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石如珍稀对章欣赏

 百了无恨 2016-04-21


 
 邓石如早期对章:

材质:寿山石

尺寸:2*38*38*97

印面朱文:清风明月本无价

印面白文:近水遥山皆有请

合壁刻画图纹:松山烹茶图
提跋款:(按时间顺序):

邓石如(1743-1805)自题旁款:“戊子秋九月在至方家大人以此二石命刊口口清雅正刻口口文房之用吴邓琰记”。(笔者注:口口者笔者不识也)戊子年应是1768年,是年邓石如25岁。从旁款口吻分析,作者还是以晚辈自称,而用琰名显然尚不知忌讳。目前所有出版资料中收集到邓石如的见之于谱的最早作品,是三十六岁时为汤扩祖所刻“太羹玄酒”。

包世臣(1775-1853):“丙辰孟秋客云在山房赏此古浣印作世臣记”。丙辰年应是1796年,包世臣年仅21岁。是年包世臣还不曾与恩师相识。邓晚年非常赏识包世臣,曾(也是1796年)亲自寻找过这位衣钵传人。事实上,包对其恩师的解读是最深入的。
王尔度(1837-1919):“辛未小春王尔度拜观”。辛未应是1871年,王尔度34岁。王尔度,字顷波,顷陂,暨阳(江苏江阴)人,斋堂为古梅阁。精篆刻,取法汉印,又参学邓石如,印文合秦、汉二篆於一体,印风工稳自然,甚秀美。王对邓石如书、刻艺术极为佩服。同治壬申年,尝摹刻邓印成《古梅阁仿完白山人印》二卷。后人评其仿邓之真迹,丝毫无间。

黄牧甫(1849-1908):“宜子孙丙戊仲冬牧父拜题”。丙戊年即1886年。是年黄牧父37岁。

王云(1888-1934):“石如印作今世罕也得之者宜珍之古异石香题”。

心云:“此二石材质俱佳更有完白山人妙珍不可多得异宜传子孙心云之铭”。心云,不知为何人?

该对印章的端部是收藏提拔款:

其一是:“友竹所有”。友竹者应该是徐坚(1712-1798)。

其二是:“韧庵珍秘”。韧庵应是范韧庵(1931-)。

邓石如其早期的人生轨迹如下:初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少年时良好的家学熏染。“年十三四,心窍窍喜书”,一有闲暇,即从诸长老问经。又摹仿父亲的篆刻及隶古书,深得祖父钟爱。20岁后随祖父到寿州(今安徽寿县),以教书、鬻字、刻印代替了采樵贩饼饵。32岁左右,他为生计所迫,代替父亲到寿县教书。适逢前巴东知县梁山献主讲寿春书院,石如为其门下诸生刻印,又为他们作小篆,梁发现后,叹曰:“此子未谙古法耳,其笔势浑鸷,余所不能,究其才力,可以凌轹数百年巨公矣。”于是特地将他推荐给金石文字善本收藏家梅,使之成为金陵梅家座上客。梅家兄弟为安徽宣城人,是清代著史数学家梅文穆之子。梅通训诂学,工八分书,能古文。梅家藏书甚丰。秦汉以后历代金石善本也广为收藏。因是梁(山献)所荐,梅家欣然接纳,并尽出所藏。邓石如在梅家一住就是8年,这对其纵观博览,开拓视野,起到重要作用。

该两枚印作刀法明朗,字体端庄。其朱文印:以方为主,折角稍有圆意,闪现出铁线篆瘦劲之法,与36岁后的圆朱文风格截然不同。其白文印,古趣蔚然,章法清健,符合邓自谓“仿汉人印篆甚工”。

两印以“佳石”相称还是名副其实的,其熟旧自然,燥性尽失,温润如玉,手感极佳。只是细观之印材之肌中可见细小白黑颗粒,不知当属寿山何石何种?

综上,若此二印如得到认同,则应是邓石如最早的印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