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雨林里当了一回贝爷太刺激了

 瓷质清晨 2016-04-22

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如果一件商品的标签上有「环保」的信息,大家会心甘情愿多付 20% 左右购买它。可在我们这,一打上「环保」的标签,大家就会觉得它是不是能便宜点儿。


并不是说大家对「环保」多不在意,而是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看起来似乎很远。




早前看过一段话,让人细思密恐,特别是当我真的站在一棵上亿年的植物下,再回味它时。


「想象一下,你在地球的一角站了 10 万年,是一种什么感觉?事实上,人类永远做不到这一点,地球上最老的动物,也只活到了 175 岁。但,植物可以。」

——三禾《唯植物万岁》

有些事物的美,你没身临其境是感觉不到的。比如,夜幕下的萤火虫。

 

这次来到西双版纳,随行的中科院老师一直强调,大家禁止照明,深呼吸,感受大自然的生机。我内心是极其崩溃的,甚至很想放弃,我真的很怕昆虫,我觉得它们都是铁血战士。直到我看见它们漫天飞舞,跟做梦一样。



 

▼图片里的小黄点就是萤火虫。虽然它还不是濒危物种,但这种小生命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简而言之,你住的附近出现萤火虫,环境一定很棒

 

萤火虫只有 1 年的生命,且 11 个半月都是幼虫,只有这半个月的时间能打着灯笼求偶

 

随后的 10 分钟,老师让我独自步行在黑漆漆的林子里,再次感受大自然生机。当然,我又崩溃了一次。

 

你想啊,一个人走在一片漆黑的地方,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所以,在最开始的 1 分钟里,我脑海里全是贞子、俊雄一类的,慢慢的我才静下心来用嗅觉和听觉享受完全程。



 

这么说会有点假,但是是真的。我听见种子穿过层层树叶,掉落到地上,我觉得我见证了一个生命的出世

如果你们没见过萤火虫,没有徒步雨林,没有亲眼看见上亿年的植物,你可能没有我这样的感受。不过,种花、插花,你怎么也干过吧。

 

世界上有二分之一的兰花均出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中科院兰花培育基地。






为了让各种兰花更好的延续下去,老师们先在实验室里把种子培养成小苗,再种回雨林里




可怕的是,因为兰花的稀有,而喜欢兰花的人又非常多,所以有些人会从山上悄悄挖走,然后以高价卖出。养过兰花的人都知道它有多娇贵。辛苦培养的兰花,会以各种方式死在途中,或者养花人的家里。

 

不只是象牙、鱼翅、犀牛角,兰花也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

从飞机上看,云南的植物面积很多。可老师说,现在,很大一部分都是「伪植被」。



 

西双版纳有中国最大的雨林面积。雨林是所有植物生态结构里,分层最多的(6 - 7层)。简单的说,就是它能支撑同一空间维度下,不同环境要求的植物共存。


我在未开放的雨林里遇见了这棵恐龙时期的蕨类祖宗。为了能亲眼看见它,我们不敢在途中多逗留拍摄,为了不惊动野猪和巨蜥,我们连喘气声都压着


▼这是绞杀现象已成功的榕树。你看到的它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它攀附在一颗大树周围,日积月累吸收大树养分,直到中间的大树枯萎,它就成了它的形状,形成中空的结构




雨林的植物是多样性的。而,这里的人现在最爱种香蕉和橡胶。土地只有那么多,你种了其他树,原生植物就会被砍伐。特别是高收益的橡胶树,种植它们,变相地破坏了雨林植被,形成了现在这种「伪植被」


▼橡胶林很特别,它会奇妙的让方圆几米的植物都无法存活,只有杂草


现在已经明文规定,不允许砍伐雨林植被。想要种更多的橡胶树,他们会沿着树干割掉一圈树皮,时间一长,这棵树就会枯萎,就能明目张胆的砍下,种新植物了。


当然也有积极正面的事情。我们每天凌晨到家,原因几乎只有一个,堵车。堵车的原因也几乎只有一个,野象时常在路中间卖萌不肯走。大家特别习以为常的熄火灭车,下来聊天,等着它心情好了再走。


在活动中,我还遇见了一位北师大的心理学老师,她的义务环保项目是用傣纸」,保护当地的传统手工业和植被。



她还用手作」的方式治愈有心理问题的人

 

你会好奇,做「傣纸」为什么能保护植被?因为做「傣纸」会用到构树的树皮,通过傣纸带来的收益,帮助当地人种更多的构树,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让当地人不要再去为了挣钱种橡胶树。


 

美奇丝碧兰植物护发品牌也是,用植物做原料,一是使用者更安全,二是鼓励当地人去主动种植有益植物,形成健康的产业链。



 

所以,说到环保,你还会做什么?选择绿色出行?选择纯植物产品?甚至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等。

 

中科院的老师们诚恳的请大家帮忙想一想,还有什么方式能让当地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主动保护雨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