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杭州西泠桥畔武松墓

 老刘tdrhg 2016-04-24

                  杭州西泠桥畔武松墓  浙东北游之二十三:浙江杭州西泠桥畔武松墓
   行者武松尽人皆知,“武松打虎”更是被认为誉为孤胆英雄之壮举。然而,人们心中的梁山好汉武松生活在山东,他的墓怎么会葬到浙江杭州来呢?《水浒传》第一百十七回写到,当年武松跟随招安后的宋江来浙江剿灭方腊农民起义。在攻打睦州﹙隋仁寿三年置睦州,辖现在的淳安一带﹚时,被包道乙的玄元混天剑砍断了左臂,血晕倒地。宋江派军校护送他回寨将息。直到第一百十九回再次写到武松的结局:“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

  苏小小墓西面50多米就是武松墓。走近武松墓,在浓绿的树林前有一座福建青石制作的石坊,坊额刻着“嵚奇瑰伟”四个篆字。坊柱上刻有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上款:武公墓原联;下款:甲申中秋冯其庸八十又二书(冯其庸无锡前洲人,中国红学会会长)。石坊上镶有精致的石雕,内容有《二龙戏珠》、《双狮舞绣球》等。石坊后面是一座青石砌筑的圆形坟墓,墓顶草色青青,颇有生机。墓前立一石碑,碑额为云纹浮雕,碑文:宋义士武松之墓。碑前置一石祭桌,显得简朴庄重。墓前不断有游客前来瞻仰、照相,揍了个空档才抓拍到了全景。据说,墓和墓碑、石坊均是按老照片复原的,石雕图案都是原样,称得上原汁原味。

   墓旁立有一块青石板,上刻《武松简介》:历史上民间流传多种武松的传说,最早见于宋元之际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后武松的形象通过古典名著《水浒传》的艺术提炼和生动描绘,成为中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英雄人物。《水浒传》言武松在杭州出家终老,葬于杭州,清代又传说武松墓葬于六和塔一带。现址武松墓建于民国时期,20世纪60年代被毁,2004年在原址修复

   虽说武松是文学小说《水浒传》中虚构的人物,但杭州历史上却真有其人。《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府有个叫武松的侠义之人为民除害的壮举。史籍中的武松,是个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且有义肝侠胆,遂邀入府衙,聘为都头。不久,因功提拔为提辖,成为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故得罪权贵,被诬陷而罢官。武松因此受到牵连,被逐出衙门。继任知府是蔡京的儿子蔡鋆,依仗其父亲的权势在杭州作威作福,鱼肉乡里,百姓怨声载道。武松对蔡鋆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藏匿在蔡府旁边,候着蔡鋆出门时,冲上去拔刀猛剌,结束了蔡鋆的性命。这时,蔡均随从一拥而上,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后遭重刑惨死狱中。“百姓深感其德,葬武松于西泠桥畔”,立碑曰“宋义士武松之墓”。这段史料,大概被明代的施耐庵看到,将其中细节充分渲染,便成了《水浒传》中的武松。

   武松墓初建于1924年,毁于1964年。对此,杭州市民一直心存怀念。至新世纪初,杭州市有关部门广泛听取了市民和游客的意见,于2004年按原样、在原址重修了武松墓,圆了杭州人一个崇尚英雄,弘扬正义的心愿,也为柔美的西湖增添了一抹豪侠之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