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形铜尊:湘潭的历史文化符号

 闲庭斋阁 2016-04-20

猪形铜尊(陈旭东 摄)

“莲城文化档案”之博物馆探秘篇

□ 1981年在九华出土,制造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

□ 是全国唯一以猪为造型的商代青铜尊,曾选为湘潭对外宣传画册的封面代表器物

湘潭在线4月18日讯(湘潭晚报记者谭蓉)1981年初,九华船形山金盆养鲤的一户村民忙着建新房,附近的村民也都来帮工。就在平整地基时,大家挖出了一件形状像猪的铜器。

庆幸的是,这件器物铸造得比较坚固,在挖掘过程中没有被破坏。后来,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件猪形青铜器为“尊”,是盛酒器,制造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

全国唯一以猪为造型的商代青铜尊

这件贵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猪形铜尊,长72厘米,高40厘米,重19.75千克,容积13升。

湘潭市博物馆文物专家盛兆华介绍,这件猪形铜尊真实地还原了当时野公猪的形象,颇具特色。猪的嘴部相比现在的猪较长,两侧突出的獠牙,充分展示了它的野性。原始状态下的猪,需要依靠獠牙翻动土壤寻找食物。当它遇到危险时,獠牙也是抗击敌人的“武器”。

但是,这只野公猪身上又有被驯化的家猪的特点。山东农业大学一位教授就做过相关研究,在纯野生状态下生存的猪,需要不停地奔走寻找食物,猪的腹部是不可能如此圆鼓的。

再仔细观察这件猪尊,猪的双眼直视,两耳竖立,四肢粗壮,尾巴下垂。猪背上有一个带盖的椭圆形口,为酒的出入口。盖捉手以凤鸟造型,猪肘部饰有夔龙纹。猪尊的前后肘部有横穿的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

“猪尊上的凤鸟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造型,虽然不能具体到某种鸟,但是这样的设计生动、活泼且非常实用;而夔龙纹是青铜器的常见纹饰,多出现在礼器上。”根据器型的大小、纹饰以及制作工艺,盛兆华推断,猪形铜尊是一件象征持有者身份和地位的礼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出土的各种动物造型的商代青铜尊中,湘潭出土的这件文物是唯一以猪的形象造型的青铜尊。

精湛的制作工艺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铜器就已经出现了,只是由于铜的质地较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到了商代,冶炼技术走向成熟,当时人们在冶炼铜的过程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锡元素,使其质地变得坚硬。添入锡以后铸造出来的铜器,铜黄色中带着青灰色,“青铜”因此得名。商代也被誉为“青铜时代”,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猪尊独特的造型和别出心裁的设计,文物专家看到的,不仅是持有者对审美的注重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更是商代青铜器制造工艺最高水准的体现。

铸造一件青铜器物之前,首先就得制作一个欲铸器物的模子,再用泥巴敷在这个模子外面,形成铸件的外范。此外,还要用泥巴制做一个体积与欲铸器物内腔相当的内范。当内外范套合在一起,中间的间隙就是欲铸器物的厚度。往间隙灌注溶化后的青铜液,等待铜液冷却,除去内外范,欲铸器物就完成了。

“湘潭出土的这件猪形铜尊器型较大,在它的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范可能是一次性的,这就意味着,当时要制作两件完全一样的猪形铜尊是不可能的。”盛兆华说,“虽然现代人有了更先进的技术,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3000多年前人类的智慧。”

荣登湘潭对日本宣传册封面

几年前,盛兆华在整理市博物馆的书刊资料时,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宣传册。

上世纪90年代,湘潭和日本的彦根市建立友好关系。当时,湘潭的代表出访彦根市之前,制作了一本推介湘潭的宣传册。让盛兆华意外的是,这本宣传册的封面选择的不是湘潭的历代名人,也不是代表湘潭的某个地标,而是这件出土于湘潭的猪形铜尊。

在盛兆华看来,文物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语言,而猪形铜尊在湘潭所有出土的文物中,所蕴含的意义是非常深厚和突出的,它能够成为代表湘潭形象的一种符号。湘潭的一些建筑,如原砂子岭广场的大鼎,就借鉴了猪形铜尊的纹饰。

其实,1981年这件猪形铜尊出土时,湘潭市博物馆还没有成立。由于湘潭的机构、库房等方面的设施都达不到保存这件珍贵文物的条件。最终,湖南省博物馆征集了这件猪形铜尊。即便这件文物没有收藏在湘潭,当湘潭市博物馆新馆设计布展时,还是按照1:1的比例制作了一件猪形铜尊的复制品,展示在观众面前。

猪形铜尊缘何在湘潭出现?

无论是从文献还是考古中,文物专家都无法证明,几千年前湘潭被纳入了商朝的版图。那么,这件制造于商朝的猪形铜尊为何会出现在湘潭境内呢?

专家推测,随着周朝的崛起,商(族)人失去了原有的权力和地位,商人被迫离开原来居住的地方,四散逃离。当商人离开故土时,他们会选择携带一些重要的东西,很有可能猪形铜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湘潭的。

猪形铜尊被发掘后,省博物馆的文物专家曾做过调查,猪尊的出土地点是面对湘江的一个山坳里,附近并没有发现其他器物,属于窖藏出土。有意思的是,窖藏内靠近猪尊的填土是细沙土,与窖藏本身的泥土不一致。沙土不积水,猪尊周边置沙土,应当是为了保证铜器周边相对干燥。

“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商人可能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携带这么大件器物是很不方便的。当时,他们可能只是想着暂时找个合适的地方把猪尊保存下来,过后再返回来取。但最终还是由于种种原因,猪尊永远被留在了这里。”盛兆华告诉我们,在湖南,围绕宁乡一带,出土了很多青铜器,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埋藏的。在湘潭境内也发现了不少商代遗址,可能都是南下的这一支商人迁过来的。

而当时的湘潭境内,并没有固定的社会形态,在这里生存着土著居民,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相对落后。商人的到来,为湘潭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最终推动湘潭的历史文化向前发展。

延伸阅读

商人的来历

如今,我们把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其实“商”一开始并不是指做生意,它是对商朝人的一种泛称。当商朝被周朝取代后,商(族)人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政治地位,商人被迫离开家乡。不少商人在逃离过程中,为了生存选择了做生意的行当。后来,人们就把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