线下互动的O2O运营模式,即:在园区内打造常态化的文化展示窗口,并兼具销售功能;同时由园区负责开发建设线上营销的电商网络平台。在产品创意设计方面,由艺立方产业园对外承接订单,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然后交由园区入驻企业进行生产,由凯里市文产办监督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在这样的模式下,企业与园区形成一个由政府部门监管的民族文化的共生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凯里模式”开始逐渐显露出它的优势:从深圳艺立方手信文化产业园角度来看,得到了一个手信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且产品质量有保障;从凯里企业的角度来说,获得了与外界直接对话的平台,并吸收了先进的创新设计理念;从凯里市政府的角度来看,拥有了一个直接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可谓一举三得。


现在,“凯里模式”已经得到了贵州省文化改革发展办的高度评价。省文化改革发展办正谋划以“凯里模式”为摹本,与深圳艺立方公司合作打造“多彩贵州非遗文化村”。让更多的贵州文化企业循着“凯里模式”的道路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