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中定

 静心尽意来 2016-04-24


 

 

    练太极拳者之所以能够使得攻击者“终不得力”和“处处落空”,从而能够不用力地化解掉别人的攻击也就是实施沾粘连随,与使得全身传递性的力量畅透地贯通到手臂攻击别人,肩关节放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无怪乎仅168个字的6首太极拳古拳谱,第1首的第1句中就有“两膀松”之语。肩关节放松在外形上的反映就是杨澄甫先生所首先提出、近代1925年至上世纪末百年间被各太极拳家的著作纷纷奉为经典引述的《太极拳术十要》中的“沉肩坠肘”。通过实践探究可以知道:太极拳的“沉肩坠肘”之


 

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杨梦祥(少侯)先生(杨澄甫之长兄,1860一1929)研究太极拳之要诀有三:

  1.盘架子,初学者宜匀,宜缓,宜正,宜展。所谓匀者,划圈子宜圆,两圆须成切线,两圆相交,须通过圆心,盖求其整齐也;所谓缓者,使所储之内劲,渐渐达于手指梢,求其血气舒畅也;所谓正者,全身中正安舒,重心无倾斜之弊,求其姿势中正优美也;所谓展者,使筋肉骨节自然开展,求其合乎生理上之运动也。

  2.推手:架子盘熟功夫稍进则学推手(或日搭手,又日靠手)。推手者,敌我二人以一手或两手靠搭,用沾、粘、连、随四字功夫,划阴阳两圈。其法有二:①甲划圈乙随之而走,或乙划圈甲随之而走。②


 中定,十三势之首,无中定,无论拳也!在节节贯串里,在领神上,在太极拳的定势里,去 审这个中,去定这个中!去藏中,去开中,去合中,用时,才能换得起这个中,拳若成惯性,手必易成习惯性的定向,去追求行云流水的拳势,不去练行云流水的拳意,是本末倒置,易成操,是练不好太极拳的!练时无有用时无,在练拳时,定不住中,合不起中,藏不住中,在推手时,肯定就换不了这个中!手,是中的延伸,藏中,是无己的意识,合中,是松的顿,挫,换中,是隐蔽进势的虚静! 
    中,是在定势上慢慢的审出来的,不定,随时求其定,不中,随时求其中,惟有中,才能产生好的行为,惟有定,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太极拳的十三势,哪一势不是以中,定之中出来的?记得前辈郑曼青说过:何谓中定?中既是中,定无常定,不失中定,是为定力,中庸,不偏不倚,即为中定,也为重心,虚实变化,都是先有中定后才有变化,处处虚实,处处中定,所谓法无定法,一切法皆从中定里出,法遍周身,中定也就遍周身! 
    太极拳的推手,现在在我们看来:高就高在换中,高就高在藏中,换得起中,自然周身一家脚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