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繁育鳅苗

 昵称1945821 2016-04-23
人工繁育鳅苗,既可解决鳅苗不足和供应不及时的困难,又能降低成鳅生产成本,提高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
泥鳅人工繁殖包括亲鳅养殖、产卵孵化和鳅苗培育三个环节。
一、亲鳅养殖
(一)亲鱼池的准备
1、亲鱼池的建造,要选择避风向阳、灌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好、无农药和工业污染的地方建池。总需要面积的多少视苗种需要量而定,一般每㎡水面可养泥鳅亲鱼50-60尾,有流水的水面可以增加放养量。每尾雌性亲鱼怀卵量约为7000-10000粒。再根据产卵率、卵的孵化率和鱼苗、鱼种成活率,即可估算出亲鱼池的总需要面积。每口池的大小也要依实际情况而定,可大可小。一般以50-300㎡为宜,土池为好。要求池深1.5m,池底要实,池的四周要打三合土,也可用砖、水泥板或塑料板砌成,无漏洞、缝隙,不能渗水,更不能让泥鳅逃逸。进、出水口做成闸门式,设两逆闸门,一道为封闭的门,一道为钢丝网门,平时用封闭式门,在需要进水或排水时用网状门。这样,就能将注入池中的水进行过滤,放水时可防止泥鳅逃跑。
2、鱼池施肥消毒。鱼池以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有机肥的制作方法:以人畜粪(鸡、鸭粪更好)加上刈割的青草、树叶和少量米糠、麸皮拌匀堆集(不能压实),用稀泥密封发酵,根据气温,一般经10-30天即可充分腐熟。用量:每667㎡施1500-2000㎏。施肥方法:一是平面撒施。即首先在池底均匀铺20cm厚的淤泥,再将有机肥均匀撒在淤泥之上;二是沟施。即在距池四周1-1.2m远的地方挖沟,沟宽40cm、深50cm,根据池的大小,可挖“口”字、“十”字或“井”字形沟,将有机肥与挖出的沟泥拌匀填回沟内即可。池塘消毒:施肥后注入过滤的水,使水深达到20cm,然后按每667㎡水面用生石灰80㎏的用量,将生石灰加水溶化并调成石灰乳,趁热全池泼洒消毒,10-15天后再注入经过滤之后的新水至池水深50cm。再过2-3天,投放水藻(硅藻、绿藻或蓝藻)及水浮莲。但要求水浮莲不超过池水面的1/3。施肥2周后,池中水蚤等水生动物及浮游生物繁殖很快,可为泥鳅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极利于种鳅的生长发育。
(二)亲本选择
作为繁殖用的泥鳅种鱼(即亲本)必须健壮无病,体表完好无伤、体长要达到10cm以上,公鳅体重15-20g、母鳅25g左右,均为二龄鳅。要将公、母鳅分池投放。如果是收购的种鳅或从野外捕捞的泥鳅做种,下池前,必须进行鱼体消毒处理,即用3%的盐水将其浸泡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菌和寄生虫。
(三)亲本饲养
1、建造饵料台。饵料台可用钢筋或竹、木制作,台面为70cm见方,台脚高30cm,台面距水面25-30cm,台面用聚乙烯网布绷紧固定。每667㎡水面设置泥鳅食台10个。
饲喂。泥鳅是温水性、杂食性鱼类,食谱非常广泛,养殖水域中的昆虫、小型甲壳虫、小草嫩叶、多种藻类、腐植质及有机物碎屑(如饵料渣、粪渣等)都是泥鳅的天然饵料。人工饲养,还可投喂蚯蚓、蝇蛆、黄粉虫、螺丝、动物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以及米糠、麦麸、豆渣、三等面粉、菜叶、瓜果等植物性饲料。并采用施肥(有机肥或化肥)方法培养水中浮游生物供泥鳅摄食。
种鳅要按雌、雄分开下在不同的池中,不宜混养。下池3天后开始投饵,可将动、植物性饲料捣成团投在食台上。每天投喂量依水温而定,水温在25-27℃时,泥鳅食欲最旺,食量最大,水温超过30℃或低于15℃时,可以不喂。就我市来看,日投饵量占池中泥鳅总体重的比例大约是:3月份为1-1.5%、4-6月份为4%左右、7-8月份为10%、9-10月份为4%左右、11月份至翌年2月份不喂料,因为水温低于8℃泥鳅已钻入泥中休眠。可在池塘一角放置牛粪发酵提高水温。每天的喂量分别于上午8-9时和下午5-6时两次投喂。泥鳅喜欢贪吃,但不能让其吃得过饱。否则,影响肠道呼吸而导致窒息死亡,故每次的投饵量以泥鳅在2-3小时内吃完为宜。
