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手艺人'之木匠 杨不易/文(图据网络) “王木匠的金瓜叶,搁倒来!”这句俗语,说的是一个人干活聊天,聊天高兴处,把活儿都放下了,是调侃这人做活不认真,偷奸耍滑。而金瓜叶,指的是斧头。我小时候挺不喜欢这句话的,因为我外公姓王,正好也是一木匠。听到这句调侃的俗语,就觉得……不开心。 但是,木匠曾是乡下特别吃香的职业。那时候,农村人的家具不多,不过是桌子、板凳床、柜子、箱子、黄桶、立柜之类,一般都不去街上买,而是自在做。地边养了很久的树,终于长成材了,砍了放倒,剥皮晒干,存起来。到了冬天,便请木匠到家里,改板打家具,要忙活好几天。所谓“过匠人”,那是家里的重大事件,每天得好吃好喝侍候着匠人师傅,还要请些打杂帮忙的小工。直到几样崭新的家具摆在屋子里,这家里就算焕然一新了。
最热闹的,莫过于姑娘出嫁。那所有的作为嫁妆的新家具,都是请高明的木匠,来家里打制的,少则六七天,多则半个月,那真是隆重不得了。还引来四邻乡亲围观,夸赞木料好,师傅手艺好,家具样式新,油漆上得光……这是出嫁前就开始风光热闹了。一般来说,作为嫁妆的家具,必得有一新床,一踏凳(置于床前的矮凳,与床一般长,相当于一步上床的台阶,可放置睡鞋),还得有一套桌子板凳、两只木箱、一架立柜(衣柜),再有的,也打一黄桶(圆形,一般用于放粮食),甚至连便桶都有一对……那真是齐全。出嫁时抬着到夫家去,一路都有人围观点评,全是两家人的脸面。
现在乡下,木匠基本算是失业,也失传了。家具,都是街上买来的,家具厂用板材拿钉子钉上的。从事这个行业的所谓“木匠”,都被称为“钉子木匠”,那是嘲笑。前些年,乡下建房子,不管是石头房子还是砖瓦房,门窗还是请木匠来现场制作。现在连门窗都去买厂里生产的成套门窗了。至于木制家具,那都是高档消费品,实在不是乡下农村使得起的了。所以,木匠就失去了生路。不知道作为木匠祖师爷的鲁班作何感想。 倒是在城里,一些喜欢木作活的白领,把木工当作了爱好,买了无数高级的工具和好料来玩。这都是高级的玩法,像明朝那个木匠皇帝明熹宗一样,不是一般人能玩的。 木匠的基本工具: 斧头:劈开木材,砍削平直木料。 刨子:有的地方叫“推板儿”,刨平修饰木料表面。 凿子:凿孔与开槽。 手锯:切割或割断木料。 改锯:将原木改为木板。 钻子:钻孔 墨斗:弹线与较直屋柱等。 鲁班尺:丈量与校正角度等。 杨不易微信公众号:yangbuyig;新浪微博:@杨不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