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夫人《笔阵图》初探

 俊YBWCMT 2020-06-27

《笔阵图》是旧题卫夫人撰,后众说纷纭,或疑为王羲之撰,或疑为六朝人伪拓的书法论著。

综合学术界的观点,我大体还是把它锁定在卫夫人卫的名下来讲,我想大体上不会差,当然这样一种问题,要详细考证起来太麻烦,我们在这里,不做具体的考证。

卫夫人

《笔阵图》这篇文章文字不是很长,当然,我们古代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艺理论著作品都不是很长,除了个别之外,往往都是用古文写下来的一篇文字不长的文章,这篇《笔阵图》一共1000多字,但是它涉及到了书法艺术不少重要的问题,也就是理论问题。

这篇文章这部著作,它的核心、主旨,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是教人如何进行书法创作,应该说是一篇书法艺术的创作论,也可以说类似于一篇书法创作的指导教材。

说起指导教材,当然卫夫人写的比较简要,类似于一种大纲性质的。

那么下面呢,我分成三点来讲这篇著作。

第一点就是第一个问题,说到图,那就是这篇《笔阵图》里,是不是也应该有张图呢?

据说比较早的版本里,确实是画了图,也就是画了一只手,手里边握着一只毛笔,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书法教材里同学们经常能看到的那种握笔姿势图,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笔阵图的版本,这个原图是没有了。

我们现在见到的图,那是唐代早期的孙伯廷《书谱》里所画的三手执笔图,也就是三个手指头来握笔。

《笔阵图》这样一个著作,归属于卫铄,也就是卫夫人的名下,比较可靠的可信的还是唐人的说法,唐代张延远的说法。

也就是说,它也就是中国古代女书法家留下的唯一的一篇书法理论或者叫书法美学的著作。

这是是很难得的,因为古代的文艺理论家里很少有女性,在文学理论里,到宋代有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留下的一篇论词的文章很有名,那么,在书法理论里那就是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留下的这篇《笔阵图》。

图文不长,但是里边涉及到不少书法理论的重要问题,它的主旨是教导人如何进行书法创作。

《笔阵图》论述的核心问题是提出了书法创作的最重要的一个理论问题,那就是笔法或者说是用笔的问题。

笔法或者用笔在书法理论里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是核心的问题,它讲的是写字的人手里拿着一只毛笔,如何用这支毛笔,所以叫用笔,具体说是怎么样把这只毛笔用好而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笔一划。

中国书法最讲究的是笔法或者用笔就是如何,一笔一划也就是书法的最这个核心的,也可以说最基础的一笔一划怎么来写?

卫夫人书

《笔阵图》的笔画列了七种,怎么写好这七种笔画?

第一种:长横

就是汉字结构的横,而且是这个长横,这个横究竟怎么书写呢?

《笔阵图》里写了这样几句话,说写好这个横这一画应该像“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这是很有名的话,在书法理论史上说横应该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像千里阵云一样,千里阵云阵就是比阵图的阵,也就是两军作战时摆开的阵势,中国古代两军作战,先要拉开阵势。

千里阵云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说军队作战的两军作战排开横向、宽宽的那个阵,这个阵就像天上的云一样;还有一种说法是倒过来说的,这说的是天上的下雨前的云,突然之间要下大雨的那种云,不是一般的形状的云,就是从远处横推过来,非常猛,那种云它往往是像横的一种姿势了,这两种解释我们不详加考证,两种都可以,但我个人的想法是前一种可能更好一点,像天上的那种云一样的阵。

那么为什么这样来形容呢?它的特点在哪里呢?