(四)亲本管理
种鳅管理要注意四点:一是控制鱼池水色。水色以黄绿色为最佳,其次为黄褐色。如果水色变黑,则要减少施肥并加注新水。还不行的话,则要以新水换掉池中1/3的老水。二是要定期施肥和池水消毒。鳅种在饲养期间,可用麻袋或饲料袋装上有机肥浸于水中作追肥,有机肥用量为0.5㎏/㎡左右。也可直接将肥料撒于池中。还可撒施化肥。施肥量要根据池水水色而定。必要时,还要定期用保健药拌饵料投喂;三是加强早、中、晚巡池,发现泥鳅浮出水面呼吸则说明水中缺氧,要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尤其是闷热天和雷雨天更要注意防止泥鳅缺氧;发现池有漏洞要及时补好;发现有病、死泥鳅,要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病死鳅要及时捞出并作无害化处理;要预防泥鳅天敌危害,特别是鸟类危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池上覆盖鱼网防鸟害;四是抽水冲鱼。种鳅养殖20天左右,可用抽水机抽取本池池水冲击本池,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这样,可促进种鳅性成熟。
二、泥鳅孵化
(一)亲鱼催产
泥鳅的生殖期是4-8月份,以5-7月份为产卵盛期。当然,如果能满足其营养和温度,也可全年繁殖。
泥鳅产卵孵化的水温要在22℃以上,以24-25℃为最适宜。当达到这一水温时,就可将亲本起水放在清水中放养2-3小时,使其排空粪便,然后进行药物催情。其方法是:用湿毛巾包裹种鳅(以防滑落),使其腹部朝上坦露,然后在距泥鳅头部2cm处肌注(注意针头与鳅体呈40°角)鱼用促性腺激素(每尾母鳅100-150国际单位、公鳅减半)或2-3个青蛙垂体。注射后将种鳅放入清水中10-15分钟再放入产卵池。
(二)产卵孵化
泥鳅产卵池中要放入棕片或水乳莲,作为鳅卵的附着物。鳅种经激素催情后,约在12-24小时产卵于附着物上。然后将附有鳅鱼卵的附着物取出放入孵化池或孵化槽或大盆中,给予微流水冲激,受精卵经2天左右即孵出泥鳅幼苗,苗体长约3-4cm,附在附着物上很少游动,靠卵黄囊供给营养。3-4天后卵黄囊消失,鱼苗开始游动吃食。
三、苗种培育
孵出1-5天的鱼苗一般在孵化池中饲养,每㎡水面放2000-4000尾(有微流水的可增加放养量),每10万尾鱼苗每天饲喂研成汁状的熟鸡蛋黄1-2个,分多次投饲。日换水2次。再以蛋黄加水蚤饲喂5天,即可转入鱼苗、鱼种池中喂养。
鱼种池面积一般每口以300㎡左右为宜。池的四周用砖或水泥板等砌成,要求无渗漏而坚固,进、排水口要设防逃装置。池底要挖鱼溜。放养前要按种鱼池的准备办法进行施肥和消毒,培养水蚤,10-15天后投放鱼苗,投放量以每㎡放1000尾左右为宜。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并投饵饲喂,等鳅鱼习惯后,再逐步注入经过滤的池水,使之达到30cm、继而再达到50cm深度。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苗种池灌水50cm深,将鳅苗放池中网箱内暂养半天,并喂给蛋黄浆(苗种池的水温与孵化池水温不能相差3℃,以防鱼苗应激死亡)。这样经过暂养后投放入苗种池的鱼苗成活率高。
鳅苗下池后,每天可泼洒2次豆浆(按100㎡水面用黄豆0.5-0.8㎏),也可投喂煮熟的米糠、麦麸、菜叶等并拌合煮熟的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占鳅鱼苗总体重3%-5%,日喂3次。
鳅苗管理要细心,要早、中、晚三次巡池,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当鳅苗饲养一个月后即为夏花鱼种,这时其体长可达3cm左右,开始出现钻泥行为,即可将其投放到稻田或成鱼养殖池中饲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