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实证》讲座07(一)

 天地虚怀xia 2016-04-22

《科学实证》讲座 07(一)---清凉月老师



《科学实证》讲座07(一)---清凉月老师

 

  20140119日(P084096

  咱们看第84页:第二节  实证与生活

  实证:是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潜意识专注。

  生活: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主要是使用有意识思维,因此“实证与生活”从根本上说,是如何完成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要根据实证的需要、根据我们实证的目的来进行生活,来调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习惯于使用有意识思维,习惯于使用选择性思维,这样经常处于一种散乱中,形成了散乱习惯,这种习惯沉淀在潜意识里面,形成了不良的潜意识。

  我们的实证必须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而潜意识是不辨真假的,因此,在实证中这些不良的潜意识,将会障碍我们的实证,而相反地能把我们拉向鬼道。因此实证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改造潜意识。如果我们对潜意识改造不了,就谈不上实证,实证也就不可能成功。而要想改造潜意识,我们就必须从平时的生活着手,要使我们的生活合乎实证的需求。所以,对于“实证与生活”这个课题而言,那么最核心的就是改造潜意识。我们在生活中所采用的四念处等等练习方法,它们根本目的也同样是为了改造潜意识。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得就是:要身心放松;动作缓慢;安住于柔软心。这是几个基本的要求。

  1.养成身心放松的习惯:由于“心物是一体”的,这里“身心放松”的“身心”指的是平时的这种散乱心,和与这种散乱心相应的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身心放松”就是要放弃这种选择性思维、放弃散乱心、放弃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处于放松的状态,只要你是在放松的,你就是在实证的,这是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一点。

  2.养成“动作缓慢”的习惯:为什么要养成动作缓慢的习惯?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我们平时是在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主导下生活的,而选择性注意是波动性非常大的、非常不稳定的,因此选择性注意主导下,我们只能发现物质运动过程中比较明显的变化,而无法发现其微观变化过程。

  比如说,我们观水滴的滴落,或者我们拿着筷子去夹菜,夹菜吃饭、吃菜,这样一个运动的过程,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个运动变化过程中比较明显的部分,而那些变化不明显的部分,我们无法观察得到。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观察得到那些微观的变化现象,那么我们将处于高度专注的状态,而这种专注,是一种普遍性专注,也就是普遍性留意发展而来的普遍性专注。为什么?因为只有普遍性专注这种思维功能才能够观察到那些微小变化。所以,为什么我们要练习四念处?练习四念处就是要安住于那个微小的变化过程,因为我们安住于微小的变化过程的时候,我们只能使用“普遍性留意”这种思维功能,而无法使用“选择性注意”,无法使用选择性思维,这样就把选择性思维慢慢排除了,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普遍性专注”,也就是“潜意识专注”。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最关键的是要了解原理,一定要了解我们为什么练四念处,它的最基本的原理是什么。它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观察对象,从而改变思维功能。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我们之所以要专注于这个慢动作,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观察对象,也就是说,对观察对象的作用点、作用面发生变化,让选择性思维作用于观察对象的整体和极其微小的变化过程,这样将迫使选择性思维丧失功能,从而使我们能够安住于“普遍性留意”,也就是安住于这种潜意识功能,使这种潜意识功能逐渐深化为“潜意识专注”。所以我们在练习四念处的时候,一定要从根本上了解这个原理,了解这个原理之后,我们就能知道实证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因为我们使用的是“普遍性留意”,那么使用这种思维功能的时候,它的流程就是:通过不断的排出“选择性思维”的活动,使“选择性思维”慢慢地丧失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潜意识专注”。所以,对我们自己的实证,一定要从理论上、从原理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不然的话,你不知道这个实证流程是什么样的,它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结果,你也不清楚,这样你的实证将是很很盲目的,有时候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比如,你想证入如来藏,但你使用的方法,结果只能让你证入禅定中,而无法让你证入如来藏;而你想证入禅定,但你使用的方法又是证入如来藏的,你就没办法证入一般的禅定状态。所以,对于我们所使用的任何方法,都一定要从原理上搞明白。

