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老刘tdrhg 2016-04-24

                    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因纪念孙中山先生在舰上指挥平定陈炯明叛乱,而更名中山舰。它订购于清末,建造于日本,服役于民国初年,经历过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旧中国海军一代名舰。

1123日上午,我们在汉阳游览过古琴台,驱车沿武监高速公路﹙武汉至监利﹚朝江夏区金口镇前进。上午9点半到达中山舰纪念区停车场。走下车来,见旁边是宽阔的水面,透过薄雾,隐约看见两艘巨轮泊于岸边。走到近处看,碧波荡漾的水面原是一片内湖,岸边圆石上刻着“中山舰纪念区”几个大字,两艘“巨轮”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却是建于岸边的建筑物。顺着栈道走近高大的建筑物,两个“船头”中间是一道玻璃幕墙,上面挂着“
中山舰博物馆”六个金色大字,是前国防部长迟浩田的题词。

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序厅正面一道弧形墙上挂着三张巨幅油画,内容为中山舰所经历过的三个重要阶段。中间一张油画是甲板上站着孙中山与宋庆龄,周围簇拥着舰艇官兵。这张画记录的是孙中山广州蒙难,在永丰舰上指挥平叛的艰险经历。1923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年,孙中山夫妇重登永丰舰,以示对永丰舰护驾的感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4月13日,广州革命政府代理大元帅胡汉民提议将“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以纪念中山先生。

右侧一幅油画是中山舰行驶在江面,几架日机投下大量炸弹,炸得江面水柱冲天。画面记录的是武汉保卫战时中山舰被日机击沉的场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山舰等49艘军舰被国民政府调入长江,以“拱卫京畿”。后来,这些舰只大部分被日机和日舰击沉,或自沉于江阴、马当江中,以阻挡日舰进攻南京。1938年秋,京、沪沦陷后,日寇进逼武汉,中山舰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担负从嘉鱼、新堤至武昌金口的警戒和运输任务。10月24日下午15时许,当中山舰巡航至金口江面时,突遇六架敌机攻击,舰长萨师俊等25人阵亡,另有20多人负伤,舰尾等多处要害部位中弹,经抢修无效沉入江中。

左侧一张油画是打捞出水的中山舰经修葺一新后的面貌。1995年,国家文物局在国务院的授权下,批复湖北省组织打捞中山舰。重庆打捞公司承接了这项工程。1997年1月28日中山舰打捞出水,被运至湖北造船厂修复。2008年5月15日,修复一新的中山舰借助浮船坞和拖轮前往金口临时码头登陆,又经765米陆路的迁移。26日,到达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舰博物馆。2011年9月26日,金口镇中山舰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

走进展厅,一艘青灰色船体、绛红色船底的中山舰矗立于用钢架和玻璃幕墙搭建起来的巨大展厅里。顺着舰体走到舰头位置,前方地坪上立有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中山先生身着西服,右手下垂,拿着一顶礼帽;左手平抬,肘上搭着一件风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衣,正风尘仆仆,徐步走来,似乎刚从中山舰上下来。

展厅两边建有相当于三层楼高的观赏平台,有台阶直达台顶,登上平台可平视舰上的物件和陈设。平台上每隔一段距离,与舰艇相对应位置均标有简介。舰尾船舷两侧镶有铭牌“中山”二字。有介绍说,中山舰全长205英尺,排水量780吨,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配备1350匹马力发动机,航速16海里,全舰装备8门火炮,为日本三菱公司长崎造船所为国外定制的第一艘钢木结构炮舰

走到驾驶舱对应位置,见前甲板全部用实木地板铺设。观赏平台上有篇简介并附有一张照片:1923年8月,孙中山与宋庆龄重返永丰舰,探望曾经生死与共54天的永丰舰官兵,并在前甲板与全舰官兵合影,从而留下这张珍贵的历史照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驾驶舱后的甲板也铺有实木地板,两舷吊着几只舢舨。有介绍说,中山舰配备汽艇1艘,舢舨3艘,以作水上交通运输、布雷及救生之用。中山舰被日机炸沉前,3艘舢舨全部被放到水面供伤员逃生。现陈列的舢舨为复制品

前甲板上装有一门主炮,两舷和后甲板各置有几门副炮。有介绍说,民国初年,中山舰在维护辛亥革命成果,保护《临时约法》,保卫广州革命政权中均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发挥过重要作用,它曾经是中山先生坚强的革命堡垒

中山舰展厅旁边另设有“中山舰史料陈列室”和“中山舰出水文物精品展”。参观过修复后的中山舰再去看展览。有介绍说,1915年,袁世凯窃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并企图复辟帝制,改元洪宪。孙中山立即发布《计袁檄文》,号召各地民众起义讨袁,保卫辛亥革命成果。前海军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等率领永丰、海新等主力舰在上海通电起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护国军行列。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执掌北京政府,宣布废除《临时约法》和国会。为捍卫民主共和与《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动和领导了护法战争。1917年孙中山与章太炎、陈炯明等乘舰从上海南下广州,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南下前,孙中山会晤了海军总长程璧光,制定了海军南下行动计划。8月5日,程率永丰等10艘军舰抵达广州黄埔,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9月10日广州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程璧光为海军总长。12月初,琼州矿督龙济光被段祺瑞收买,攻占雷州半岛,威胁广州。孙中山急令永丰等舰赶往琼州海峡,切断龙济光海上运输线。20日,永丰等舰在阳江海面截获龙济光军6艘运兵舰及一个营兵力,缴获大量军械物资。23日,又在海上俘获龙济光的平南舰。1918年1月5日,永丰等舰在程璧光率领下,开抵海口秀英炮台海面,以猛烈炮火摧毁了秀英炮台,配合陆军歼灭了龙济光叛军。永丰舰冲锋在前,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1922年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与孙中山意见不合,6月15日深夜,陈派兵围攻总统府,孙中山与宋庆龄化妆逃出总统府,在舰长冯肇宪的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护卫下登上永丰舰。从6月16日至8月9日,孙中山在舰上饮食起居,发出指令。6月29日,在上海的蒋介石接到孙中山“事紧急,盼速来”的急电后,赶赴广州,来到舰上协助孙中山指挥平叛。

