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王阳明墓

 老刘tdrhg 2016-04-24

       绍兴王阳明墓

冬游浙东之十:绍兴王阳明墓
    王阳明(
14721529年),浙江余姚人,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 阳明先生。中国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但精通儒佛道三教,还能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大儒。去世后被谥文成,后又追封为新建侯,明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东庑第58位。

王阳明墓位于著名的旅游景点“兰亭”南1公里的花街村。花街村在S24省道边,到了花街却看不到任何指路牌,只得下车向一位老人问讯,老人指着路东不远处的一座小山说,就在那座仙暇山下。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前行三、四百米,看到道路左侧弯道边有座门坊,门楣上高悬“仙暇山庄”四个大字。不敢相信王阳明墓会冬游浙东之十:绍兴王阳明墓
与一座山庄在一起,便把车停在空地上,走进去问讯。朝南一长排房子都关着门,走到最后几间,才碰到有人说:再进去几十米就是王阳明墓。看着荒草丛生的山坡我想,这样的地方怎么会有人来旅游呢?

走到路口,只见一条花岗岩铺筑的神道已被荒草淹没,显得十分悽凉。这与相冬游浙东之十:绍兴王阳明墓
邻的“兰亭”景点形成强烈反差。一边是书圣的春游地,一边是哲人的安息处,现代人如此厚此薄彼,实在不可思议。

拨开草丛向前走,便看到了立于路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守仁墓冬游浙东之十:绍兴王阳明墓
石碑,方知此墓等级不低。另一块石碑上刻的是《重修王阳明先生墓碑记》。碑文说,王阳明
墓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历南巡,修缮之后,御赐名世真才题额并建四柱冲天式石牌坊于墓前。1937年,国民党驻绍部队将领陶广整修墓园,重立墓碑。之后,渐次荒寞。1987年,被立为绍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进行墓地修复工程。期间以浙江社科院为中介,由日本九州大学冈田式彦名誉教授发冬游浙东之十:绍兴王阳明墓

起,日本友人281人集资赞助重修哲人墓。墓园内还赫然立有一块刻有日本捐款人姓名的石碑。我并不怀疑日本友人捐款的诚心。但不可理介的是为什么自己先人的墓,要外国人来捐款整修呢?中国人再穷也不能让外国人出钱来为我们的先人修墓啊!可见有些国人的骨头软到了何种程度!

墓园建在山坡上,登上四十多级台阶才到达第一层平台。再上去十几级台阶是冬游浙东之十:绍兴王阳明墓
一座半圆形的祭台,上面还有二层平台方是墓地。坟堆依山而筑,绿树环抱,气势巍然。一块横式墓碑上刻着“明王阳明先生之墓”。墓前一张石桌,桌上花瓶里插冬游浙东之十:绍兴王阳明墓
有鲜花绿枝,顿感一股清新之气溢上心头。拜谒过王阳明墓,返回平地,旁边有一幢五开间的“王阳明纪念馆”。走近看时,只见大门紧闭,室内室外空无一人。透过窗户向里张望,地上放了几截破残的石兽、石像,墙上不见任何文字,看来已成冬游浙东之十:绍兴王阳明墓
杂物仓库,只有感叹唏嘘!

王阳明出生于官宦世家,据说其远祖即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阳明十岁时,父亲王华高中状元。之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时,王阳明已咏成一诗: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后来又做一首《蔽月山房》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明弘治十二年(1499)王阳明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驿丞。前往龙场途中历经波折,成功逃脱锦衣卫追杀,最后在龙场艰苦的环境中悟道。刘瑾被诛后,任庐陵(今江西吉安)县知事,累进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年)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

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宁王朱宸濠之乱。王阳明去福建剿匪,行至江西丰城,发现宁王朱宸濠叛乱。王阳明积极备战,调配军粮,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当时,王阳明最为担心的是宁王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这样宁王就有了称帝资本。王阳明虚张声势,利用假情报扰乱宁王视线。同时使用反间计,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宁王果然上当,有半个月时间犹豫观望,没敢攻打南京。王阳明利用这一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七月,宁王率6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接着渡长江进攻安庆。王阳明这时已经调集了8万大军(号称30万)。有人提出急救安庆,王阳明说: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敌军占领,如果我们越过南昌救援安庆,就会腹背受敌。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可以一举攻破。敌人听到南昌失守,定会回师来救,然后在潘阳湖中攻击,定能取胜。由于计划周密,南昌竟然不攻自破。宁王叛军很快腹背受敌,惨遭大败,退守八字脑地区。宁王眼看局势不妙,急调九江、南康的精锐部队出击,王阳明派几路大军迎战并取得胜利。最后,叛军退入保樵舍地区,将大船结成方阵,宁王拿出金银珠宝犒赏将士,令他们拼死一搏。但叛军方阵被王守仁看出破绽,他决定仿效赤壁之战用火攻。第二天,宁王群臣正聚在船上早朝,王阳明用小船装草,迎风纵火,烧毁了宁王的副船,宫女以及文武官员们纷纷落水。宁王旗舰搁浅,仓促间换乘小船逃命,被王阳明部下擒获。前后只用35天时间便平息了一场藩王叛乱。王阳明因而获大明军神之称,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

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讲学。嘉靖六年(1527)被重新起用为总督两广军事,因肺病加重,上疏乞归,于次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享年57岁。王阳明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理即是人欲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许多地方都有重要影响。 日本近代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曾被王阳明学说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上刻一生俯首拜阳明阳明学说在日本,直接成为明治维新中传统思想抵制全盘西化的思想基础。所以有人认为,现在的日本传统的东西保留得比中国要好得多。 蒋介石年轻时在日本,看到电车上不少日本人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这些人看一会,闭目沉思一会,他大为震惊。于是开始阅读《传习录》并崇拜王阳明。1949到了台湾,把台北的草山更名为阳明山,以示纪念。著名学者陶行知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行为准则。他43岁时在《生活教育》杂志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陶行知从心学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离开“仙暇山庄”时,心中有难以铭状的郁闷。一个被奉为孔庙从祀大儒的墓园竟被冷落到如此地步,这在向世界各地输出“孔学”的新潮流中多少显得有些奇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