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歧山周公庙

7月16日,我们游览过法门寺后,就驱车继续向西行,当晚住宿歧山县城。第二天用过早餐,本想继续向西朝凤翔县方向走。出了歧山县城,便见一片周原广场,广场中央立有一只复制的大鼎,两边是周文王与周武王的雕塑,驱车驰骋,讨伐商纣。原来从广场向北7公里就是著名的“周公庙”,也是周公姬旦的葬身之地。于是,我们决定先去游览周公庙。
周公庙前是一个很大的停车场,门前三棵大树亭亭如盖。走近看时,两棵唐柏,
一棵宋槐,都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山门是三对朱红大门,三十根红漆大柱托起雕梁画栋,非常气派。正中两根柱上是清代冯拱辰的撰联“圣地矢君子之音想当年优游伴奂;灵水卜土人之瑞看今日澎湃汪洋”。走进山门是一个绿化精致的庭院。庭院尽头是周公庙前殿,前殿上的匾额是“飘风自南”,门旁的对联是“父兄王道圣功善始善终;姜召帝驱臣属一心一德”。是说周公辅佐父亲文王,兄长武王,侄
儿成王三朝善始善终,与助手姜太公、周召公一心一意为了周王朝的兴盛而鞠躬尽瘁。走过前殿是周公的一尊汉白玉雕像,周公手捧周礼,表情和蔼。周公像后有一
座“八卦亭”。八卦亭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重檐正方形四角攒尖式建筑,四周雕花窗棂,极为精巧,内悬四根圆柱,巧妙构成八角,以示八卦方位。内外彩绘绚丽多彩,亭内上部南北两壁分别饰以周公东征和辅佐成王的故事。据传
说,八卦始于伏羲,后“文王拘而演周易”,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又相传周公归政于成王后,曾建官邸于周原,在此将六十四卦演绎成三百八十四爻,并加了爻辞,从而完成了周易的框架结构。
八卦亭后才是周公庙的正殿。不过现在正殿布置成了“周公史迹展览”。介绍周公的生平事迹。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
的叔父。正是这些歧山人,灭亡了殷商王朝,建立了又一个奴隶制王朝,把都城从歧邑迁往长安丰京、镐京。因此说,歧山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后不到三年,由于积劳成疾,便去世了。周武王的儿子成王诵当时还只有13岁,难以控制复杂的局势。危难之际,周公毅然为成王摄行朝政。当年,武王伐纣只打击了商朝的核心力量,周公又经过三年的奋战,平定了“三监之乱”。又东征七个叛国,这才从根本上解除了新生政权的威胁。随后,周公又实行周初的大分封,把全国分为七十一个诸侯国,当时封出的诸侯带有开疆拓土的任务,从而使周朝的版图北到辽宁,东到海域,西达甘肃,南至长江两岸。随着,周朝的版图向东扩张,镐京作为首都偏于西北,周公摄政时派召公督建新邑(洛阳)作为第二政治中心。为了治理好国家,周公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制作了规范性的《周礼》,以求达到表本兼治的目的。中国三千年前上至社会制度、法律典章、官府机构,下到百姓婚丧嫁娶都被《周礼》所规范。周公在规范周礼的同时,还定制了一套音乐,用音乐来壮上天之威,区分人的不同等级,感化普天下人的心灵。周公辅佐成王七年,殚精竭虑,四海臣服。有则成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说周公日理万机,废寝忘食。他在洗浴准备休息时,遇到有人前来向他汇报工作,他会马上握干头发,出来处理公务;有时他正在吃饭,听到有宾客来访,他会吐出口中的饭食,出来接见宾客。这就是《韩诗外传》说的“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后世把“握发吐哺”作为对勤政为民好官的夸奖之词。《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还政成王。”周公也是我国最早的儒家。后世尊称他为“元圣”。孔子晚年曾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所以,周公正殿前的对联是“自古勋劳推元圣,从来梦见有几人。”
周公正殿之后,并排有两座殿宇。东侧一座叫“召公殿”是纪念与周公同时辅佐
周武王的召公。《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与周公同姓,姓姬,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成王时,召公担任太保兼司徒,即主管教化和司法。他奉行周公的德政,经常巡行于乡里,深入民间,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听讼断案。他死后,人们不愿将这棵树砍伐,并作《甘棠诗》来歌颂他。后世把“甘棠”作为仁政的象征。召公殿最早建于宋代,殿前一块“甘棠重荫”碑为民国时歧山县县长田惟均题书。在召公殿的西侧是“太公殿”。这是祭祀西周的开国军师姜太公的殿宇。太公姓吕名尚,东海郡人,本姓姜,因其先祖曾掌管过四岳,并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从封地姓吕。吕尚曾以钓鱼方式向周文王求士,文王见到吕尚后,曾感慨地说,“吾太公望之久矣!”故又称“太公望”。周文王时,太公就助文王攻伐
崇、密须、犬戎等部族。并大规模扩建周都丰邑。《史记》记载,“三分天下,二分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文王去世,武王即位,尊太公望为师尚父。时纣王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准备伐纣,周国大多数臣子不愿出兵,只有太公望坚持武王出兵,终于灭商纣,建周朝。春秋时期的《六韬》是记录太公与文王、武王的对话,谈论用兵之道和战略战术之书。武王灭商后,封太公于齐国。
再向后面参观是“姜原(加女旁)庙”。庙建于元代,以后历朝多有重修。姜原

为邰氏女儿,黄帝的曾孙女。她的儿子就是著名的农耕始祖后稷,也就是西周的始
祖。所以,在姜原庙之上,还建有一座“后稷殿”,以纪念这位周氏始祖。
在姜原庙旁边,还有一处叫“润德泉”的人文景点。为唐大中元年(847年)由
唐宣宗李忱赐名。其泉水数年一出,数年一涸。出则时泰年丰,涸则天旱无收。泉水之上建有一亭,亭内立有一碑,详细记录唐宣宗题写泉名的经过。
周公庙后面是凤凰山,半山腰一幽静之处建有一幢别墅,名为“程潜别墅”。程潜湖南醴陵人,老同盟会员,国民党上将,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
争,担任过北伐军第六军军长、国民党军委总谋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等职,后率部起义。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此别墅是国民党当局为程潜来西北视察防务而建。也算一处名人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