  3.养成“安住于柔软心”的习惯:“安住于柔软心”大家都知道,这个是通过相应去进行实证的。这个就不用谈。

  只要我们能够养成以上三个习惯,就能把实证和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上面三个习惯,这是一个原则,我们在生活中都必须这样去做的,这样就能逐渐形成一种在潜意识主导下的生活,形成使用潜意识的习惯,就能逐渐使这种习惯深化为“潜意识专注”。

  反过来,在这个地方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作为居士,在平时的生活中,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心是非常散乱的。另一方面,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在生活中你也不可能经常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也不可能经常处于“动作缓慢”的状态,这些往往都是不容易做得到的,所以心经常散乱。怎样才能够快速地解决这种散乱?怎样才能快速地完成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这是我们作为居士进行实证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高效地解决散乱、快速地破除散乱心、快速地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这个还是咱们以前谈的,最有效的就是“打瞌睡”。对于居士来说一定要掌握这一点,虽然咱们前面谈的是“身心放松”、“动作缓慢”等等,那么这些往往都是闭关的时候容易做得到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很难做得到的。怎样才能把平时散乱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从而提高实证效率?那就是“打瞌睡”。

  所以,对于居士来说,怎样提高实证效率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你的实证就一定是进进退退的,根本谈不上这一生解决生死。因为生活中的诱惑太多,各种事情太多。所以,我们必要须解决好怎样提高实证效率这个问题。那么为了更快更好地形成以上这几个习惯,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改变主导思维功能。我们平时习惯于使用“有意识思维”。而“有意识思维”这种功能,它是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的。“选择性思维”是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唯一具有的。而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跳出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因此我们必须破除“选择性思维”。因此我们不能在“有意识”思维主导下进行实证,而要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

  “有意识思维”是由“选择性思维”和“专注”这两个要素构成的。“专注”这个要素,是我们需要保留的,因为它是贯穿各个思维状态的,它是一条线索。因此我们对“有意识思维”事实上是怎样进行改造的问题,也就是说破除它的“选择性”要素,保留和深化这个“专注”的要素。因此改变主导思维功能,这里其实是包括“改变”和“改造”主导思维功能,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一个是“改变”一个是“改造”。“改造”的是选择性注意,“改变”的是“潜意识”,改为使用潜意识进行实证。

  接下来看第86页: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在生活中由于我们是经常使用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进行活动的,因此在生活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该怎样使用选择性注意。这个就要求我们要了解“选择性注意”这种思维功能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也就是走在大街上你的眼睛到处乱看,这时候你所使用的这种思维功能,它具有两个构成要素:第一就是“选择性思维”,到处乱看的;第二具有一定的“专注力”,也就是一旦你找到喜欢的事物,立刻就能形成专注。这两个要素里面,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选择性”这样一个要素,然后保留和深化“专注”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一旦找到自己关注的观察对象,或者自己正在从事某种工作,这个工作需要专注,那你就专注地去做,一定要保留和深化这个“专注”功能,只要你能保留和深化这个“专注”功能,那么“选择性”将不再发挥作用,那么这同样是一种实证,是一种实证的习惯。

  那么对于“选择性”这个功能,我们要随时注意破除。“选择性思维”只有在什么时候处于高频活跃的状态?就是在你没有那种具有吸引力的工作时候,你不再从事具有吸引力工作的时候,无法专注的时候,它是最容易处于高频活动状态的。所以当我们在做熟悉的事情或者是当“审美疲劳”产生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需要警惕的就是“选择性思维”,最需要破除的就是这个功能,防止它“走神”,防止它处于搜寻状态。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实证的侧重点在哪里?实证的侧重点就在于,你在做熟悉的事情时候,比如说,走路,或者你在和别人闲谈,或者你在织毛衣的时候,等等,也就做熟悉的工作的时候,在审美疲劳产生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走神”,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我们的修行最为不利,我们尤其要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的“散乱”,因为这种散乱,它往往是一种“潜意识的散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无法及时觉知这种散乱,那么它将形成一种潜意识散乱的习惯,从而障碍我们的实证。

