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 名人传记

 陋室书屋2 2016-04-20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爱好刑名法术之学,但仍以黄老之学为本。韩非说话结巴,不擅言辞,但擅长写书。他与李斯一起师事荀子,李斯认为自己的水平不如韩非。
  韩非见韩国日益削弱,屡次写信劝谏韩王,韩王都不予理睬。于是韩非痛恨国君治国不严明从事法制,凭借权势以统御臣下, 追求富国强兵而不任用贤能之人,反而让那些浮夸之人位居有实际功劳的人之上。他认为儒学之士是用文字来扰乱法令,而那些豪侠之士则是凭借武力来违反禁令。国家和平时就宠用有名望的人,危难时就重用穿甲胄的武士,现在所供养的并非有用的人,而用的又不是所供养的人。他悲叹廉直之人受那些奸邪、 枉法之人的排斥,考察历史上的得失变化,因此作《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共十多万字。
  然而韩非知道游说之艰难,因此作《说难》一文,对此说得很详备,但他自己最终死于秦国,自身不能幸免于难。
  《说难》中说:www.zhlzw.com 中华励志
  “大凡游说的困难,不在于把我知道的向对方游说,不在于我的言辞是否能充分表达我的意图,更不在于是我是否敢于直言而陈,尽己之意。游说的困难,在于如何知道自己游说对象的心意,如何用我的话去打动他。
  如果所游说的对象追求的是名声远扬,而你却跟他说追求厚利,这就显得你气节低下,遭遇卑贱,因此他就会把你远远抛在一边。如果游说的对象追求的是厚利,而你却跟他说要追求名声远扬,那么就显得你无心于事,不切实际,因此肯定不会被接纳。如果所游说的对象实际追求的是厚利,而表面上却显得是为追求名声,而你跟他说如何才能使名声远扬,那么他就会表面上接受你而实际上是疏远你。如果你跟他说追求厚利,则他实际上采用了你的话但表面上却会抛弃你。对此是不能不知道的。
  事情往往因为保密而获得成功,因讲话泄密而失败。并不一定是你有意泄密,而是因为谈及你想保密之事时,常常会无意泄露,这样你就会很危险。权贵之人有错失,而游说的人却一味推崇善行,以此来指责他的过失,这样你也会很危险。假如对方对你的恩泽不厚,而你与他说话时显出极相知的样子,那么如果你说的得以实行并且获得成功,对方并不会看重你,如果你说的不能实行并且因此还带来了失败,对方就会怀疑你,这样你也会很危险。权贵之人有了好的计谋,并且想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而游说的人也知道了这一计谋,这样你也会很危险。如果对方明示做一件事情,而实际做的却是另一件事情,而游说之人又知道了这一真相,这时你也会很危险。对方肯定不做的事你努力迫使他去做,对方不愿意停下来的事情你偏要去制止它,这样你也很危险。所以说:
  如果你和对方议论大人物,他会认为你是在挑拨离间;如果你和他议论小人物,他会认为你是在播弄权术。谈论他所喜爱的东西,他会认为你是要取悦于他而对他有所求;谈论他所憎恨的东西,他会认为你是在试探他。如果你言辞简略,则对方会因无法理解而屈辱你;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对方又会认为你夸夸其谈、 冗长乏味。顺着事情的本来面目陈述自己的观点,对方会认为你是因为怯懦而不敢尽言;如果你考虑事情很多,则又会说你是浅陋而傲慢。这些游说的难处,不可不知道。
  游说的关键,在于知道粉饰游说对象所敬重的事物,而掩盖他认为是丑恶的事情。
  他自以为得意的计谋,就不要用他的失误来穷究他;他自认为是勇敢的决断,就不要用他的敌人来激怒他;他自以为自己很有力量,就不要用他的难处来阻止他。在规劝对方说别人在不同的事上与他有相同的计谋,或称誉对方别人与他有相同的行为时,要用言辞来粉饰,而不要伤害他。如有人犯有和他一样的过失,就可以明确地掩饰这种过失。
  当至忠之心丝毫不违逆对方,你的言辞也丝毫不受对方排斥时,才可以施展你的雄辩和机智。这就是使对方亲近不疑的方法,也是游说之道的难处。等到历时已久,对方对你的恩泽已很深厚,周遍了,即使与之深谋远虑对方也不会怀疑你了,即使与他激烈争论他也不会责怪你了,就可以明确地与他陈述利害关系以促成他的成功,直截了当地剖析是非来粉饰他的形象,像这样互相扶持,游说才算真正成功了。
