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学大儒冯从吾与关中书院

 老骥瘦马 2016-04-20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时任陕西布政使汪可授、按察使李天麟等择定将宝庆寺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冯从吾主持院事并亲自任教。关中书院成立,很快名动海内,陕西及其周边各省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多达5000余人。冯从吾把他全部心血倾注于关中书院,每逢他开讲,“环而听者常过千人,坛坫之盛,旷绝今古”。冯从吾亦声名大振,成为关学大儒,被尊称为“关西夫子”。



冯从吾(1556—1627),字仲好,号少墟,明代西安府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明代大儒。


□吕凯 封五昌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我国重要的书院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府治东南,在今西安南门内以东的书院门街东段,坐北朝南。创始人是明代中叶陕西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冯从吾。


冯从吾(1556—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明西安府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冯家村人氏。明神宗万历年,由进士入仕,授御史等职。他为人刚正不阿,蔑视权贵,直言敢谏,后以历指神宗的失政、失德而获罪,被贬官,再削籍。归乡后,闭门谢客,醉心于宋明理学,尤其是关学的研究,“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


关学是自北宋张载以来,陕西关中地区形成的一个理学学派,史称“关学”。关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反对坐而论道,空谈理论,主张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其学风敦厚朴实。冯从吾继承关学优良传统,又吸收其他学派一些理论成分,强调儒家学说要在实际生活中推广应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起,冯从吾一边在家从事著述,一边在宝庆街(位于西安南门里书院门街东口北侧,即今“西师附小”址)讲学多年。由于冯从吾知识渊博,品行周正,授课严谨,故弟子日众,讲学的地方容纳不下。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时任陕西布政使汪可授、按察使李天麟等择定将宝庆寺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冯从吾主持院事并亲自任教。关中书院成立,很快名动海内,陕西及其周边各省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多达5000余人。冯从吾把他全部心血倾注于关中书院,每逢他开讲,“环而听者常过千人,坛坫之盛,旷绝今古”。冯从吾亦声名大振,成为关学大儒,被尊称为“关西夫子”。


神宗死后,天启元年(1621年),明熹宗朱由检复诏他进京,任左都御史,面对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专政,他挺身弹劾阉党。公务之暇还在京师城隍庙道院讲学,与东林党人同声相应,“环听者日众”,被权阉魏忠贤诬为清议朝政,“谣言惑众”。冯从吾愤而辞官还乡,回到关中书院继续讲学。事过不久,朱由检、魏忠贤复诏冯从吾赴京任工部尚书,但他坚持不就,仍然专心从事教育。此后,魏忠贤权势日增,全国各地均为他建立生祠,然唯独陕西没有,这不能不说是冯从吾清廉刚正,不媚权贵精神影响的结果。天启五年(1625年),爆发东林书院反魏忠贤事件,魏概称反对阉党者为“东林党人”,大肆迫害。明熹宗昏聩,听信阉党谗言,诏毁各地书院,关中书院亦在劫难逃。时任陕抚乔应甲系阉党爪牙,寻隙捣毁关中书院。冯从吾对于阉党的暴行气愤至极,竟200日不能安寝,咯血病榻,饮恨而卒,终年71岁。明末崇祯初年(1628年),冯从吾终于平反昭雪,关中书院也得以复建,由冯门弟子继掌其学。


冯从吾作为一代名师,在关中这块沃土上为发展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精力与心血。他主持创建的关中书院成为“育才重地”,为陕西及西北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后,人们为他建祠、立碑、造像,表示敬仰与怀念。


清康熙初年,关中书院扩大了院基,大门移为南向,外建石牌坊,上书额曰“关中书院”。康熙十二年(1673),李顒(号二曲)主持书院,一时“德绅名贤、进士举贡、文学子衿之众,环阶席而侍,听者几千人”,甚至总督鄂善和陕西巡抚阿席熙也前来听讲。这是关中书院自冯从吾讲学之后的再度复兴。



《岁月》版选稿标准和要求


一、反映陕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事件。以近代为主。


二、本版稿件注重真实性和可读性。要求真实可靠,叙事生动,故事性强。特别关注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及亲闻、亲见者的叙述。


来稿要求史料翔实,文责自负。内容不可虚构,文中重要引语须注明出处,最好附上有关人物事件的历史照片。文章最长不超过5000字。


三、本版“文史短讯”专门刊登文史方面的动态和成果类消息。


四、来稿请写清作者姓名、地址、邮编及联系方式。


来源:各界导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