他的要求是要写好汉字书法的这个很重要的一笔,这个横画中的这一横,不能直接的、简单的一划——像我们现在小学生写硬笔字,像铅笔或者像这个圆珠笔一样,那么轻松的、不经意的,很快的就画下去了。

再比方说这个横因为要求直,那么就用尺子来控制一下,拉出来一条横线。

书法中的这个横,绝对不能这样写,它要像千里阵云一样,或者像天上的云、横推过来的云,或者是军队作战的那个阵,它是一个横线,但是它又不是一个纯粹的、绝对的横线。

如果把这个横放大一些,实际上它是带着锯齿形的一条横线,要求在书写时,作者的心里不要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横线来写,脑子里心里要觉得它像阵云一样,那么下面的一句形容就是隐隐然,其实说的就是模模糊糊的,它是有一种弯曲的那种形状,这个是很精彩的论述,当然也很深刻。

讲写一横,不要把它当做一条横线拉过去,那样不是书法,书法要求的横要像千里阵云一样要慢慢的往前推,感觉前面好像有阻力,之后留下来的痕迹要隐隐约约的有一点颤动。

当然又不能太过分,在书法史上,有的书法家就根据卫夫人的《笔阵图》这个要求,写横要像千里阵云一样,写横过分的颤动,结果写出来的字给人的感觉到笔画有点颤抖,甚至颤抖的太厉害,哈哈,有点邯郸学步的味道!

大家可能是会脑子里会出现有的人写的字就是这样,那么就太过了。

笔阵图版本

第二条,点

点这个笔画,又是怎么要求呢?

《笔阵图》里要求这个点要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那么,写这个点要求是要像从高山上落下来一块大石头一样,我们可以在这里补充加上还不是一块小石头,要有分量,一块大石头、一块巨石如高峰坠石,坠落下来。

高山上落下来一块石头,那么在落的过程中必然要碰到山体。

这里其实讲求的是个力道,也就是力量,用笔的力量。

第三条,撇

撇里边有长撇和短撇,那么这个短撇应该怎么写呢?

《笔阵图》里用了四个字来要求,写撇时要“陆断犀象”

说的比较模糊,那么说是陆断犀象的陆断就是斩杀的意思,就是用刀砍,当然也有做别的解释的,我们不能展开来。

这里的陆断就是杀戮的戮,切断的断,犀象是两种动物,就是犀牛和大象。陆断犀象什么意思呢?那么我的理解是指的,用刀来砍断犀牛的角和大象的牙。

第四条,横折弯钩

那么这一笔怎么要求呢?《笔阵图》也是用了四个字来要求,“百钧弩发”

钧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那么据说一钧呢是30斤,那百钧就是千3千斤;弩是古代的弓箭的代称,或者具体指的是弓,发就是射箭,百钧弩发就是非常有力量的那个弓。

中国古代的弓是有分等级的,和现在的射击一样。那么很有力量的人、武士才能拉开很硬、很强、也就是级别很高的弓,那这里说的是百钧弩发是很强的。

说到写字,也就是说写这个笔画的时候,勾的形状有一点像古人武士用的那个弓,大家知道弓是弯的形状。

《笔阵图》的作者告诉我们,心字底下边这个弧线、这个勾的时候,要像弓箭一样,主旨也就是说要有力量。

写这样一个笔画时,不要轻轻的、软软的拉过去、划过去就完了,而是要在脑子里、在心里要有一种像拉弓射箭一样,而且是拉很强的弓,也就是要尽量的用力把这一笔写好。

笔阵图版本

第五条,竖

汉字书法,竖是很重要的一笔,那么要写好汉字,长长的这个竖,《笔阵图》用了四个字,“万岁枯藤”

当然这太简约了,那么说的太少了,但是很形象,说竖的写法要像万岁枯藤,好像是生长了万年、很长时间、很多年的那个藤条。大家知道这是一种植物,它是非常盘曲的,那么多年的那个老藤、古藤,到了冬天,叶已经落了,那么我们古人一般的说法是叫做枯藤,干枯的枯。

大家知道元代有一首著名的小曲,叫做“枯藤老树昏鸦”就是这个枯藤,万岁枯藤就是万岁,是万年、多年的那个古藤,而且是干枯了的,当然不是真的死去了,到了春天,这种古藤就焕发出了生机。

枯藤,它的形状是强劲而有力,而且是扭曲着、盘曲着的一种形状。

那么,比阵图要求把这个竖写成像万岁枯藤一样,还讲的写这一笔的时候作者绝对不能轻轻的就把它拉下去就完了,要求在写的时候,从一开始脑子里就出现枯藤,而且是万岁枯藤的形象,你怎么样才能把这一笔,这一个竖写的像一个古树藤条那样的强劲有力。