  那么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在生活中对我们实证影响最大的,并不是我们在专注地做工作的时候,并不是说你在专注地做数学题、专注地写作文、爱迪生专注地搞发明的时候,并不是这种情况,而在于你在走路、散步的时候,或者你在做其它的根本就没有吸引力的工作的时候,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尤其要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些事情对我们的实证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是我们必须去高度重视和需要解决的。

  所以,怎样让我们的生活符合实证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在刚才说的这几点上下功夫。

  下面咱们看:二、经常体验“潜意识生理现象”。前面咱们说的是怎样使用这两种思维功能,怎么应用这两种思维功能。那么由于实证主要是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而实证的目的是要形成潜意识专注,因此,怎样使用潜意识的问题,怎样掌握潜意识运作规律,这个是最为关键的。那么体验潜意识生理现象,正是要引导我们要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和引导我们最终实现潜意识专注。

  经常体验潜意识生理现象,事实上分为两步:第一步就是我们要分析和发现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潜意识现象,也就寻找哪些现象是潜意识现象,找到潜意识现象;第二步就是应用潜意识现象,也就体验潜意识现象。

  也就说经常体验潜意识生理现象,第一步是寻找,一定要找到我们生活中哪些是潜意识生理现象,如果我们找不到这些潜意识现象,你将没法应用,你也没法最终实现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实证。那么这些潜意识现象,第一个,最常见的就是“呼吸”。

  1.呼吸  呼吸是一个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作用下进行的,同时呼吸容易受有意识思维干扰,但我们总是能够熟练地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让自己重新恢复到平静状态。因此,这呼吸也是有利于我们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规律的,所以我们要体验呼吸。这是从呼吸它的建立基础来谈的。

  呼吸还有一个其他潜意识现象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征,就是它有“呼”和“吸”的这个转接处,也就断裂的地方,呼吸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但这个运动过程在“呼”与“吸”转接这个地方断开了,出现了断裂,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相续性运动,在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天然的断裂,那么其他的运动现象,往往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比如说,你观四念处,观那个行走,在行走的时候,这个运动的过程是没有天然的断裂的。你观树叶的飘落、水滴的滴落,它也没有天然的断裂,这一点和呼吸不一样,呼吸有这个天然的断裂。在这个天然的断裂的地方下功夫,我们就能斩断相续性思维,就能破除相续性思维。破除相续性思维我们就证入禅定中了。所以通过观呼吸断裂处,我们可以证入禅定中。

  另一个方面,呼吸它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功能,它不是路边的那个大树的功能,也不是那个石头的功能,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功能。而我们的身体是由微观物质构成的,物质和它的功能是一一对应的,物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它的功能也一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反过来,通过调整呼吸,调整这种功能,然后慢慢地寻找到身体的微观物质,最终证入意生身的状态。所以我们要了解,呼吸它既能引导我们证入禅定中,也能证入欲界定,证入意生身。所以这就是呼吸特殊的地方,呼吸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对象,是一个很好的实证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工具,证入思维衍生状态的不同阶段。但由于呼吸是一种物质现象,物质都是和思维衍生状态对应的,因此,通过体验呼吸,观呼吸我们是无法证入如来藏状态的。因为如来藏只能从思维的角度证入,只有住于思维本体才能证入,而观呼吸是住于思维内容。这一个我们要注意。那么潜意识现象的第二个表现就是:

  2.睡眠  睡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打瞌睡阶段,打瞌睡阶段是从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完全的睡眠,就进入睡眠状态了,这时候有意识思维将不再发挥作用,是处于完全的潜意识状态。

