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幼儿就可读莎士比亚!中国孩子阅读莎剧实用指南

 mama花树 2016-04-22

莎士比亚离孩子有多远?


一想到用早期现代英语写成的莎士比亚戏剧,中国读者难免心生畏惧。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在一场名为《莎士比亚和当今世界》的讲座上,建议中国孩子不妨多读莎剧,并对如何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南。


学龄前的儿童就可接触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学龄前的儿童就可以接触莎士比亚。以英国为例,在英国国家课程标准中,在早期教育阶段(3-4岁)、关键阶段1(4-7岁)、关键阶段2(7-11岁)等几个时期,莎士比亚不是必修课,但政府部门还是提出了指导原则,并与有关社会团体一起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


而到了关键阶段3(11-14岁),莎士比亚已经成为必修课,在14岁时有专门考试。在关键阶段4(14-16),莎士比亚仍是必修课;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莎士比亚也是必考科目。


按英国政府教育部门的要求,在早期教育阶段(3-4岁)关键阶段1(4-7岁),要看、读、听一些莎士比亚故事;扮演莎剧人物,探索莎剧故事中的困境;通过扮演人物和即兴表演来演出莎剧故事或者场景。


关键阶段2(7-11岁),要观看和阅读莎剧的删节本;阅读、表演、讨论莎剧中的对话和演讲;以戏剧手法探讨莎剧场景;如有可能,与艺术教育工作者一起演莎剧,并到剧院看莎剧。


关键阶段3(11-14岁),则要学习至少一部完整的莎剧;以数种戏剧手法探讨多部莎剧;如有可能,与艺术教育工作者一起演莎剧,并到剧院看莎剧。


而在关键阶段4(14-16),还是要学习至少一部完整的莎剧;以多种戏剧手法探讨多部莎剧;并观看一部剧作的数种演出,包括剧院演出和电影改编。


中国孩子可以读哪些莎剧


对于英国孩子而言,最常学习的莎士比亚剧作包括《麦克白》、《无事生非》、《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十二夜》、《恺撒大帝》、《威尼斯商人》等。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说,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也都不错,另外建议也可以加上一些别的剧,例如《王子复仇记》、《奥塞罗》、《理查三世》、《驯悍记》、《皆大欢喜》、《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3-6岁中国孩子而言,可以学习传奇剧,如《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7-10岁可学习喜剧,如《无事生非》、《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11岁以后可学习悲剧和历史剧等,如《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恺撒大帝》、《王子复仇记》、《奥塞罗》、《理查三世》。


当然,孩子们也可以交叉学习,例如3-6岁孩子各学习一部传奇剧、喜剧、悲剧,其他年龄段也一样。


不用担心孩子理解不了莎剧


对于有些家长“中国孩子是否能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担忧与困扰,程教授为家长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孩子的理解力是惊人的,只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智力就会很快地发展。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可以理解和复述莎士比亚故事,可以即兴表演,并且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理解故事和复述故事,直到讲自己的故事,这对孩子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哪怕是很简单的故事。


莎士比亚的故事与人物都很有意思,值得听讲与琢磨。孩子了解莎士比亚人物时也是在学习人生,学会和人打交道。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和朱丽叶、伊阿古、夏洛克、麦克白等等,了解这么多不同的人物,是对智力的挑战,也会有乐趣。孩子从莎士比亚也可以学到人生的一些重要主题,包括爱情、死亡、野心、嫉妒、慷慨、邪恶、吝啬等等,可以了解人生。如果能读英文原文(包括简写本),也会逐步欣赏语言,领悟语言的魅力。


如何陪孩子一起读莎剧


程教授还为中国家长如何陪孩子一起学习莎士比亚作品提供了一些建议:


和孩子一起读《莎士比亚故事集》,包括中文版和英文版,让孩子知道一些著名的莎剧故事;


(《莎士比亚故事集》为英国诗人兰姆和他姐姐所做改写本,在简化难度的同时,又尽量保留了莎士比亚的语言美,非常适合入门者阅读。中文版首推萧乾翻译本。)


和孩子一起看BBC的《莎士比亚名剧动画》——这一系列共有12个剧,既有英文版,又有中文版;



读读DK英汉对照百科读物中的《莎士比亚戏剧》;



让孩子读英汉对照绘画版莎士比亚作品(如大连出版社出版的);对于大孩子来说,可以读简写本莎士比亚作品(此类很多),还可以在光盘店买一部剧作的几个电影来看。


(大连出版社绘画版莎士比亚故事系列)


语言既是工具又不是工具,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教养,一种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读不同语言的作品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读原汁原味的外语,即使是简写版的外语作品,与读翻译作品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