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鸿墨轩3dec 2016-04-19


雷家林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笔阵与军阵的相联,已经有不少理论者写了一些书道犹兵的书,论述此一观点,而在晋代的卫夫人作个《笔阵图》这是教授王羲之的理论课本,全文如下: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音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
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律耀墨者。其墨取庐山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览。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内;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横]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 陆断犀象。
乙[折] 百钧弩发。
∣[竖] 万岁枯藤。
、[捺] 崩浪雷奔。
勹横折钩 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
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卫夫人也许非卫青的后人,但在血缘上说也算远亲,一个善战的将军的远亲,一个女流,对于军阵的理解,不会下于常人,此《笔阵图》关键的七条笔阵斩斫图,条条充满战阵的杀气,这一点,理解的人并不多,如果把七条的理解全部换成笔势,就容易理清头绪,知其所以然来,先看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什么形啊,战阵之形,隐含的杀气与力量的张力,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向两线扩张,线有尽而意并不尽,这是阵云在天边所显现的含蕴与内在力量,有爆发的冲击感。或者是其向两方舒张(实际可看成四面冲击)而形成的势。似收而放,似止而行,似静而动,矛盾的统一,阴阳的相向与相背同时含蕴。-

高峰坠石其实亦是力量的趋势,向下的引力,与苹果落地的感觉不同,石头的重量感觉十分强大,而且是一种埋伏在山岗的兵家用物,向下崩来时的爆发力是惊人的,李世民曾经在战场仅带几精兵从高耸的山岗骑马向下突入万人的敌阵,冲击敌人的队形,破坏敌军的力量态势,此其实就如高峰坠石一般,充满不可阻挡的力量,所以李世民谈论书法,往往重在用一个势字,得势是书法成功的关键,善于用兵一般的关于用笔,获得笔势,使得其书法作品充满力量的扩展,吸引人的视线,感染人的胸襟。-

陆断犀象的意思有点玄,在战国策中有“陆断牛马,水击鹤雁,当敌即斩”之句,不过是牛马换成犀象,与犀象之角与牙与撇的形象相似,而斩此大物贵龙泉宝剑所发出之力,或者在细节上说斩断犀角与象牙得有非凡的力与势,更为丰富的是,书写出的线条之形,如同犀象之角与牙,圆融饱满,干净利落,有一种视觉上的锋厉劲挺感觉。-

百钧弩发同样体现在兵器的运用到了一个最佳状态,如同强弓引而未发那个最有力量趋势的状态,在弓的形态上看是充满弹性,瞄准而能中的的势态不待而言。如果写出那个视觉的感觉,折的笔画写得便是完美了。-

万岁枯藤说竖是竖的美在古穆荒寒,有一种坚韧的耐性,枯藤可以用来作盾,刀剑不容易斩断,尤其是岁月久远的古藤,有点千锤百炼如屈铁的感觉,竖得写出这个力量感觉而且有点暗中的曲曲折折而远观起来其实是竖得直如孤烟在大漠中升起一般,有升腾的感觉而悬针竖应当是定海神针一般但同样有不是直条条的竖样而是细看来总有弯曲隐含其中。-

崩浪雷奔说捺笔实际与前面的坠石相同,不过是石头换成水,水拍到山崖再落下的势与力,冲击波,正是捺画的形态,当然它的前奏是浪突然爆发冲刺山崖,水注入山崖上方,然后再落下如瀑布流,与单纯的瀑布流不同的是前面有一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序幕曾经上演,激情爆发在前,接着来一个相对舒缓的态势,仍然有一种崩坏而震撼的力量,这个力量,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是综合力量集中的体现。这如同兵家在布阵的同时在擂鼓,浪流下泻时的奔流与捺而充满不可阻挡的冲刺力或冲击力,亦所谓书法捺笔的力度在视觉上的体现。水拍击到山石上是逆笔,从山石上流下是顺笔,这样的力度与冲击力,是妙不可言的。

劲弩筋节用在横折勾与折有近似的地方,同样是弹性与张力的兵器形态,张弩待发的未发之形,力量含蕴,筋节是斩不容易的断而展现兵器的弹性与坚韧性。亦要求笔画的视觉感觉如此劲弩般的有力度与张力。-

