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阳寻城】世界第一自然石佛竟然藏身贵阳周边,据说和乐山大佛颇有渊源

 小草回香 2016-04-24



下水寨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都拉布依族乡东北5公里处,为纯农业布依村寨。寨旁被誉为“世界第一自然石佛”的同游佛山石做衣,镇河护寨。山水田园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访。


从市区驱车沿盐沙大道至都拉营立交桥下左转,可见下水大佛路牌。按牌前行过“蓬莱仙界”牌坊(上水村),右行上(上水)江(三江)公路约2公里即到下水寨,全程约15公里,半小时车程。

下水寨四面环山,村民多以二三层楼房圈院为家,偶有几间青瓦板壁老宅闲置;沙姥河蜿蜒过寨,白鹅麻鸭嬉戏河滩,翠柳行列,樱花斗艳;两岸水田平整,以不过两尺宽石水沟阡陌相连。村妇浣衣于拱桥洞下,铁牛下地,马力正足。



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莫氏先人奉命“调北填南”从江西举家迁居下水寨,垦荒置业。明清时期,这里作为川黔古驿道贵阳至沙子哨的主干道,至今仍保留着200余年前的石拱河桥,人畜往来不断。

尽管不是周末,下水寨依然停着十几辆外来车,招呼中得知多为一睹石佛尊容而来。石佛高约50米,其头高16米,被誉为“世界第一大自然石佛”,当地村民也称“白云大佛”或“同游佛”。


90岁的寨老莫子明如今已是四世同堂,按照族谱也是莫家迁住下水寨的第19代,“明朝时,祖上奉命‘调北填南'从江西府迁来的”。 莫子明说,幼年记事时,石佛并不是如今模样,“头还是很像佛头,两块大石头正好长在眼睛处,一只睁一只闭的样子”。莫子明回忆,石佛自上世纪初直到近年,先后被工匠不知改造过多少次,最近的一次改造是在十年前,“大耳朵,高鼻子就是后来工匠搭架子修刻的”。

石佛历来被下水寨及周边村民奉为“神佑”。除每年观音会乡邻和远道而来的香客跪拜石佛身下外,至今也是周遭“孩子撒野”、“老人体弱”的祈福地。与石佛遥遥相望的还有一棵不知几百年的松柏树,作为护寨树,村民2007年于树下自发立碑,建有通往石佛的“参佛桥”。

石佛头顶有一个约标准篮球场大的平整石坪,莫子明说也只有在很小的时候爬山去过,被大人呵斥。“早些年,有几个外地的娃娃跑到佛头上玩,被佛祖额头上的野蚂蜂蛰伤摔下来”。事后,村民多以此告诫后人,“对佛祖不敬,要遭死罪”。

有关石佛,民间也有相传称下水大佛与乐山大佛为同一法师所造,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遗憾的是已无从考证。




许多前往下水寨的游客,都会对这座“多桥之寨”印象深刻。铁索桥,石拱桥,石墩桥,单桥……不过百余户的下水寨里,存各种跨河桥十多座。

其中最古的小石桥始建于清乾隆50年(1785年),长10.4米,宽2.3米,高2.8米,东西向横跨下水河下游,为单伏单券单孔石拱桥。据附近村民介绍,小石桥原本桥面为石条结构,近年,村民户户通水泥后桥面也随之修整。石桥曾是全寨人出寨去往牛场、沙子哨赶场的必经道,如今,桥头已被良田断头,修有石条水沟相连。

61岁的寨民赵文芬说,寨中原本桥就多,不少早年的石拱桥在连年的洪水中先后被冲垮,现有十余架桥,多为后期修建,有通车也有方便人畜通过的。

如今,下水寨被列入贵阳市六大主题公园之一的杏花公园后,村容焕然一新,不少寨民先后做起农家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光客到访。
张志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