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很多老师语文课不教语文,反倒帮别的科目老师上课 | 好老师

 红瓦屋图书馆 2016-04-22


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认为,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就是语文本色。黄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提出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哦!

今天,就来听听黄老师心中的真假语文吧!

 

真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真语文,也可以说就是我个人倡导的“本色语文”的核心主张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怎么做呢?其实,语文课体现在三个“语”上: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体现了这三个“语”,就是我心中的真语文。


1.以语言为核心

感受语言,品味语言,解读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是语文课的五件大事。


例如,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没有上过学的小孩子看到这句诗会说:“春天来了,江南是绿的。”他可能一个字不懂,但还是能理解这个情景,这就是感受语言。上小学后,他会认知到这句诗里有个“绿”,所以江南的春天是绿的,这个时候他已经进入到品味语言的层面。如果再大一点,我们可以跟他讨论,为什么“绿”会让我们想到江南的春天是绿的呢?这就进入到较高的品味语言的层面了。老师就可以跟学生讲:“绿”是使动用法,它包含丰富内涵。这就是品味语言。


2.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

什么叫语文学习活动呢?很多老师讲文言文,他可能就读一下参考书上的译文,让学生记一下,这样的课堂没有学习活动。在45分钟的语文课上,第一种常见的课堂模式是:了解作者和背景——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理解文章层次和结构——概括人物特征。


这种课堂是教学内容的堆积,我们看不到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看不到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的智慧。不管是教学还是教人,都要用心灵去教育,用智慧去唤醒。


稍微好一点的老师把教学参考书的陈述句改成疑问句。课本上说的本文以情感变化为线索,他就问:“同学们,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呢?”他可以马虎10分钟,最后就把教参书上的答案公布出来。提问题、找答案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第二种常见模式。


第三种课堂模式更可怕,我把它称为一键式展开——“一指禅”。现在很多老师上课只需要一台电脑。例如,上课时打开电脑,学习课文《一件小事》,看一下屏幕上作者鲁迅的个人简介,读一下屏幕上的问题,看书找出问题答案,再对照一下屏幕上给出的答案。智商在50左右的人估计就能做这种课堂的语文老师了。我们在这过程中看不到教、看不到学。


语文课要通过语文学习活动来展开,词条分析、课文阅读才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


3.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很多老师认为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文训练成正比。这比较狭隘。语文本身不是狭隘的教育,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知识起的作用非常小,语文训练起的作用同样不大。比如,考查莫言的写作知识,问他什么叫议论,他可能说不清楚,甚至不知道有几种描写方法,不知道什么是倒叙、插叙、平叙。


其实能不能读懂一篇文章,与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密切相关。他的情感世界不丰富,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读不出文本的感情。为什么别人能够从文本中看五点内容,他就看出来三点,这关乎一个人综合素养、思想水平、生活阅历、情感阅历。


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做几个语文题目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很不恰当。好的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家长和老师在思想引领方面共同起作用,当学校生活慢慢多于家庭生活时,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更要把学生领上思想的高地,丰富其情感。

 

假语文:公开课不食人间烟火,平时课活脱脱似魔鬼

当我们说“真语文”的时候就有一个相反的概念潜藏在里面,那就是“假语文”。什么样的语文是假语文?我曾经用过一个概念,很典型的就是“装神弄鬼”的语文。很多老师只要上公开课,就把自己打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平时上课活脱脱的魔鬼一个,这就是装神弄鬼。


1.用空洞的人生说教拔高语文课

在这种架空的语文课上,老师就喜欢跟同学们讲人生道理,讲生命多宝贵,要么就是环境的保护,我把这称之为“交代后事”。很多老师讲课都是这样几句话:同学们,人生多宝贵;孩子们友谊多重要。要么是所谓文化,要么是所谓对话,要么是人生道理,要么是空洞分析。语文课如果开始说教了,就不是语文课了。我们现在这种空洞、虚假的人生说教太多,把语文课拔高了。


2.不好好备课,课堂形式化太严重

形式化的语文课,这种更普遍。大家的感受肯定跟我一样,甚至比我还深。语文老师备课不好好读书,不好好读文本,挖空心思做课件。到网上拷贝下来各种课件,东拼西凑最后做成一个自以为天下第一的课件,充满信心地上课了。自己都没有读懂,这个课怎么上得好呢?


这里有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朗读形式化,尤其是上公开课,只要读课文就是听音乐,配乐朗读。你们现在还听得到朗读吗?听不到,还说得头头是道,说这是营造情景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学生进了考场难道说,老师我要做阅读题了,我要走进文本了,请您放音乐?


