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老刘tdrhg 2016-04-24

 苏州灵岩山韩世忠墓祠
   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6
5日下午,离开天平山便驱车朝灵岩山驶去。去灵岩山是寻访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墓园。出行前收集的资料显示,韩世忠墓在灵岩山南麓。而我们行驶到灵岩山牡丹园附近,导航却老是出错,只得停下车来向当地人问询,有位中年男子说,灵岩山南面这条路叫穹灵路,前行一百多米就是韩世忠庙,再向前便是韩世忠墓园。

谢过中年男子,上车拐过一道弯,前行不远便见路边有片杏黄色院墙。停下车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来看,朝南的院墙上有间门楼,门前置一对盘石,木制大门上贴着纸条,上写“韩蕲王祠”。门牌号码为“穹灵路
2号”。但两扇大门却紧闭着,当门停着一辆汽车。走到墙角边,见院墙东侧有樘院门,门头镶着砖额,刻有“韩蕲王祠”四个楷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字。时云彬轻轻推开虚掩的大门,走到院中问:“有人吗,有人吗?”连问两声没人答应。定睛看时,庭院十分简陋,坐北朝南六间平房,门前放着一只铁皮香炉,那是韩蕲王祭殿。院中两棵巨大的香樟树遮天蔽日,树杆上挂着苏州市吴中区农林局保护古树名木的牌子,标明树龄
180年。计算一下,这两棵香樟树是清朝道光年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间种的了。

祭殿大门开着,走进祭殿,正中是一尊韩世忠戎装坐像,雕像上布满灰尘,已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看不清英雄的面目了。雕像前的案几上摆着几瓶塑料花,给沉闷的环境增添了些许色彩。堂上高悬“忠勇”匾额。两侧柱联模糊不清,幸好前柱对联是白底黑字,还看得清楚。联句是“
祠庙肃沧浪,寻来一万字穹碑,彩焕岩前榱栋;威名震吴越,认取七百年华表,遥传江上旌旗”。落款:林则徐旧联,谢孝思补书。上联中,“沧浪”说的是蕲王祠原本位于苏州沧浪亭附近(现为沧浪区枣市街小学);“一万字穹碑”则有故事:说韩世忠因愤于朝廷腐败,屈膝求和,忧郁而死。 宋孝宗即位,追封为蕲王,并在墓前立3丈高的巨碑。宋孝宗御题碑额:“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碑文长达一万三千九百字,由赵雄撰文,周必大书写,被称为“天下第一碑”。1939年5月,神道碑因风雨侵蚀倒塌,断裂成十余块,龟趺首尾分离。1946年5月,灵岩山妙真禅师邀集地方名士及韩世忠后裔筹集资金,将断碑分两段用水泥拼合,再加铁箍固定。因受制于资金与起重技术,修整后的神道碑未能重立于龟趺之上。“彩焕岩”指灵岩山;榱”指木椽,“榱栋”代指韩蕲王祠。下联“吴越”泛指南宋;“认取七百年华表”是说中华民族自“南北朝”分裂,至隋朝重新统一。隋朝到南宋正好七百年。此句的意思是,韩世忠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终身奋斗目标。“江上旌旗”指韩世忠与梁红玉在镇江黄天荡大败金兀术的战斗。

环顾室内,一架玻璃柜内陈列有几只陶瓶。细看介绍:“此为‘韩瓶’。韩世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忠爱兵如子,深知士兵行军途中疲惫口渴,令制作陶壶盛水,士兵皆随身系之。此瓶距今
850余年,是现代军用水壶之雏形。是韩世忠所创,故称“韩瓶”。环顾四周,室内已别无他物。走出祭殿,想打听韩世忠墓园位置,却找不到人。只得驱车继续向前行驶。

汽车前行二三百米,见田野中有妇女在割草,便停下车来询问。中年妇女指着前方说:“前面去有个村子,韩世忠墓就在村子后面的山坡上。”上车继续前行。不到一公里,见公路右侧有个村庄,村旁是个公交车站台,站名是“韩世忠墓”。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当我们停好车,走下车来时,便有几个中年妇女前来问:“去韩世忠墓园吗?带你们去。”时云彬说:“我们知道位置,不用带了。谢谢关心!”我们一边说,一边朝山坡上走。这时,不仅那两个中年妇女一直跟在后面,而且中途又跟上来几个妇女。见她们手里都拿着小扫把和簸箕,觉得奇怪,但又不想与她们搭讪,只管顺着山路朝前走。

大约三四百米就看到了韩世忠墓的神道。一条笔直的花岗岩神道宽约4米,分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为三级,每级
10个台阶。第一级神道两边放置12只鼓形石墩,象征韩世忠率领千军万马与金兵决战时用的战鼓;第二级神道边立有一块“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韩世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忠墓”的石碑;第三级神道尽头是不规则黄石砌筑的罗城,罗城内同样是用不规则黄石砌筑的圆形坟冢。坟前立有一碑,上刻“宋韩蕲王墓”。仔细看,镶在里面的青石墓碑已经断裂,外围包着花岗岩条石,无疑是块古碑。放眼四周,苍松翠柏,江苏苏州韩世忠墓祠
郁郁葱葱,环境非常安静。

下山时,见路边立有一块石碑。走近看,上面刻的是《韩蕲王墓重修记》,不妨摘录如下:

中吴之灵岩,历为名胜地也。其山之南有坡岭环抱,为障为屏,若几若椅,左右翊卫,蕲王韩世忠墓巍然居其中,距今已八百余矣!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绥德(位于陕北)人。我国南宋时主要抗金将领,民族英雄。卒后追封蕲王,谥忠武。韩世忠生于北宋哲宗朝,事于北宋徽宗、钦宗和南宋赵构朝。时值西夏侵扰,金兵南下,国土沦丧之多事之秋。面对外族入侵,韩世忠一西陲布衣,仗剑从戎,金戈铁马辗转大江南北:“平金闽,夷江西,剪湖湘,歼苗刘,摧兀术,鏖大仪,拓东海,扦扬楚,震维扬”,为挽救南宋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八月四日,韩世忠郁郁而终。同年十月庚子,朝廷遣敕徐坤护灵柩“大葬于平江府胥台乡灵岩山之原”。清道光年间,“筑罗城四十五丈,辟甬道三百十七丈,树拜台并修碑亭。”然八百多年来,沧桑交替,战争频仍,风雨几多,墓地荒,罗城塌,所幸宝城墓冢尚在,未罹劫难。

近年来,当地文物部门多次计划整修韩墓,惜资金短缺,未能如愿。戊子仲春,苏州民营企业家吴炯先生发弘愿,捐款60万元。文物部门特请浙江省古建设计院按文物规制编制方案,由江苏省古典园林建筑公司苏州分公司承建。鸠工修缮,历时四月,七月夏告竣。……

读过碑记,继续下山,一直走到神道尽头都没有见到那块“万字穹碑”。现在这块巨碑倒底在哪里,《韩蕲王墓重修记》中未作交待。看来只能留待下次去苏州时弄清楚了。

返回到神道口,七八个妇女站在路边,我们朝她们微笑着擦肩而过。走到汽车旁边,时云彬悄悄跟我说:“先上来的妇女要帮我们带路,是想要一点带路钱。后来跟上来的妇女手中都拿着扫把、簸箕,是扫锡箔灰的。”我笑着说:“想不到韩蕲王墓香火如此旺,已是当地人的一宗收入啦!可是,我们今天既没让她们带路,又没有烧香,有点心亏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