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有望“消灭”癌症--哈工大基因编辑机理研究获新突破

 温雅小筑 2016-04-21
黄志伟教授讲解研究成果

2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 at ur e》)在线发表了题目为《CR I SPR -Cpf 1结合cr R N A的复合物晶体结构》(Thecrys‐talstructure of Cpf1in complex with CRI SPR R N A)的研究论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可以更加高效地对目的基因进行“关闭”、“恢复”和“切换”等精准“手术”,战胜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成为可能。

黄志伟教授与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图为资料)

 据了解,如果这一新发现如果得以转化应用,人类就可以对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的基因进行“删除”、“修改”等“编辑”,而“编辑”过的基因可以遗传到下一代,从而让人类彻底“消灭”这些疾病。

“CRISPR-Cpf1”这个词对大众而言十分陌生,但它将在最尖端的生物科研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在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黄志伟及其团队首次揭示了CRISPR-Cpf1识别crRNA的复合物结构。20日,哈工大召开“CRISPR-Cpf1”机制研究重大成果媒体见面会,向社会公开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简单来说,CRISPR-Cpf1是一种“基因编辑工具”,能够对基因进行直接改造,就像文字编辑软件修改文档一样来“修正”基因,甚至能让人们更加高效地对基因进行“关闭”、“恢复”和“切换”等精准“手术”,这让人类彻底战胜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成为可能。

黄志伟教授在见面会上作了形象比喻,比如有些人吃鸡蛋过敏,这是因为鸡蛋里带有使该类人群过敏的蛋白质,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将此类基因剪切掉后,就完全可以避免过敏。再比如,蘑菇放一段时间后会褐变,将蘑菇发生褐变的基因剪切掉后,蘑菇放很长时间都不会褐变,始终白白净净的。“这一研究成果在人类遗传中将提供巨大的贡献”,黄志伟介绍,假如母体自身有癌症或是其他遗传性疾病,那么其孕育的胎儿就可能先天性携带这些病毒DNA,CRISPR-Cpf1能识别出DNA并直接将这些“坏分子”剪切掉,只留下有利于优化人种的DNA,也就是对DNA特定基因进行精准的“手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