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滤山:文人·书·酒

 自泯 2016-04-24
林滤山:文人·书·酒
04.24 09:05阅读178

(文/林滤山  2009年9月博客发表)

文人爱书,正如商人爱钱一样,天性使然。没有看过多少书,如何称得上是文人?文人爱酒,却如英雄爱美人一样,并不是一定的。虽然古今中外有许多许多精彩的英雄爱美故事,但终还是有不好那口的;当然也还有许多许多大文豪酷爱饮酒,终还是有文人不屑此道。在爱美人爱饮洒这个问题上,除了道德和自律因素外,还有激素和身体条件在起作用。但一个真正意义上对生活对自然有完美体验的文人,书和酒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他能够在文学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的条件。

对于文人来说,书和酒哪个更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讲得清楚的。明代文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一文中说:“好利之人多于好色,好色之人多于好酒,好酒之人多于好弈,好弈之人多于好书。”孔子也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些都是对普通人而说的,意思就是世上的人好利者最多,好色者次之,好书者最少。好书的人最少,并不是指好书的文人最少,正如上面所说,文人没有不爱书的,这是天性。

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不惜用一座庄园来换一部宋版《两汉书》。他用房地产换书是用来读的,不是收藏文物,换来之后便终日爱不释手,仔细研读。有人问他以如此大的庄园换这么一册书来读是否后悔,完全可以手抄一本来读吗!他置之不理,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大概也不是后悔。与王世贞同时代的另一个文人朱大韶就不同了,他将自己家的一位美貌婢女换了一本《后汉记》,后悔得要命。原来那位婢女是位才女,平时深藏不露,看主人将自己转让给了别人,就十分伤感地在壁上题了一首诗。诗写得很好,朱大韶读后觉得《后汉记》固然珍贵,但才女兼美女花落别家也很痛心。思来想去,被这个问题折磨得心力交瘁,不久竟然离世去了。

清代诗人袁枚说“选书如选色,总觉动心难”;湖南名士叶德辉也说“买书如买妾,美色看不够”,他家的藏书很多,书橱上赫然写着“书与老婆,概不外借”的字条。真正的文人,对书是极看重的。 鲁迅先生当年每遇青年人向他借书,他总是宁愿出钱另买一本新书给对方,原因就是怕此书一出门,从此“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头摇尾不再回”。说到借书还书,毕业于西南联大而后又在北京图书馆工作半生的李希泌老先生讲到他幼年时读私塾,塾师竟告诉他:“借书而与之,借人书而归之,二者皆痴也。”老师公然以“书不借人,借到后也不用还”来教导他的学生,可见书于文人多么重要。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讲到文人与酒的关系,自然多了几分飘逸、几分洒脱。“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饮酒赋诗的故事自不必多言,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讲到喝酒,一点都不输于李白。首先这首“斗酒诗百篇”的诗是杜甫写的,他在《与李白同寻范氏隐居》中写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说他们二人曾在一起畅饮,醉后共盖一条被子。郭沫若曾煞费苦心地统计过,在李白和杜甫现存的诗作中,谈到酒的,李白占17%,杜甫占21%,就是一个例证。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饮酒的故事也很多。其中号称醉仙的刘伶,别人以水解渴,他以酒解渴,堪称老大。有一次刘伶乘车出游,除了携带酒壶之外,还让人带上锄头之类的工具。别人问他带这些东西干吗,刘伶说:“不知何时醉死,死便埋我。”至于阮籍,常常沉酣不醒,若与世违。喝醉了酒躺在朋友老婆的床边睡一晚的事情也发生过。他说还说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曹操“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见其狷狂的一面。另一位嵇康酒量不大,但好饮,“略觉醺醺然便止”。他清醒的时候应该比狂醉的时候多,好友山巨源荐他当官,他勃然大怒,写下了惊世骇俗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最后,讲一则脍炙人口的“汉书下酒”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舜钦住在丈人家,每晚读书,总要饮酒一斗。他的老丈人感到十分奇怪,便要查看个究竟。有一天晚上,只见苏舜钦读《汉书·张良传》,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拍案叫:“惜乎击之不中!”即昂首满饮一杯;又读到张良对汉高祖说:“此天下以臣授陛下”时,又拍案道:“君臣相遇,其难如此!”于是又满饮一杯。丈人见此情景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