  通过对打瞌睡的体验,我们将能够快速地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掌握这个转化规律。我们的实证无论你用任何方法,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最终都必须完成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无论是哪一派,哪一宗,统统都必须完整这样一个目的。有时候你觉得你的方法非常奇特,好像有多么高明的地方,但无论你怎样的高明,你必将完成这样一个任务,这是必由之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

  那么在所有的方法中,能够使我们快速地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基本上就只有在“打瞌睡”了,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说,突然的这种外界景观的显现,比如咱们说的时空隧道,它的显现,它也能够让你快速地完成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但这个不是说人人都能马上经历时空隧道的,这只是说极少极少数情况下的才能发生。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打瞌睡”能够让我们高效地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体验打瞌睡,也就是体验这种潜意识现象,从而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的转化规律,使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能够快速地转化,这一个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第二个就是要掌握在睡眠中怎样进行实证。怎样在睡眠中进行实证?因为睡眠是一种潜意识,是一种习惯,就像影子一样,它是生活的影子。我们每个人走过去的时候,身后都有一个影子,那么睡眠就是日常生活的影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安住于实证的状态,然后在睡眠的时候,要暗示自己是实证,而不是为了睡眠而睡,在实证中进入睡眠状态。同时由于你在平时生活中,能安住于实证状态,你在实证中也有一定的体验,原理也明白,也就是有一定突破的经验,那么在睡眠中,这些经验将会复制,它完全依赖经验去运作,然后在实证中就成功了。

  所以说,在睡眠中怎样实证?那取决于生活,不是由睡眠决定的。生活中你根本就没法实证,像一般人一样,从来不知道怎样实证,也没有任何突破的经验,那么在睡眠中,你也将无法突破。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影子取决于我们的身体,取决于我们的生活,只有我们在生活中如理如法的,那么在睡眠中就自然突破了,你想不突破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睡眠的的确确是生活的影子。

  所以,我们对于睡眠要掌握这两点:第一就是掌握打瞌睡;第二就是通过改造生活而改造睡眠,改造生活是改造有意识思维,把有意识思维改造了,那么潜意识就能够正确地运作,这样睡眠也就能够突破了。

  3.身体暗示  身体方面有许多的暗示,我们要体验这些暗示,体验这些感觉,体验这些潜意识方面的暗示。潜意识方面暗示包括哪些?就是咱们前两天谈过的,比如说,你在坐的过程中,你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那就是你感觉到舒适自然为主,因为舒适自然是潜意识现象,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潜意识专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地安住于潜意识,体验潜意识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潜意识专注。在打坐的时候身体要保持姿势的舒适自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打坐过程中,身体的调整也是这样的,要按照潜意识的暗示,潜意识要求你怎么样,你就怎么样,把你交给潜意识,完全交给潜意识,千万不要去自作主张、你想怎么样。一定要掌握这一点,就是潜意识要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利用身体的各种暗示,然后去体验这种潜意识,安住于这种潜意识现象。

  那么,怎样才能安住于这种潜意识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生活中的这些潜意识现象有所了解,静下心来,慢慢地思考,慢慢地去体验,去了解。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地通过体验这些潜意识,而安住于这些潜意识,从而形成潜意识专注。

  4.精神暗示  精神方面的暗示包括一些苦受,这个重点指的是苦受,前面的身体的暗示,我们讲的主要来自一些乐受,因为苦受能使你散乱的。但是苦受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它能激发你的追求乐的本能。所以在精神方面最关键的,就是我们要掌握,比如说疲倦、痛苦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追求乐的本能能够显现出来。在疲倦的时候是“动极生静”,我们开始追求静。在痛苦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过体验这种苦受,而掌握苦与乐的转化。比如说,你用刚强心去对抗腿的疼痛时,会出现疼痛加剧的现象,如果你用柔软心、用放下,或者用其他的一些观法,使自己能够破除身见,那么这样,追求乐的本能就会被诱导出来。这是在身心两个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咱们看第88页:三、合理安排每天的生活。这个尤其是居士,我们尤其要注意,你想实证能够成功,那么对每天的生活,从睡觉到早上起床,到你上班,到你工作,到你下班,等等,这整个一天的过程,该怎样安排,这一点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这个我们也要作为一个主要的课题来研究,作为居士你必须去解决这个课题,这个如果解决不了,你也没法实证。

