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晋代楷书点画的几何图形美

 墨香龙阁 2015-04-21

(四)晋代楷书点画的几何图形美

 

由隶变楷,从目前的文献和作品看,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并且很快达到令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峰。

从字形看,钟繇和张芝(伯英)的字形有从隶到楷书的过渡。东汉蔡邕写书论时,还是讲隶书的《九势》,而不是指楷书。现在看到的文字文章最早的只有夫人的《笔阵图》就有了成熟的楷书笔画,到王羲之就达到了时代的顶峰。这个时间仅仅几十年的时间。

夫人(卫铄)写《笔阵图》时是公元(272349年)之间,在他的《笔阵图》中,第一次完备地出现了汉字楷书的笔画点、横、撇、捺、竖、折钩。到王羲之作《题卫夫人<笔阵图>》时,已经将汉字楷书笔画固定并更加完备了,并有非常完备的书法技巧文章留存,《书论》、《笔势论十二章  序》、《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等文章,奠定了汉字楷书基础,一路走到唐代颜真卿将其推到楷书顶峰,形成两种

不同风格楷书的双高峰,使后人无法逾越。

但是后人一般将王羲之的字列为行书,认为是楷书之捷,由二王造其极,遂大行于世,谓之行书。其实这种认识根本错误,殊不知就算王羲之的字是行书,他也是在楷书之前,怎么会成为楷书之捷呢?实际上,从卫夫人始,中经王羲之到唐代颜真卿都是楷书,他们的区别只在于楷书发展出三个不同阶段。夫人始创,王羲之中继,颜真卿规矩。从隶书到楷书是一种新的书写形式,刚开始总有不完善的东西,故而夫人、王羲之书中,虽然具备了楷书笔画,但其书写并非完全严格地笔笔楷画,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中除了与隶书不同的点、横、撇、捺、折钩外,还有隶书体和草书体的字,如《兰亭序》中的“大、之、犹、迹、足、以等等都是带有隶草的痕迹,这是初创时期不可避免的,不能因此而认为不是揩书,更不能因其大行于世而称为行书,而到了唐代颜真卿书等,笔笔中矩,法度森严、不越雷池一步,从而为后人喻为尚法。所以,王、颜的区别只是过程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二者同属楷书,二者都是几乎图形的点画笔画。

如果说隶书与篆书的根本不同,就是隶书不仅仅只是线条的组合,而且具有一波三折的波磔,而楷书与隶书之不同就在于楷书有了完备的点、横、撇、竖、捺、折钩。因此,楷书的美不管是卫夫人的,王羲之的,还是颜真卿的,都是使用点画而完成的,笔画犹如十八般兵器之组合,又如建筑材料之组合房子,在此基础上形成浪漫的晋韵,森严的现实主义唐法,取二者之长的心意表达,以及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颠狂草书之艺术,达到一种忘我境界的书人合一。因此楷书之美就在于它的点画是否具有几何图形而产生的多形式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