第6条,捺

捺,这一笔应该怎么写呢?也是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崩浪雷奔”

这里用了两个形象:一个是大海里的浪头、浪花,前边还加了一个形容词叫做崩,就是海浪在撞击海边的岩石、山石的时候那种浪猛撞上去很有力量,叫做崩浪,接着又用了另外一个形容、一个比喻或者说一个意象,雷奔,天上的雷,而且是那种奔走的雷,这是一种动态的,而不是突然之间一声雷,而是奔走的,轰隆隆的那种响动的雷。

用两个意象,一个是奔浪,一个雷奔,来要求书写者在写这个笔画时尽量要能够迟一些、塞一些、慢一些。

笔呢一定要有力,要用到位,要产生一种力的效果。

第7条,折

最后一条说的是汉字书法的折画,横画和竖画之间连接起来的部分,我们现在叫做折笔,就是那个拐角,这个拐角这个折笔应该怎么写呢?

《笔阵图》也是用了四个字,叫做劲弩筋节。

劲弩就是非常有力量的那个弓弩,又加了一个比喻叫做筋节,就是连接着骨头和骨头之间的那个软组织,汉字横画和竖画连接拐角,这个折要写的像有筋来连着一样,也是要把这一个笔画,横画和竖画之间的连接点要写得非常有力量。

以上就是《笔阵图》的七条,太过具体的我们就不展开,大意大家已经听明白了,核心的要求是要有力量。

所以在这七条下边她又加了几句话,上边是七条笔阵出入,笔阵图就像作战一样,这几点都像战士作战一样,笔阵出入、出阵入阵,斩杀敌人的那种形象。

出入笔阵图,以上的7点要求并不是一般性的汉字写法的要求,我们讲书法,讲书法理论要求的书法,不是简单的写汉字。

老师要求学生写汉字,是要求把汉字写得正确。写正确是汉字讲课的基本要求,这个方针不能丢。那么书法的要求就不一样了,书法要求我们要研究每个笔画怎么写的美,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书法理论。所以说,汉字的书写是一种,汉字书法又是另外一种。

碑帖

《笔阵图》从第一条到第七条,主张的就是下笔要有力量,这样才符合书法的要求。有一种力度的美,给人一种审美的感受,像千里阵云,像高峰坠石,像万岁枯藤等等,都是要求写出力,给人一种力量的魅力。

以上这些形象在《笔阵图》里还有一句话,说下笔一画“区区皆需尽一身之力而送之”都应该尽全身的力量。

而且,还具体要求初学者开始练字的时候要先写大字,不能写的太小,为什么呢?因为太小的字就不容易写出来这种力量。

当然,如果是真正的书法家,写多了,小字也能写出来这种效果,但是对于刚学习的人,特别是孩子,应该先写大字,所以我们的书法在我们的汉语里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写大字,写大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来源就是1700年前的这篇《笔阵图》里边的要求要先写大字,要尽全身之力来送笔。当然,手里拿着毛笔,用全身的力量,硬搓在纸上,那么就会把纸和笔搓断、搓坏。

其实,这里的意思是,全身的力量要集中在胳膊上,由胳膊集中到小臂,再到手腕,然后由腕将力量灌注在笔身上,最后集中在笔尖下笔。

练过字的人都知道,所以书法和气功有一点类似,就是练气功的人都知道,全身的力量要集中在意念里边,然后集中在某一个部位。那么,练字的人也知道要把全身的力气要集中在拿笔的这只胳膊,然后灌注在外,所以,书法里还有一个词汇叫做腕力,就是看你的腕有没有力量?那么为什么呢?

因为写书法时腕力需要贯注在笔上,这也是《笔阵图》所强调的,而这一点,对于书法来说太重要了,或者说是书法的命脉、书法的生命,不这样写就不叫书法了,这是书法的特殊的要求,是它的根本。

所以在书法里有一些说法,大家都耳熟能详,比方说“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指的是拿着笔在纸上写字,力量好像是透到纸的后面去了。

又比方说“入木三分”据说是王羲之写字写在木头上边,而工匠在刻字的时候说字的墨迹已经透下木头三分将近一厘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