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退一步,进两步

 望云1120 2016-04-24

怎么看待经济增幅放缓?适当放缓有哪些好处?本文首发于《经营与管理》2013年第8期。

 

     世界进入敏感期。经济全球化把大家拴在一起,但由于各怀心事特别盯着对方动静,只要一方稍有风吹草动,另一方则心惊肉跳、想入非非——中国近期的经济增长放缓,就让西方动了一番心眼儿。

时在“五一”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的消息。这个增幅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9%,也低于高盛、摩根大通等西方智库8%的预测,但高于国家年度计划7.5%的指标。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了脚步。

同时,主要能源煤炭、电力等消耗量减少,也印证了经济下行的轨迹。数据显示:一季度煤炭产量同比下降0.95%至8.3亿吨,而消耗量仅上升1.5%;一季度用电量增长4.3%,而2012年同期GDP增速为8.1%时用电量增长了6.8%。按常规分析,能源大幅度减少,不外乎三个原因:经济规模缩小,开工不足;节能措施到位,能效提高;经济结构转向了能耗少的方向。

专家认为,三个原因中国都有。并表明经济回稳的基础不牢,“调结构、转方式”正艰难转身。估计第二季度情况将与第一季度差不多,上半年徘徊在7.5%~8%之间几成定局。

正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才引来种种猜测和议论。一曰“唱衰论”。说经过多年10%以上的高增长,当今中国能源靠进口、环境变化、生产成本高涨、腐败丛生,增长放缓即经济衰退开始。二曰“硬着陆论”。妄言人民币超发、银行出现坏账、房地产泡沫等加剧了经济“不平衡、不协调“,实体经济不振,“硬着陆”难免。三曰“怀疑论”。从能源消耗减少、雾霾、外企撤离等推断,中国经济实情比统计数字更糟,困难更多,怀疑“有水分”,虚高。

不可否认,经过30多年“急行军”式发展,确实造成和积累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发展中产生的,不是无解的。那种故意放大瑕疵,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的做法,既不道德也不符合事实。大家应该记得,调低增长指标而更加追求增长质量和效益,是中国政府主动所为,“十八大”报告讲得很清楚。故意曲解无良。而且,虽然增速放缓,但7.7%的增长率仍是全球最高的。美国号称经济全面复苏,其实还不到3%,日本刚转负为正不过百分之2点几,有何夸耀的。

我国适当放缓经济增长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几年前就有人疾呼:放慢脚步,给灵魂一个安放的地方。适当放缓,至少有以下好处——

第一,减缓资源的“饥渴感”。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涉及1000多万职工,到2011年已有69座城市资源枯竭,失业率达7.2%以上(保守估计)。慌不择路的大采大挖让曾经的煤都阜新、锡都个旧、油都玉门过早殒落。如不放缓,到剩下的49座城市矿枯城衰、人去城空那一天,大家都将欲哭无泪。

第二,让环境休养生息。过快发展“透支”了环境,20年前的5万多条河流已消失了2.8万条。现在是没有不污染的河流。滥采地下水使城市沉降频现,空气污染致百万人过早死亡。不努力修复环境,将没有未来。

第三,助推经济转型。慢下来,才敢说不要带血带毒的GDP,才能倡导清洁能源,发展服务型消费,实现就业和减贫双目标,推动经济转型。或则,“大干快上”忙不迭,无暇顾及。

第四,慎取城镇化红利。我国城镇化已达50.7%。农村变城镇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可扩大内容,增加GDP,红利多多。但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不可“萝卜快了不洗泥”盲目发展。慢下来,精心搞,不急功近利,才经得起历史检验。

“磨刀不误砍柴工”。放缓经济增长,补足“短板”,积累“正能量”,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蓄势待发。

 

 

本期编辑:刘佳

来源:《经营与管理》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