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大隧道惨案:尸体堆到洞顶

 老骥瘦马 2016-04-20


  到达洛阳之后,父亲被派到偃师县分团当干事,“主任”头衔没了,他并不在乎。他说:“一个革命军人不应该计较任何名分,但是不久,我的内心就开始转变,并不是让我重视官位,而是发现上进的重要。”人生最大最新的诱惑,在引导着父亲踉跄地迈步。


  当时,战时的陪都重庆,有一个中央训练团,这是国民党培养干部的基地,分别由全国各地选拔党、政、军优秀干部,到重庆参加一到三个月的政战训练,使他们能和中央的高级官员接近,而产生敬畏之心与向心力。不久,父亲就被保送去受训。于是,他又历经四五天的火车、汽车的行程,终于抵达了重庆。这对他来说,又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重庆是战时的首都,是对日抗战时中国人的圣地,街道像旧金山一样,高高低低顺势修筑,一年有半年是大雾迷漫,对健康比较不利。可是在抗战初期,这六个月的雾季,日本飞机不会来轰炸,而在另外晴朗的六个月里,则是“跑警报”的季节,所以雾季反而成为这个山城的保护网了。


  在重庆的居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防空袋,里面装着一天的民生必需品,单位职员甚至还携带紧急的公文。每天早上都先仰望山头挂的警报气球,当挂起一个球时,表示日机已从武汉机场起飞;当挂起两个球时,表示日机已进入四川省境;当挂起三个球时,就是日机已接近重庆,或是已经飞到头顶了,就要赶快进入防空壕洞躲避日机的轰炸。


  从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八日起,日本航空部队遵照日本最高统帅部的指令,为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对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轰炸。铺天盖地的重庆大轰炸,从一九三八年二月到一九四三年八月,历时五年半。


  往往天还没亮,一个球已经升起,空袭警报就发出像受伤的野狼一样的那种哀嚎。接着,全城的人都逃出家门,奔向附近的防空壕洞。重庆是山城,建筑物几乎都在山脊两侧,所以防空壕洞既普遍又坚硬,从来没有被炸塌过。


  就在父亲到重庆的那年六月,恰巧碰上了大隧道惨案。这大隧道是指重庆山脊唯一的一条防空壕洞,几乎是把山掏空,从西方的入口到东方的出口有好几公里,每隔一段距离开一个洞口,供民众进出。惨案发生的那天,日本飞机一早就来轰炸,全城都在震动。当时的中国,面对日本人野蛮的屠杀和疯狂的轰炸,根本没有防御的能力,日机只须保持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就足以让山城变成死城。


  这是一九四一年的六月五日,日机突然又夜袭重庆,缺少准备的市民闻警后仓皇涌向就近的防空壕洞。父亲回忆说:“当晚,较场口这段仅可容纳五千人的隧道,顿时蜂拥挤入上万人。”


  这次空袭,日军出动二十四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在这长达五个小时之久的“疲劳空袭”下,由于隧道内避难人数超过容量,里面又潮又湿,空气难以流通,避难的人拥挤不堪,干渴饥饿加上氧气不足,到了午夜时分民众开始发出呼号,可是把守洞口的士兵却都不予理会。每一个洞口又都放下栅栏,防止民众闯出乱跑而引起日机攻击。


  就这样煎熬到解除警报之后,人们劈开栅栏,看到里面的尸体重重叠叠地已经堆到了洞顶,而隧道深处的人大都窒息而亡,其状惨不忍睹。


  官方公布有二千五百名民众窒息,但通常官方数字保证不实。这个震惊中外的“较场口大隧道惨案”,也是中国防空史上一个最大的耻辱,事后卫戍司令刘峙遭到免职。父亲说:“刘峙是国民党政权有名的饭桶将军兼捞钱将军,但依照传统的官场文化,他不久必定升官。”果然,一九四八年五月,蒋中正高升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结果在淮海战役全军覆没。


来源:网易 本文节选自《背影:我的父亲柏杨》,作者:郭本城,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