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上课自己不读课文,为什么不读呢?他说还是人家录音读得好,我自己读得不好。我说自己为什么读得不好呢?他说普通话不好。普通话才有多少年的历史?普通话才有100年的历史,100年之前我们的老祖宗读书吗?孔子说的是普通话吗?鲁迅的老师都是说普通话吗?普通话跟课文朗读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不读书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小学老师普通话准一点对孩子有影响,到了初中生普通话好就好,不好也好不了了。我们一定要区别语文课堂的朗读和艺术形式的朗读。很多人把艺术形式的朗读跟课文的朗读混为一谈,所以就变成形式主义了。语文的朗读是为了文本的理解,艺术形式的朗读是为了感染。


除了朗读形式化,另一个问题就是小组讨论形式化。现在老师上课动不动就是小组讨论,却没有注意小组讨论一定要具备三个大的要素:一是选择适当的内容。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小组讨论的。这个问题要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复杂性。二是小组讨论的过程组织。平时观察就会发现,小组讨论总是只有一两个人说话,其他人都不说话,那要这个讨论干什么呢?三是小组讨论以后和不讨论的教学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们小组讨论以后结果还是赵、钱、孙、李一个一个说,那就不要讨论了。课堂是需要沉静的,而我们的老师就怕课堂不热闹,怎么热闹怎么玩儿。


3.语文课不教语文,反倒帮别的科目老师上课

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上语文课是不教语文的。我倡导所谓“本色语文”,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个比喻来说,就是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的庄稼,不要跑到人家的地里种庄稼。最普遍的做法是课文写什么他就教什么,比如说有一篇课文,介绍基因的,我们的老师上一节课什么叫基因,基因有哪几个类型?下课之前还要做一个练习“PPT”,让同学们抢答。大家想想这节课是什么课?生物课。生物老师很开心,你帮人家上了一节课。

 

本色语文:内涵主要有三层

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


教语文,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


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


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我们应该运用体现这门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这不是排斥其他的方法,但语文学科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否则,就会越位,甚至会走入歧途。或者花了力气种了别人地,或者在自己的地里种了别人的庄稼。这就很难理想地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


但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



本文编辑 | 熊安迪、方艺芬

责任编辑 | 方艺芬

本文整理自黄厚江的文章

感谢黄厚江老师提供帮助

好老师微信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出品,以名师案例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于漪、窦桂梅、华应龙、魏勇……他们的思想堂、课堂录、实操秀、阅读志、观点汇……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待着您哦!点击下方指纹处,可以添加哦!





 【每日一书】高考临近,提高作文成绩,就是这么简单!

 

高考临近,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套高考作文提升图书,既有高考作文素材,又有名师总结的作文指导范式。备战高招,还不赶紧给孩子备点“迎战”法宝!




内容简介

《语文课》: 作者连中国是北京四中优秀语文教师连中国,在他看来,语文课更是人生课,连中国老师在课堂上下和孩子们探讨的更多的是探讨对世界的认识,对经典著作的领悟。在这种教与学中,孩子们的语文课成绩和高考语文的分数都在全市名列前茅。

 

《妙笔如何生花:高级教师写给女儿的作文书》:一位父亲写给上中学女儿的书信,在全方位提高以女儿为代表的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全文观点实用、解析全面,兼顾写作之“道”和“术”,拳拳爱心溶于字里行间

 

《一位大学教授的高考“下水文”——一种作文指导范式》:作者有感于当前高考作文指导书的乱象,特选择近二十多年有特点的32道高考作文试题为写作对象,写出39篇“下水文”。

 

《读者·高考作文素材》—莘莘学子的福音书:一本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素材应有尽有,素材都出自名家之手,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的福音书。

            

编辑推荐

1、名校名师倾心之作

《语文课》究竟是什么?是北京四中优秀语文教师为孩子而写的倾心之作。“走向成熟,并再次天真”是孩子们通过语文课领悟和总结出来的,这一总结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让广大师生认识到:语文可以这样教,语文可以这样学。心智的开启,情操的升华,可以真正提升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考试成绩。


2、多彩分层,欣然向学

《妙笔如何生花》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部分,依次从审题、选材、文体、技法、语言、批改、应试方面来谈。每一个部分由若干封书信组成。由于用书信的形式,自然也就亲切、自然,能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读者乐意接受,读起来轻松流畅。


3、劳逸结合,成就作文高分梦想

《高考作文素材》,这本素材里都有什么?高考高分作文的全部要素,版式设计更加舒朗、放松,希望在备战高考的紧张氛围中,为考生提供一份既能放松心情,又有阅读乐趣,更能助力高考的文化产品

 

高考临近,莘莘学子们,提高语文成绩,就是这么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