  那么,怎样安排每天的生活?所谓安排每天的生活,那就是根据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为了“排除有意识思维”,因为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只有排除有意识思维,使用潜意识,形成这样的习惯,这样才能让生活服务于实证,这就是我们合理安排每天生活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就是:要让潜意识发挥作用,掌握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在座上或梦中完成实证。这就要求我们:

  1.在夜里睡觉的时候,先是睡前暗示。睡前暗示就是要明白睡眠的原理,这个咱们《基础理论》上也有,这里面都必须了解原理。了解了原理,就明白“睡眠”是我们现在这种低级状态特有的、效率非常低的一种休息方式,第二个它是身体这种物质现象特有的一种功能。这就是说,我们既可以借助它进行实证,也可以完全把它置于一边,这个就是在睡前进行暗示。

  在夜里睡眠的过程中,你不可能是一觉睡到大天亮的,中间总要醒个一两次、两三次的,那么醒来之后,要立刻进行实证,当然这里实证是躺着实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实证,不是说你现在这样摆弄这个姿势,把身体放得端端正正的这叫实证,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实证是心地法门。所以夜里醒来之后,你可以保持原来的姿势,躺着的,但是这时候一定要暗示自己在实证,按照实证的方法进行,不能为了睡眠而睡眠,不能施加睡眠的暗示,不要暗示自己,现在天黑了,是夜里,应该睡眠。对于实证人员来说,没有白天与黑夜的区别,只有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你才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证入一定程度的时候,是根本没有这种区别的,所以就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黑夜的区别,也没有睡眠这种观念,睡眠这种观念只是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特有的,它是一种病理的状态,我们不需要生病,也不需要这样去睡眠。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睡眠,要改变平时那种睡眠的观念和习惯,这一点是最关键的,观念改变了,然后你就能正确对待睡眠。正确对待睡眠,你就能解决睡眠,就能通过睡眠去实证。如果你的观念根本就没有改变,还是按照一般人的那种睡眠的观念,黑夜和白天的观念,按照这种观念去进行生活的,那么你将不可能解决睡眠问题,不可能在睡眠中突破。睡眠这个问题没解决,生死也就没办法解决。所以,怎样解决睡眠?我们首先必须从原理上要正确进行认识。

  然后开始到了早上,早上刚刚睡醒的时候,不要急于睁眼,不要急于去动身体,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当然睁眼也属于去动身体的,不过一般人往往是先睁眼,然后开始指挥身体运动,它这个稍稍有一点区别。早上这个阶段是从睡眠到清醒的一个过渡状态,前面的睡眠是潜意识,后面的清醒是开始进入有意识思维的活动状态了。也就是从睡眠到清醒这样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从潜意识到有意识思维的一个转化过程,通过对这个过程的体验,我们将掌握有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之间的演变规律。总之,对于我们来说,有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这之间的转变规律,是我们实证的关键,我们一切实证都是必须围绕这个关键点去进行。所以我们的生活也必须围绕这一点,睡眠也是这样的。我们要回忆刚才是怎样醒过来的,回忆一下刚才醒过来的过程,然后再暗示自己重新睡过去,这样似有似无地再重新睡过去,观察这个入睡的过程,要对入睡的过程清清楚楚,就这样在这个界面处来来回回地这样体验,那么逐渐你将掌握睡眠和清醒之间的演变。这样你将在睡眠中进入一个梦幻光明,高度清明的状态。

