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光月霁季羡林

 杏坛归客 2016-04-20

风光月霁季羡林

史飞翔

2016年04月19日《阳江日报》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一副枯守青灯黄卷、寂然了无生趣的“老僧入定”形象,实则不然,生活中的季羡林幽默豁达、兴味盎然,一派乐天知命、风光月霁的样子,时常演绎出一些让人捧腹的“笑话”。

20079月,季羡林从医院回到位于北大朗润园十三公寓一楼的寓所。当离家三年多的季先生回家时,家里养的那只波斯猫一眼就认出了阔别的老友,纵身一跳,跃入“老伙计”季羡林的怀中。面对此景,季羡林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先生遂对跟随的人说:“谁说猫猫是白眼不认人,应该平反啊。”过了几日,便是中秋节,季先生又去了趟莫斯科餐厅。在20个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友好的大背景下,莫斯科餐厅以它华贵的气派,浓郁的俄罗斯风情,给当时的北京上流人士,留下了如痴如醉的回味。季先生此去,不过是像一歌词所唱,“回到往日好时光”。据说,季先生在“老莫”享受了一杯啤酒,外加一份冰淇淋。消息传到好友任继愈先生耳里,他急忙给季羡林打电话,劝他以后千万别再随便吃冰淇淋之类的东西,当心弄坏了肚子。季先生听后风趣地回答:“放心,我是属猪的,吃什么都没问题。”

季羡林活了98岁,堪称“老寿星”。老先生生前时常被人问及养生之道。季先生说,我首创了“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名闻全国。我这个“三不”主义,容易招致误会,我现在利用这个机会解释一下。我并不绝对反对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要过头。一个如果天天望长寿如大旱之望云霓,而又绝对相信体育锻炼,则此人心态恐怕有点失常,反不如顺其自然为佳。至于不挑食,其心态与上面相似。我个人认为,第三点最为重要,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决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决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决不玩世不恭。“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有这样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长寿?九十五岁以后,季羡林曾以他一贯的幽默对来访者说:“我的身体还可以,唯一的变化就是头发没有了,真是无法无天。”实际上,季先生的头并非完全脱尽,只是越来越稀而已。

晚年季羡林德高望重、名垂学林,然盛名之下,斯人亦累。当时季先生社会兼职众多,各种学术头衔多如牛毛,会议应接不暇,访客络绎不绝。季羡林笑称自己成了中药方里的“甘草”。古人称甘草为美草,它能调和百药,中医有“十方九草”之说,这“草”,就是甘草。季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近几年来,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片虚名,套在我的头上,成了一圈光环,给我招惹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这个会长,那个主编,这个顾问,那个理事,纷至沓来,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纸冠,我自己实在无法弄清,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一遇到什么庆典或什么纪念,我就成了药方中的甘草,万不能缺……校系两级领导,关心我的健康,在我门上贴上谢绝会客的通知。然而知书识字的来访者却熟视无睹,依然想方设法闯进门来。听说北京某大学一位名人,大概遇到了同我一样的待遇,自己在门上大书:某某死了!但是,死了也不行,他们仍然闯进门来,向遗体告别。”对于人们称他“国学大师”,季先生更是连连请辞,他说:“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2007年香港著名影星林青霞走进北京三○一医院病房,拜访季羡林。一起去的朋友问季羡林,知不知道林青霞是谁。季羡林瞧了那位朋友一眼,那神情好像是在说,你们真把我当成老人家啦?当时他就现场幽默了一把,说:“全世界都知道。”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