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老刘tdrhg 2016-04-24

                         春游齐梁皇陵

 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近因家妻住院,不忍远游。然春光诱人,只得就近踏青。4月4日驱车赴丹阳陵口寻访齐梁皇陵,一了夙愿。

  武进县历史上一门(萧家)两朝(齐、梁)出过十三个皇帝。其实,这个萧家还是武进的“新移民”。《南史·齐本纪》记载,萧氏原籍为山东兰陵(今苍山和枣庄一带)。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西晋灭亡。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原河南、山东、淮北的晋朝官吏和大批世家子弟相继南迁。当时的淮阴令萧整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南渡过江到武进县城东里定居(今万绥镇)。当时,南迁人士寓居江南后,皆“侨置本土”。所谓“侨置”,即朝廷在流民集中的地方,仍沿用他们原籍州、郡、县等地名,前冠以“南”字相称。兰陵侨置于武进,故武进又称南兰陵。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兰陵萧氏家族南迁定居于晋陵(常州古称)境内的成员有两支,一支是武进萧整,生萧俊、萧辖等三子,后代有齐、梁两朝皇族,史称“齐梁房”;另一支是曲阿(今丹阳)萧卓,他的后代成了刘宋皇室(即刘裕禅东晋而建的宋朝)的外戚,史称“皇舅房”。齐、梁两朝正处于中国南北分治的局面,其实这两朝13个皇帝只统治中国半壁江山78年。然而,因萧氏家族,尤其是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尊儒重文,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第一部汇编文选《昭明文选》就是由昭明太子主编,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这样评价南朝文化的历史价值:“中国古文化的极盛时期,首推汉唐两朝,南朝却是继汉开唐的转化时期。唐朝文化上的成就,大体是南朝文化的更高发展。

  参观南朝齐梁皇陵石刻,要从丹阳市的陵口看起。陵口镇在京杭大运河边上。从常州过去要走新312国道,过了武进的奔牛镇就是丹阳的蒋墅,再过吕城就是陵口镇。到了京杭大运河边上,只见两座大桥横亘河上,河面上是川流不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息运输船只,田里的油菜正当盛花,公路两边一片金黄色,非常壮观。到了镇上,首先看到的是“萧梁路”的路牌。向当地人打听齐梁石刻的位置,一位潘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先生站在萧梁河的桥上说,这条河叫“萧梁河”,陵口南朝石刻就在萧梁河的两侧。按照潘先生的指点,我很快找到了东岸的石刻。一只高约四、五米“天禄”石兽威风凛凛的站立在“新世纪皮鞋厂”的墙角里。旁边立有一块“全国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石碑。虽然石兽的脚没有了,下面用几块青石支撑着,仍不失神兽的威武。我找了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就转到萧梁河的西岸看另一只“天禄”石刻。西岸的石兽座落在陵口村委办公楼门前。两只石兽在萧梁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河两岸对称分布,再看一看笔直的萧梁河,大体可以想象到,当年齐梁皇室从京城(今南京)前来祭祖扫墓是乘的船,走的邗沟(因隋炀帝还没开凿京杭大运河)。从陵口到皇陵大约还有六、七公里路程,为此专门开凿了一条萧梁河直达皇陵。陵口是进入皇陵的起点,在大运河进入萧梁河的河口两岸放置两只巨大的神兽,足显皇陵之气派。我站在萧梁河边看着两只仰天而立的“天禄”,忽然想起明天就是“清明节”了。1600年前的今天,萧梁河两岸一定是旗幡招展,鼓乐声声,卫兵森立,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呵!

  看过陵口石刻,我驱车沿着萧梁河继续向北前进。大概走了五、六公里便到了前艾镇,镇东北一公里是“景安陵”,镇西北二公里是“永安陵”。在景安陵只见到两只“天禄”石兽,其中一只已风化严重,仍不失其威风。景安陵是齐武帝萧赜的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陵墓。萧赜是齐朝的第二代皇帝,在位11年,他牢记齐高帝萧道成临死前“不得骨肉相残”的教悔,遵嘱不杀诸弟,朝政也还严明,十几年无战事,使民众得到了休养生息。然而,因太子萧长懋早逝,萧赜去世后由皇孙萧昭业继位,后被齐高帝萧道成之侄尚书令萧鸾所废。看过景安陵石刻,再驱车来到永安陵。永安陵规模较大,是萧氏的家族墓地。中间一组是萧顺的墓地,被尊为太祖文皇帝。陵前一对“天禄”石兽仰首而立,一对青石门柱足有十几米高,重达数十吨。石柱顶上扣有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一个雕刻莲花瓣纹的石华盖。柱中偏上部位镶嵌一块方石,上刻“太祖文皇帝之神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道”八字。石柱西侧是一对石龟,相向伏地而卧。祖陵北侧300米是梁武帝萧衍的修陵和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虽然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期间南朝相对太平,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其死在“侯景之乱”中,其继位者简文帝萧纲有名无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实,只在位2年,再后的元帝在位3年,敬帝在位2年,梁朝就灭亡了。所以萧衍、萧纲陵墓的规格明显比祖陵低,现只见一对天禄石兽而已;祖陵南侧100米是齐明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帝萧鸾的兴安陵。齐明帝萧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哥哥始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萧鸾篡夺皇位后大杀齐高帝、齐武帝诸子,引起内乱,从而使齐朝很快走向灭亡。站在萧氏皇陵前我默默地想,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实有三个朝代是在萧氏家族内部更替的。开始是萧氏女当上了刘宋皇室的太后,以萧家皇舅带出了一个萧氏实力派集团。后乘刘宋皇室内乱之机,萧家人灭了刘家,当上了皇帝,建立了齐朝。萧氏又一支势力萧衍,再乘萧齐皇室内乱之机,夺取政权建立了梁朝。所以萧氏祖陵两侧一边葬的是齐朝皇帝,另一边葬的是梁朝皇帝。一个皇陵,安葬不同两朝的皇帝,恐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例子。看着那些历经千年岁月,长满斑驳霉苔的石刻神兽,忽然想起李白《襄阳歌》中的几句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霉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是啊!来到这里的人们,多少人会知道那一段骨肉相残的历史,谁还会为之落泪和悲哀呢?我站在陵前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只看到不时的有些年轻人爬到“天禄”背上照相和嘻闹!

  看了齐梁皇陵,我还想再看一看齐梁故里,便驱车到了万绥镇(万绥原属武进,现属常州高新开发区)。据《武进地名录》称:万绥,古名东城里,因位于武进古城之东而得名。汉丞相萧何后裔萧整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由山东兰陵侨居于此,称南兰陵。梁太平二年(557年)改武进为兰陵县。因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宅在此,至宋时以“万岁镇”相称。明清时改为阜通镇,清末曾名万税,因武进方言“税、绥、岁”三字同音,后改为万绥。万绥镇上已无萧氏家族的遗迹可寻。只有一座重建于清代的东岳庙和古戏台算是古迹。在东岳庙里看到台湾、新加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坡、泰国的萧氏宗亲前来万绥寻根问祖的照片。据说台湾地区领导人萧万长的根也齐梁皇陵和齐梁故里
在这里。为了发掘齐梁故里的历史旅游价值,萧氏子孙曾设想投20亿资金开发齐梁故里旅游景点。常州新北区规划部门绘制的景区蓝图已经上墙,不过二年时间过去了,我问当地的人,都说还没有动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