  只要能够在睡眠和清醒这个界面处来回地体验,我们就能掌握入睡和醒觉之间的发展规律,掌握有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之间转化的规律。这有一个好处是什么?体验睡眠的从睡眠到清醒再从清醒到睡眠,对这个阶段的体验,和体验打瞌睡那个阶段还有一点不同。体验打瞌睡那个阶段是掌握有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体验睡眠这个阶段,因为在睡眠刚醒的时候是有意识思维开始进入一个活跃状态,这时候你反过去再体验它怎样重新进入那种潜意识状态,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让你在高度清醒的状态下,掌握怎样快速入定的问题。比如说,你想在平时生活中,前面和别人交谈说话,然后闭上眼立刻就能够入定,你想掌握这样的功夫,那么在这个地方,体验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当然你想掌握在清醒状态下快速入定,你还有必须经常入定的经验,才可以实现这一点。

  那么在这里就是,在刚刚睡醒的时候,你再暗示自己重新睡过去,这有利于在清醒的状态下,实现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这和那个打瞌睡阶段的情况不一样,打瞌睡是在昏沉的状态下去完成这个过程的。

  接着咱们看,当我们决定要起床的时候,这个时候要知道哪个是“我们”?我们往往把身体当作我们自己,所谓“我们”要起床,其实是“身体”在起床,你是指挥身体的,所以这里的起床,指的是身体。那么这时候我们要闭上眼去体验手和腿的“有”与“无”,也就体验这种物质的“有”与“无”。我们一定要了解物质、认识物质,这个《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里面有,《实证学》前面也谈到物质,一定要从本质上认识物质。认识物质之后,你就知道,我们体验手和腿就是身体的感觉的“有”与“无”,它的目的是什么。

  物质的“有”是和“刚强心”对应的,是和选择性思维高频活动状态对应的,是和执着心对应的,体验物质的“有”这种宏观物质的感觉,你就是在使用“执着心”,你就是在强化执着心,你就是在使用选择性思维的高频活动状态。反过来,当我们体验物质的“无”,也就是这种宏观物质状态你不去体验,而是放弃,体验它的“无”,那么你就是在培养柔软心。所以,你要在这个手和腿这种感觉“有”与“无”这个地方,反反复复地体验。我们醒了之后,最先恢复的感觉往往都是手和脚,尤其是手,因为手和心最相应,和选择性思维最相应。所以,在这个地方你去体验手的感觉的“有”与“无”,是最有利于掌握这个规律的。所以,我们醒来后先不要动这个身体,先体验这个手在哪里,你体验到它的感觉,然后再放弃这种感觉。还有对腿的体验也是一样。

  在刚开始睡醒的时候,如果你这之前实证有一定功夫的话,你往往体验不到手在哪里、腿在哪里,或者你能体验到那个腿或者手,但是你体验不到左腿和右腿它的分别,就是左腿在哪,右腿在哪,或者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你体验不到的,分不清左手和右手。那么这时候你慢慢地去体验,体验之后,然后你再放下,让这种觉受消失,不再去体验手在哪里,让这个手重新处于那种没有感觉的状态。就在物质“有”与“无”这个地方,反反复复地去体验,一定要这样反反复复地多次地体验。这样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柔软心的过程,是掌握执着心向柔软心转变的过程,这是掌握有意识思维向潜意识思维转化的过程,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一点,对物质进行这样认识,认识之后你就知道该怎样做了。

