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文保纪往·翁墓徜徉录

 风吟楼 2020-02-25



 作者:彭妙艳

翁墓指地都境内铁场山的翁梅斋墓,在当地称为“翁公坟”。小时候经常寄食于附近的外婆家,经常与小伙伴到成为废址的墓地钓蛤(青蛙)。后来以工作关系屡次涉足,徜徉其间已几十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翁墓即列为揭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夏,据传香港某富商有捐资以助其重修的意向,县里组织了一些专家和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勘探。当时我已借调到镇里主编镇志,被招呼去参与调查。

在现场,我指引工人在各个地点挖掘,结果如愿以偿地“发现”了埋于地下已久的牌坊址、石桥址、大殿址和碑亭址等等遗存。并非我有一双穿地眼,而是小时在这一带活动留下的记忆使然。


翁墓是我所知(包括从地表和从文献所得)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墓区。其主丘倚一小山,坐北朝南。由南面的“坟前”进去,依次有神道碑(及亭)、墓门牌坊。首段南北走向的神道约100米,牌坊已毁,留下当年“特超常典”营造的圣旨碑板。然后向东,又有牌坊一座以示转折,牌坊前有一山坑,坑上一座庞大的石拱桥,过桥至“兜池”这段东西走向长逾百米的神道上,两旁排列12对生肖石像,有的只露一头,身躯掩于土内(路中垂直一路往北,通翁公如夫人墓处。墓前有一牌坊)。尽头有一石砌“兜池”,约莫三四十平方米。神道由此再次折北。路口是“御葬”牌坊,镌刻着当年参与营坟从两广总督到县典史、主簿等一系列职官名字,相传“御葬”两字出于首辅严嵩之手。过此牌坊,依次有石马、石翁仲、石华表立于道旁。而后是一个长方形院子,前排有7间房屋(中间作为门厅),天井两旁分别有石砌的传碑亭、诔碑亭。天井北侧,是一高台基式有回廊仿似现在学宫大成殿,大小也相若的祾恩殿,大跃进炼铁高潮形成前,几十根石柱都还立于天地之间。过了祾恩殿这个大院之后,又有一个圆形的围墙结构,仿似北京天坛的围墙,而四角各建有角楼。圆圜中央又立一牌坊,前镌“玄城”,后镌“梅丘”匾额,在它的后面,就是圆锥形用糯米混合贝灰砂浇铸的“梅丘”——翁公坟了。由于这个圆形围墙至近代只剩一截矮垣,民间便把它讹为“虎牢”,而虎则是建于虎头山的翁墓。整个建构占用面积,绝对超越100亩。其东还有守墓用的小梅书屋和守墓人休闲的日涉园。


重修这样规模的古建筑,费用肯定要以“亿”为单位,大概也是数额过大罢,这事不了了之。

大跃进时期,翁墓虽为废墟,但其墓构成部件,都还完好屹立,唯祾恩殿屋顶坍塌而已。目前所剩,则仅止三尚书盛端明篆额、严嵩撰文、徐阶书丹的神道碑及其护亭,其他的牌坊、石构件则已被掩盖于采石剩下的乱石间。作为本可以成为“国保”,可以成为潮汕最具吸引力旅游景区的一处名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间政府文物保护部门也有过几次保护的呼吁,但不济于事。


记得诔亭周围尚未堆石时,我把拾得的一角大跃进时打碎的石碑埋于附近,也不知是否别来无恙?

自胜地被毁之后,每从其前的公路经过,我再也不敢向它眺望。而相关的谴责、议论文章,则还时有所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