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鱼山曹植墓

让我记住曹植的还是那首被曹丕逼着做出来的“七步诗”。至今还能背诵“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比兴贴切,寓意深刻。一首诗使曹丕不得不手下留情。
曹植在历史上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陈寿《三国志·魏书十九》有一段“陈思王植”的专篇: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曹操)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即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韦十九年,徙封临淄侯。……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边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从陈寿《三国志》描述的情况看来,曹植是一个文才出众,不拘小节的人。缺少政治家的谋略和风度。从而使本当属于他的王位失之交臂。
我们在阳谷县游览过景阳冈之后,便驱车沿着黄河大堤向东阿县鱼台镇前进。曹植墓为什么会在东阿鱼台呢?史载,曹丕当了皇帝后,初贬曹植为安乡侯。魏太和三年(229年)十二月封植为东阿王,食邑三千。太和六年(232年)二月,改封陈王(河南淮阳)。当年十一月病逝,享年41岁。谥思,称陈思王。《三国志》记载,曹植被封东阿王后,“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原来,东阿鱼台山的墓地还是曹植自己看中的。
导航仪把我们导到曹植墓的时候,我们在黄河大堤上远远就看到黄河岸边有一座小山,山上正在建一座寺庙。下了黄河大堤,一对砖砌汉阙立于路边,门楣上是历
史学家、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题写的“曹植墓”三个大字。旁边立有一块石碑,
上面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植墓”。只见景区大门紧闭,阿旺轻轻的敲了几下门,便有个女服务员打开售票窗口前来搭理,另有人前来开门让我们进去。到了墓园里面,我们看到每幢房屋的门都锁着,那位服务员便拿出一串钥匙,让我们自己开门参观,只说了句,看过后,仍把门锁上。可见,绝代诗才,被冷落到何等程度。
曹植墓园分为两部分,进大门正面是曹植墓园,坟墓在鱼山脚下,墓前立有两根望柱,坟台上立有两块墓碑,一块是“陈思王曹子建之墓”碑,一块是“东阿王曹
子建之墓”碑。而隋代立的曹植墓碑却被保存在一座四面封闭的方亭中,亭上匾额为“隋碑亭”。方亭不能打开,我们只能在外面照相。鱼山上还建有曹子建观景台

等景点,我们都懒于爬山,就没有上去参观。
在曹植墓园北侧一组坐北朝南的建筑自成一体。门厅上挂有“子建祠”三个字。柱联是“帝家诗子;诗家帝王”。评语不可谓不高。进了院门,正房是“曹子建墓
纪念馆”,柱联是“观鱼山若仰大真;泛黄河犹听古乐”。纪念馆内立有一尊曹植
仿铜坐像,背景是竹简“七步诗”。墙上陈列有曹植的生平事迹,展柜内陈列有东阿当地汉墓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器等。

曹植墓纪念馆前的配房门上分别挂有“仰以殊观”“滔荡无物”两块匾额。打开大门,原来这两幢配房内分别陈列有东阿县的两件国宝。

一侧配房内陈列的是东阿杂技史料。进门就有一块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杂技之乡—山东东阿”的铜牌。看介绍,东阿杂技起源于唐代,曾进皇宫为唐玄宗表演。兴盛于近代,1919年成立第一个杂技团,后来发展到三家,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杂技人才的摇篮。1959年3月,山东省第一届杂技马戏汇报演出,东阿一个县就派出了十多个杂技团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东阿的杂技人才后来成为山东省杂技团、聊城市杂技团和德州市杂技团的骨干。现在东阿有1000多名杂技人才在全国各杂技团担任重要角色。孟昭鹏编导的“蹬板凳”获第十届国际杂技大赛“金小丑奖”,孟燕获英国第十一届世界杂技赛“英航杯”奖,郎延彬的“梅花桩飞叉”获第三届中美吴杂技艺术节“银狮奖”。
在另一侧配房内陈列的则是被国务院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鱼台佛教音乐梵呗”。据说,曹植在鱼台闻梵,首创中国佛教音乐。至唐贞观年间,日本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774—835年)、圆仁慈觉大师来中国求法,并将鱼山呗传到日
本,流传至今。鱼山呗在日本称之为“声明”。日本宗教界为纪念曹植的功德,将日本岛内一座小山命名为鱼山。并将曹植奉为日本佛乐鼻祖。时至今日,日本每年总有不少人士前来参拜曹植墓。鱼山梵呗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原声,源于印度“声明
学”。公元229年,曹植在东阿鱼山改梵为秦,创建中国化佛曲—鱼山梵呗。2008年,鱼山梵呗被国务院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怪不得我们看到鱼山上正在修建一座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
想不到小小鱼山竟葬有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还有国宝级的历史文化遗存,游之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