  那么,随着思维活动的逐渐发展,这时候静极生动已经非常明显,你也不可能再体验身体的“有”与“无”了,“有”与“无”这个阶段也就过去了,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指挥身体的运动,该使用这个身体了,使用身体时你要在身体将动未动这个地方用功。这一点和前面那个地方又不一样,前面那个地方体验身体“有”与“无”,是体验手的感觉,比如说,左手和右手,你能分清左手和右手,然后你再体验它,左手和右手感觉的消失,无法分别,体验这种状态。而在这个地方是体验“将动未动”。“将动未动”你就是用意念上的动,你指挥它动,但是不要让它马上就动,马上动就是直接用宏观物质状态了,你就没法体验了。指挥它动,你体验这种“将动未动”这种引而不发跃如的这种态势,然后又放弃,放弃之后再去指挥它,但是不要在形态上动,先在这个意念上动。这个过程是干什么的?这个过程你是作用于手的微观物质、腿的微观物质,经常这样体验这个过程,能让你安住于这种微观的物质状态,而不是宏观物质状态,一定要明白这一点,这个是在“将动未动”的地方用功。

  然后接下来你正式地指挥身体运动了,你开始像一般人那样,开始体验手慢慢地动、慢慢地动,在这时候你就安住于这个慢动作。安住于慢动作有什么意义?安住于慢动作,就是通过这个慢动作培养专注力,排除散乱心,排除选择性思维,因为这种慢动作,指挥身体运动,刷牙、洗手或者你做其它熟悉的动作,这种熟悉的行为是最容易培养走神的,最容易培养那个散乱心的,所以在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安住于这个慢动作。所谓安住于慢动作,就是通过这个慢动作,培养专注力。

  这就是我们起床的整个过程,我们该怎样起床。该怎样起床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的,刚起床这个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那么我们这里还需要注意的就是89页:

  1)不要把实证和生活隔离开来。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实证时间,也就是说你把实证和生活进行了分别,你认为我有一个时间要实证,比如说,你定这个下午5点去实证,你认为那个是实证时间,那这样你订了这样一个时间之后,你将给潜意识一个暗示,就是这之前的时间,都不叫做实证,只有那个5点钟去打坐的时候叫实证,这之前你就可以像一般人那样去培养散乱心了,这是不对的。

  对于修行人来说,没有实证和一般生活的区别,生活就是实证。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是实证,不要限定一个专门的实证时间。这就是说我们要转变实证观念,要正确认识实证,真正的实证就是在生活中,因为真正的实证必须在潜意识主导下,必须靠潜意识去突破,而潜意识就是一种习惯,我们必须改造自己的生活,才能改造潜意识,因为从根本上讲,实证无非就是改造潜意识的问题。我们平时讲的四念处,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改造潜意识的,怎样解决潜意识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从观念上明白实证和生活它们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从实证这个角度讲,要认识到它们二者之间必然的关系,和它们密切的关系。

  2)对于失眠的人来说,那么晚上醒来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呼吸再次入睡。因为观呼吸能够诱导你入睡,我们很多人都是通过体验呼吸去入睡的,所以通过观呼吸能让你慢慢进入睡眠状态。失眠的人也可以是这样的,睡眠对他们来说确实很难,那么这时候就不要暗示自己是实证的,而是暗示自己现在睡眠,只不过是在睡眠的过程中,你能够似有似无、若有若无的体验到这个入睡的过程就可以了,体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实证的,但在这个地方不要暗示自己实证,因为有的人对这个实证确实非常敏感,一说实证马上就要做出一副姿势,摆出一个态势,也就是说高度警惕一样。但是对于一个经常入定的人来说,实证无非和睡眠一样,它是一种休息的状态,只不过是一个高级的休息。因此对于经常入定的人来说,无所谓什么实证不实证的,只不过是一种高级的休息方式而已。所以对于失眠的人来说,一定要用睡眠的观念去实证。

  那么对于昏沉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昏沉的人一定要培养那种很强烈的实证观念,这样能够不再进入昏沉中。

  3)在夜里被外因惊醒的时候,这时候该怎么实证?这时候同样要暗示自己在实证中去睡眠。如果有的人确实是对实证非常敏感,也就是说他对实证看得非常神秘,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没必要特别地暗示自己进行实证,这时候可以继续像一般人那样暗示自己睡眠。这个需要灵活处理。