  伊尹曾为厨师,百里奚曾为俘虏,他们都因此被国君信用。这两个人都是圣人,却仍免不了要劳役自身,而且处世如此卑污,但这并不是智能之士所行之道。[名人传记]www.zhlzw.com 中华励志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雨,屋墙坏了。他的儿子说: “不把坏墙补好的话,恐怕会有盗贼来。 ” 他的邻居的父亲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丢了许多财物。这一家因为信任自己的儿子因而怀疑是邻居的父亲干的。过去郑武公想讨伐胡国,于是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作妻子,于是问群臣道: “我想兴兵打仗,打谁好呢 ?” 关其思说: “可以打胡国。 ” 郑武公就杀了关其思,说: “胡国,是我们的兄弟之国,你说要打胡国,究竟是为什么 ?” 胡国的国君听说此事后,以为郑国与自己和睦因而对郑国丝毫未加防备。郑国趁机袭击胡国,并灭了它。上述这两个说话的人,他们了解的都是正确的,但重者被杀头,轻者遭人怀疑。这不是说了解事情很困难,而是如何处置自己了解的事情很困难。
  以前弥子瑕受到卫国国君的宠爱。根据卫国的法令,偷偷驾乘国君车子的人要砍掉手足。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听说后,连夜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弥子瑕,弥子瑕便假传国君的号令,驾乘国君的车子而出。国君听说此事后,称赞说: “真孝啊,因为母亲的缘故竟敢犯被砍手足的罪 !” 在与国君游果园时,弥子瑕吃到一只很甜的桃子,便把这吃过的桃子让给国君吃。国君说: “弥子瑕是真心爱我啊,他忘掉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想着我。 ” 等到弥子瑕年老色衰,国君不再怎么宠爱他,他又得罪了国君, 国君就说:
  “弥子瑕曾经假传命令,偷乘我的车,而且还让我吃他已吃过的桃子。 ” 所以弥子瑕的行为与当初一样并没有什么变化,而以前曾认为是好的行为到后来却因此获罪,那是因为国君的爱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当他见爱于国君时,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对的,而且还会因此更受国君的宠爱;当他被国君憎恨时,那么你所做的一切都不对,而他也会更疏远你。所以劝谏游说之人,不可以不考察国君的爱憎态度而盲目游说。
  龙这种动物,你可以戏侮它并且骑它, 但它的喉下有一尺左右的逆鳞,如果有人去触犯它,它就一定会伤人。君主也有逆鳞, 游说之人能够做到不触犯君主之逆鳞,那就可以说很高明了。 ”www.zhlzw.com 中华励志
  有人把韩非的书传到了秦国。秦王见到《孤愤》、 《五蠹》等篇,说: “唉呀,如果我能与此人相见并与他交往,死也无憾了 !” 李斯说: “这是韩非所写的书。 ” 秦国于是加紧攻打韩国。韩王起初并不信用韩非,等到危急关头,才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很高兴,但也没有信用他。李斯、 姚贾便想害他,诋毁说: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现在大王想吞并诸侯之国,韩非终究不会为秦国服务而要为韩国服务,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大王并不用他,让他在秦国久留而最终又送他回韩国,这是自己遗留祸患。还不如给他加上罪名把他杀了。 ” 秦王赞同这样做,便叫下面的官吏惩办韩非。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亲自对秦王陈述, 却无法见到他。秦王后来后悔了,便派人去赦免韩非,但这时韩非已经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