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昭史笔传千古》

 张官营老军 2016-04-24

班昭史笔传千古 - 宽哥 - 宽哥の博客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家喻户晓,名气很大。说的是班超不愿意像老学究那样埋头写文章,当他听说匈奴又犯起横来了的时候,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把手中笔一扔说道:“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他决意投军效力去。“投笔从戎”的成语由此产生。就是他有一个妹妹叫班昭,天底下少有的才女,虽然知道她的人并不多,但她的名头很不得了,也很多:女辞赋家、女史学家、女政治家,历史上第一位女老师,甚至还有人称她是数学家。而且有关她的事情都是在正史上记载的,这对于一个处在封建王朝的女性来说绝无仅有的。
        班昭的另外一个哥哥班固也非常有名,赫赫有名的《汉书》就是主要由他来完成的,所以史学方面一提就是“班、马(司马迁)”。班昭的父亲班彪,博学多才,有名的思想家王充(写有《论衡》一文)就曾从师于他。他对司马迁的《史记》有看法,一方面赞扬“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一方面又批评司马迁不与孔子同是非,背离了“五经之法言”,“大敝伤道”。这些可能是班彪受当时尊儒思想的影响,把一切偏离儒教的东西都予以排斥的原因。正是出于这一理由,班彪立志继司马迁后再写一本史书,这就是直到我们现在都很有名的《汉书》的雏形。班昭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使她成为博古通今的著名学者。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的曹世叔为妻,婚后不久,丈夫不幸早逝,使她当了寡妇。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社会地位低贱。寡妇更是受人冷眼。但她是个自强不息的女性。不自暴自弃,父兄的壮志伟业,激励着她冲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藩篱。向浩如烟海的史学领域开拓前进。
        班昭一生突出的成就表现在,整理编撰《汉书》上。《汉书》是继《史记》以后的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原先是她父亲班彪撰修的,但只写了六十五篇《后传》就与世长辞了。接着班昭的哥哥班固继承父业,初步写成了《汉书》,但全书卷帙浩繁,有些地方还显得芜杂。其中八表及《天文志》的书稿散乱。还需整理、补写。但班固事业未竟,也离开了人间。为了完成《汉书》,班昭应召到东观藏书阁(即皇家藏书处),继续完成爸爸班彪、哥哥班固未能撰写完的《汉书》编撰工作。这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并非精通史书就能够担当得起的,写得好,名留青史,写得不好,后人非难,而且作为当时的妇女,更需要三思而后行。
        班昭在东观藏书阁阅读了大量的史籍和父兄积累的史料。然后把班固遗留的一些散乱资料。加以整理。将《汉书》从头到尾进行翔实的校核。并补写了八表和天文志。由于她辛勤的劳动,才使这部历史巨著,得以传留后世。
        我们史学上极为辉煌的巨著终于在班昭手中完成了,使之没有像《红楼梦》一样成为一部残缺之作。女子修史,在二十四史中之前固然没有过,后来从未再有女子参与过史书的编写。称之为空前绝后是当之无愧的。后人对《汉书》评价极高,宋朝有个苏舜钦的诗人,豪放不羁,好饮酒。边读汉书边喝酒,读到高兴的地方就喝一杯,有时读得高兴了一晚上居然能喝一斗酒。所以“汉书下酒”成为一个风雅的典故。
        按史记载,《汉书》的作者一共是四个人:班彪、班固、班昭、马续。但读起来却使人感到,“后先媲美,如出一手”,续写的部分与整个《汉书》十分和谐协调。这说明班昭在才学上与班固不相上下,同是了不起的历史学家。
       《汉书》问世后,班昭名声大振,连大儒马融等也都拜倒在她的门下,接受她的教授和辅导。汉和帝还多次召她进宫,让皇后妃嫔,都拜她为老师。每当外邦前来进贡,和帝总要让她即席为赋作颂。从此,班昭被人尊称为“曹大家”。
        邓太后临朝听政后,更是宠信无比,时常向她请教,成了一位政治家。例如邓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请求告老还乡,侍奉老母,太后坚决不同意。班昭劝道“四舅是个孝子。现也老了,不如同意他的请求。也好让有为的青年人支持军务。四舅也可以得到主动让贤的美称。”邓太后感到班昭言之有理。便同意了哥哥的请求。不过,理性的班昭做了一件最让人想不通的事情,就是写了《女诫》。在私人生活上,班昭并不幸福,十四岁嫁了曹世叔,生了几个孩子后就守寡了,没什么浪漫可言。而且守寡之后,她还弄坏了自己的鼻子,以示自己不改嫁的决心。在晚年时,为了教育曹家的女性后辈,班昭写了《女诫》,总结了“三从四德”。本来只想作为家庭教本,不想大为流行,朝庭更是喜欢得不得了,推崇倍至。从此,中国的女人们明白了“事夫如事天”,男子可以再娶,女人不能改嫁,还要逆来顺受……
        很多人研究后认为,班昭写如此不人道的《女诫》是因为自卑-——一种作为女性的自卑。虽然她享受了不同寻常的荣耀,但是作为女人的不完美、不幸福,使她深感自卑,她完全不懂得爱情,在一生中,她根本没法深刻体会平凡女子受歧视、受凌辱的感觉,她只是将自己作为国家机器中的一个零件罢了。这只是一种想法,我们说东汉前期儒学空前兴盛,班氏世代业儒的家学及贵族官僚家庭的严格家训,为班昭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客观条件;她中年以后政治地位的显著提高,使她的利害得失与统治者的政治命运紧密关连,与统治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因而,她全然认同了践踏女性人格、权益的封建纲常礼教,从而编拟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贯彻这种礼教的“妇德”教材——《女诫》,只是她没有想到《女诫》会受到统治阶级和男权思想的热烈崇拜和推崇,给中国传统社会妇女的命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班昭死时非常风光,连皇太后也为她素服举哀。而她七十一年的生命,在《汉书》,在《东征赋》,甚至是在《女诫》中得以无限延伸,无法消灭。她寂寞而辉煌的一生是我们不可企及的,而她的功过是非,已成为了现世无法回避、也纠缠不清的一个因素。女人们对她有什么态度,就由她们自己定吧。
        此外班昭还著有赋、颂、书、论、铭、铼、和哀辞等十六篇。她留有《文集》三卷。但都已失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