  如果我们不是因为外因而惊醒,而是自动醒来,自动醒来这时候说明是静极生动,静极生动这个规律在自动发挥作用,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按照刚才所说的醒来之后该怎样做那样去进行,先重新回归睡眠,去体验这个过程,按照刚才咱们谈的去进行。

  4)睡眠后,也就是说经过一夜的睡眠后醒来了,这时候我们往往很清醒,在这种刚醒来的时候,散乱心不是很严重的,这时候很清醒。什么叫做清醒?“清醒”就是专注力容易形成,选择性思维不是很活泼,专注力这时候比较强。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这种观察对象,从而快速的形成专注。

  如果这时候我们选择的观察对象,使用的方法根本不具有吸引力,无法使你快速形成专注,这种清醒将会相反地成为障碍你实证的因素,它将使你快速地进入散乱中。所以不要认为早上醒来之后的的确确是有利于实证的,这是因人而宜的。你的方法对了,早上醒来就有利于实证;你的方法不对,那么这种清醒反而是一种障碍,因为这种清醒是静极生动。

  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在早上醒来时的时候,当你清醒的时候,一定要在方法上下功夫,你使用的那种方法一定要能够让你快速地形成专注,而不能产生审美疲劳,你使用的方法一定要防止产生审美疲劳,一旦产生审美疲劳,你将快速地进入散乱中。这一点和我们去打瞌睡实证还是有点区别的,打瞌睡的时候实证你是难以快速地进入那种散乱中的,你无法进入散乱中,反而是能够保持一个很稳定的潜意识状态的。

  然后是咱们看第90页:2.起床后,前面的是起床的过程,起床时该怎么做,晚上睡觉的过程和起床的过程,在这个地方开始谈到起床后。起床后,在做洗漱、吃饭这些慢动作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在做这些熟悉的事情的时候是最容易走神的,这些现象对我们实证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个原理刚才咱们谈过了。因此对于做洗漱、做饭、吃饭这些事情时,我们一定要安住于慢动作,这时候尤其要防止培养走神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最容易走神一定要明白,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最需要防止的就是这些现象,防止它障碍实证。

  3.在上班的路上,也就是在社交的活动中,你和别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安住于自在的状态,不能够跟随着外境走,比如说,遇到人就应酬地笑一下、打一下招呼就行,不要故意地去做,自己专门地去套近乎、开玩笑等等,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形成一个闭关的关房,心的关房,让心能够处于闭关的状态,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你平时在上班的过程中,或者一般的社交中,你不是采取应付的态度,而是你采取了一个主动的态度,你总是主动和别人套近乎、打招呼、开玩笑等等,你总是主动地参与这种生活,那么这种主动行为将形成一种习惯,将主动地住于散乱心。所以,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最需要做的就是要牢记一点——让心闭关,一定要让自己的心闭关,不要让它走出那个关房。

  那么,我们走在路上,看到地上的小石头、路边的花草等等,这时候我们怎么观想?你就要观想心物是一体的,你所见到一切其实都是你自己,要把自己碎为微尘,然后融入到这个世界中,要注意这样的观想,这样就排除了心物对立的错觉。心物对立是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的,你在努力地排除心物对立的这种错觉,你就是在排除散乱心,就是在排除刚强心,你就在排除选择性思维。所以一定要明白,我们在这个物质世界中进行生活的时候,要随时通过观想去破除心物对立的这种错觉,只要你在努力地去破除这种心物对立的错觉,你就是在破除刚强心,就是在破除选择性思维,就是在实证的。

  实证并不是你装模作样的那才叫做实证。实证是“心地法门”,是在心上用功的,只要在观念上你能够认识到这些,你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你经常努力地这样去做,那么潜意识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你最终就一定能成功。所以,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对待物质的世界,对于物质的世界我们一定要去这样观想。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得到,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对待身体?怎样对待思维?怎样对待外界的物质?对待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中的任何活动都要保持正觉,要保持正知正见,用正知正见去应付生活,这就叫做实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