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1925
年6月,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叛乱,代理大元帅胡汉民迁至中山舰办公。6月11日,中山舰护送廖仲恺到达黄埔军校。当晚,在廖仲恺等指挥下,广州军民发起总攻,中山舰等海军舰艇发炮掩护陆军攻占敌军阵地,迅速平息了叛乱。后来,中山舰又在第二次东征陈炯明残部和南征邓本殷的战役中,再次立下战功。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为排斥共产党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指使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第二天,中山舰开到黄埔,蒋介石却诬指共产党员李之龙擅自开入黄埔,阴谋暴动。20日,以此为借口,逮捕了李之龙,扣押中山舰,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拘留第一军、第二军中的左派党代表和政工人员40多人,宣布广州全市戒严,还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处,驱逐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中山舰事件”后,中山舰被国民党右派控制了。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右派将中山舰开到黄埔,捕杀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等200多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从此,国共两党陷入了腥风血雨的内战。

参观过“中山舰史料展”,再去看“中山舰出水文物精品展”。展厅里整齐的摆放从中山舰上出水的物品,旁边写有简介。有介绍说,中山舰被打捞出水时,随之出水的各种文物近5000件,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价值之高在中国近现代沉船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打捞史上十分罕见。经过遴选,其中铭牌标志、舰载设施、生活用品、武器装备四大类文物近300件﹙套﹚供展出,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中山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及中山舰官兵的精神面貌。通过参观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件:一尊是孙中山铜像,为半身胸像,高21厘米,宽17厘米。铜像背面阴刻“祥哉作”三字,底座正面刻有“孙中山先生遗像”铭文,底座背面横排模印“复制不许意匠登录愿”﹙意思是:已经注册,不得复制﹚。有介绍说,1929年6月1日国民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政府举行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将其遗体移葬南京中山陵。梅屋庄吉是日本著名政治家、实业家,也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支持者。为支持中国辛亥革命,他几乎倾其所有。1929年,梅屋庄吉不顾日本政府不得为孙中山造像的禁令,不惜变卖家产,抵挡妻女首饰为中山先生铸像。他斥巨资请东京著名雕刻家牧田祥哉为孙中山先生铸造了4尊全身铜像、100尊半身铜像。中山舰打捞出水时,发现了这尊半身铜像。这批孙中山铜像,目前世界上仅发现5尊,其他4尊分别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日本爱知大学东亚同文书院大学纪念中心、香港孙中山纪念馆、日本小坂文乃女士收藏。

另一件出水文物是中山舰官兵使用过的搪瓷脸盆。脸盆内施白釉,外施绿釉,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盆底印有蒋介石新生活运动语录:
新生活运动之推行应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有标准,礼义廉耻为基础。有介绍说,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总理纪念周作《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演讲,被视为新生活运动的开始。

打捞出水的文物还有海军短剑。有介绍说,近代中国海军师从西洋,故清末海军军官都佩戴短剑,直至民国时期。海军短剑可从花纹上区分级别。外观上,剑柄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下半部分包铜皮,式样与日本海军短剑相似。剑刃部分为刀型,剑身上标有党徽、海军徽和嘉禾图案﹙装饰图案历经清末、北洋时期、民国时期各不相同,但外观一样﹚,剑鞘为左右两个挂环,整体镏金。

展室还陈列不少锈迹斑斑的炮弹。有介绍说,中山舰出水时发现包括榴弹、穿甲弹在内的各种型号炮弹1100余枚,标名“汉阳兵工厂”字样的步枪、手枪子弹赴琼游之二十九:湖北省武汉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20箱﹙每箱500发﹚。其中大口径﹙76—150毫米﹚炮弹300余枚;小口径﹙20—47毫米﹚炮弹800枚。这些口径大小不一,与舰上武器并不匹配的炮弹怎么会出现在中山舰上呢?原来1938年1月,中日海军江阴大战之后,中国海军改变了防卫战略,将每艘军舰上残存的主力炮拆卸下来,在长江沿岸组建海军炮队,以拦截溯江而上的日军舰队。中山舰上的舰载火炮仅剩20毫米高射炮2门,37毫米机关炮2门。那段时间,中山舰主要执行布水雷、巡逻江防,及运输战时物资的任务,那些出水的大口径炮弹是运送给长江沿岸海军炮队使用的。

在中山舰博物馆参观时,心情很不轻松,总纠结着这些的情节:一场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6年之后的1910年清政府化68万大洋从日本订购了两艘军舰,命名为“永丰”和“永翔”号。28年之后,仍然被日军击沉于江底。今天把它打捞出水,其实出水的不单单是一条军舰,更是中国人的耻辱之心。参观过中山舰博物馆,就不难理解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