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理念: 把碎片式医疗模式转变为全程系统化医疗保健体系

 zlsjTSG 2016-04-20

数字化正在“颠覆”现存的医学模式

美国心血管医学界学术领袖埃里克·托普的《颠覆医疗》一书揭示了数字化人体与传统医学数据相结合,并不断更新的过程。现代医学需要新的复革,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都需要“颠覆”,从重治疗轻预防/康复转向“前防后管,防治康养”相结合,全面全程为患者提供管理和服务关爱,进而有效“推动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落地”。[1]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整合医学模式催生新的医疗领域——移动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整合医学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医疗关爱(Care)/服务(Service),旨在最大程度减少心血管疾病对患者身心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让医疗服务从碎片走向整合,可以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复发率,是遏制再住院、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也使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得以实践。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86.6%。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心血管疾病作为慢性病中的头号杀手,目前患病人数已经达到约 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其余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患病人数也都在百万以上,目前全国每5个成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

因此,新的医学模式和巨大的社会需求,加上各类移动终端(APP)、可穿戴设备、健康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结合,使移动心脏康复成为一个新型的医疗领域。

数字化心肺功能评价/康复系统是移动心脏康复的核心

数字化心肺功能评价/康复系统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应用简便智能化的方法,准确评价心肺功能,并以此为心脏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康复助手。可以实现:

1.高危人群的早期功能评价,实现有效预防;

2.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建立了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关爱/服务体系;

3.I、II、III期康复全程记录,可追溯,为治疗提供依据;

4.数据智能化记录、分析,完整准确,云端系统存储、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