蒋勋在《汉字书法美学》一书中对于此卫夫人教王羲之启蒙的课本谈得详实,不过本文重在兵家兵器的角度来充实笔阵图的解说内容,把卫夫人的远亲与卫青将军联系起来因于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的诗,中有“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句,而且杜甫写画家时联想到曹操将军,古代的人爱在出身与成份上作文章,并非现代的某些政客爱如此,所以本文附会卫夫人与卫青的远亲关联不太过分。兵家者流的后人写字画画,总不会完全的平民文人气,中含兵气与杀气在其中,是一种势与力在平和时机在文艺中的体现,此笔阵图的出世,说是卫夫人的言语并不过分,反正现在的人找不到不是卫夫人作的证据了。-

卫夫人的教学书法方式与户外的气象,兵阵的形势相关,实际上高明的书法创作总与户外的活动相关,怀素喜观云象,观夏云多奇峰,却不是谈画画,而是书法,其实就是书法源于画,字中有象,不仅是抽象,亦有自然丰富的奇妙之象中含,夏云的变幻充满的是张力,或者某种爆发力,从空中突然出现,然后向四边发散,其实是象呈现出的力的美感,每一个汉字其实就是一个奇妙的象,墨象,一笔一画,总是不简单的作出,而是有丰富的动作变化暗含其实,只有高明的作者方可悟得并作出,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魔力所在。-

李世民晚年的岁月不再在马上生活,战争过去是和平,在和平的条件下,余下的勇气便发散在纸上的点阵中,军事思想的作派在纸获得发散,高明的书法作者同时高明的兵阵作者,同为一体,常人无法达到相当的境界,兵阵多在黄花碧血的户外,书法的意念,总与大自然相和谐。王羲之有军职,亦是军人身份,所以他的书法,充满点阵风情,不仅仅出自卫夫人的教导,同时与自己的职掌相关。实际上东晋时代是兵家纷争的时代,王羲之也许没有谢安携妓东山那份闲情,却同样有谢安那份防卫的思想,或者军事的思想与作风,影响到其文字艺术的造作中。-

秦汉唐三世的中原人其实没有胡椅胡床的出现,席地而坐不仅是在宇内,更多的是在户外,往往草地就是天然的地毯,席地而坐,左手势一卷或竹简或木片或布帛或草纸,右手执笔,席地而坐或在马上而坐书之,纸会抖动,加上笔有弹性,古人笔画的活泼感觉,非今人所能,当代的书法理论的福尔魔斯孙晓云女士在她的《书法有法》一书中,破解古人执笔之法与书法的态势,非有胡椅胡桌后那般的作派,所以,在宇内与在户外,往往区别不太,尤其是古代爱与自然相融合,尤其在天良好的时刻,比如天朗气清之时,三朋五友聚集一起,吟诗而作赋,然后记录下来,无意于佳,方知偶然得之的笔迹出奇的好,不可再得。-

远在列岛的人仍然沿袭唐人的书写风格作派,仍然席地而坐。而与西域相关的唐朝帝国在后期开始中胡合璧,或者中西合璧,开始改变席地而坐,用上胡椅,先进起来,同时古法开始没落,纸本书写多起来,而且有浸水的感觉的宣纸使用多起来,而且往往纸张死亡一般的卧倒在胡桌上,没有生动感觉了,-

当然一只手解放了,另一只手对着不运动的纸张,开始新的笔墨动作,单向的动作,成了今天的书写风格,也就是与户外风格的古代书写风格愈来愈远离,古法愈来愈远,用笔千古不易其实因为作书方式变化而变易了,但是时代变化了,书写风格变化虽非古代意味,仍然有其合理性,有其存在理由,同样有佳作的出现,关键的在适应这种作风的欣赏感觉,这算是人们常说的笔墨当随时代吧。这个更多的是指宋明清三世的书法风格,往往不是飘逸多而是沉着的多,尤其是清代,远法先秦汉字迹象,古穆深雄的感觉亦影响日本列岛书法,同时为日本现代书法的开端打下良好基础。-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雷家林:对卫夫人《笔阵图》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