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方讲伤寒》--理中类方之四

 天堂鹤 2016-04-21

今晚我们来学习两个方子:

真武汤        (附子1 生姜3  白术2 茯苓3 芍药3)
附子汤        (附子2 白术4  茯苓3 芍药3 人参2)

我们先来看看真武汤
真武汤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  附子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先把方子代入到【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中分析一下:


从三才解析法看,以阳性药为主,佐以平性药,以阴性药为使。

对治阴多阳少的厥阴病
从四象解析法看,
君药:
附子 热 苦辛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附子大辛大热之药,温阳解表去除风寒痹阻拘挛疼痛。

 

臣药:
生姜 大温 辛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辅助附子温煦机体,能降逆、解表,温中驱除寒痹。

白术 温 辛甘滋微苦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温中化饮为津液。水饮是需要温化来解决的。

佐药:
茯苓 平 甘淡
《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祛除水饮结聚,利小便。

使药:
芍药 凉 酸苦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也是通血痹,结聚,去腹痛,利水饮的。同时还能跟君药配合,沟通阴阳,调和营卫。

整个方子上看,阴阳寒热药都有,以温热为主,凉药为使,是对治厥阴病寒多热少证的方子。再结合药症,除了温热药,就是大量的利水祛湿的药。可以知道方子主要用于寒凉导致机体血脉痹阻,兼有水盛津亏,夹带着轻微的热。看君臣药,能治疗体表的风寒湿痹,经脉痹阻,身体结聚疼痛,这个结聚主要是寒湿水饮引起的。寒凉证的水饮就是靠温化来处理的,方中除了温药就是大量的利水化湿药,

芍药做为使药与君药药性相反有沟通阴阳调和营卫的作用,而它的药症也是为了祛痹止痛利水。方子对应的六纲五证。
六纲:少阴证太阴证兼轻微的阳明属于厥阴证
五证:滞证、饮证、烦证

主要症状:有少阴的虚寒表现为恶寒肢冷,风寒湿痹阻筋脉关节冷痛。有太阴的水饮,四肢水肿,自利,头晕、心下悸,有寒邪的滞证:肢体筋脉阻滞疼痛等。
还有些微的郁滞烦热。

主要体征:舌淡有齿痕,苔白水滑。脉弦紧。

我们来看看条文是怎么说的。
280、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宋316)《伤寒论类编补遗》
315、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宋82)《伤寒论类编补遗》

280条讲的是:少阴病二三天不好,到了四五天出现了传变,变现为: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腹痛、自下利、四肢沉重疼痛,这是太阴病的症状。太阴病的水饮停聚在在肢体,就会表现为四肢沉重疼痛,四肢烦疼。

四肢沉重的原因是:水饮多,停在肢体。还有一种原因是水盛血虚、津液不足,不养肢体肌肉出现乏力沉重。到底是水饮还是津亏血虚,要看整体症状与舌脉来鉴别。津亏血虚的舌脉:多显口干不欲饮,甚至舌面干,有裂纹,水饮的舌脉:舌苔滑腻,舌淡有齿痕。小便不利,是水饮停聚不化。

这条了少阴还没好,又出现太阴症状。后面有列出很多或然症,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其实这些症状,在方子的药症中都包含了。方子后面的加减就显得是多余的了。茯苓、附子治咳逆;茯苓、芍药、都能利小便。生姜能止呕。

315条讲的是:太阳病给发汗后不解,多是发汗太多了。而太阳表证还在,所以仍然有发热。汗多就会导致津液不足,津不能濡养筋肉。就会身膶动。就是肌肉痉挛抽搐振颤。心下悸、头眩,是水饮上逆引起的症状。这个水饮应该是原本就有的。给发汗后上逆了。

 

其实条文只能提供给我们一个病证的典型症状与病理过程。方证对应,还要靠我们深入理解方子对治病证,才能更准确的运用

 

所以学习了【刘志杰经方解析法】才能更精确的了解每个方子的机理,反过来更好的理解条文。也能看出条文的不足。接下来我们看。
附子汤
附子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代入到【刘志杰方证解析法】中分析一下。

方子以辛热的附子为君,以温阳祛风寒湿邪,痹阻经脉。白术为臣,加强温中去寒,化水饮,佐以茯苓,利水渗湿。使药,芍药,去痹阻,止疼痛,利水。性凉,能解决阳明郁热。人参性凉,甘滋,滋养机体津液。整个方子寒热均用,以温通化湿利水为主,兼清轻微的阳明热,滋养津液。

方子的六纲五证为:
六纲:少阴太阴兼阳明属于厥阴证
五证:滞证、饮证、烦证

 

主要症状:有少阴的虚寒表现为恶寒肢冷,风寒湿痹阻筋脉关节冷痛。有太阴的水饮,四肢水肿,自利,头晕、心下悸,有寒邪的滞证:肢体筋脉阻滞疼痛等。有阳明郁热的口干,烦躁等。

主要体征:舌淡有齿痕,苔白水滑。脉弦紧。
舌苔或水滑,或干。

我们再看看条文:
307、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宋305)

少阴病伤寒的症状: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属于里证,为太阴证。条文的提供的信息简单,只提到少阴表证。太阴水饮的症状,阳明津亏的症状都没提供。因此我们要用【刘志杰方证解析法】理解了附子汤的本义后,从方子反证条文,只有理解清楚了方子,就能在临床运用自如,条文只是给我们提供思路,起辅助作用。当你融会贯通后就会跳出条文束缚去理解经方。

436、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宋304)

少阴伤寒两三天后,出现口中和、后背寒。后背寒——多是中焦有停饮引起的。
《千金要方》就说了“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口中和——是口淡,味觉不灵敏,吃什么都没味。是内有寒饮。不能消化饮食,味觉也迟钝了。
当就这“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还不足以用附子汤。

从附子汤反推,条文中还应该有津液不足。如口干渴,轻微的烦热。烦热多是郁热引起,有水饮郁滞,水饮不化津液。所以才用芍药祛瘀通滞,利尿去水饮,用人参不津液不足的津亏。由此可以看出学习伤寒不能死板的死套条文开方,这样会让你的效果打折,只有深入到方证才能运用自如。

今天就讲到这吧。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