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 蔡京为国炫富做得更好。他家吃一顿饭,光一道蟹黄馒头就值1300多贯,值一般人家的一套房。下饭用的咸豉是黄雀肫,史书里没说值多少钱,反正很稀有。他家一个厨娘,专门负责包子厨中处理葱丝,厨房里有多少人可想而知。 667. 徽宗朝同时有四个宰相,两真两假:蔡京大权在握,被封太师,人称“公相”;宦官童贯,握兵二十年,后来也当了太师,人称“母相”(媪相);王黼为太宰,继蔡京之后入相 ;他当作父亲侍奉的宦官梁师成,继童贯之后发达,官至太尉,“御书号令皆出其手”,人称“隐相”。还有两个徽宗心腹朱勔与李彦,也是一个常人一个宦官。看来徽宗喜欢人妖配。 668. 为国炫富很费钱。以往左藏库(国库)每月支出36万贯,徽宗朝每月花到120万,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只够9个月的开销,其余只能靠存款顶。存款哪儿来的?王安石留的。到如今,很快就花光了。
671. 蔡京还是打着新法的旗号治国,不过王安石要是知道,肯定能气活了。新法被他演绎成了专门收税的工具,好多原来的名字下,条款都变了,此外还加出了支移折变、盐茶法等很多敛财之术,也都冠以“新法”的名称。王安石这个锅背的,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672. 崇宁二年,蔡京下令改铸当五大铜钱、折十大钱、夹锡钱,也是他的“新法”的一部分。这个“新法”导致物价飞涨,市场交易也遭到破坏。有滑稽演员把这情况改编成小品在宫廷內宴上表演:一个人演卖豆浆的,一个人演客人。客人扔一个大钱买豆浆,卖主说找不开,免费再让你喝九碗。客人连喝五六碗后,庆幸说:“幸亏相公没出折百钱啊!”
674. 蔡京在徽宗朝四起四落(听起来有点耳熟)。第一次是因为元祐党人的事,第二次是因为搞坏了经济,激起了太学生学潮,第三次因为他健康恶化,无法视事,当时他已经74岁。不过三次罢相,都很快又被重新起用,因为除了他之外,别人都没法像他那样贴徽宗的心。最后一次,是徽宗终于厌倦他了,也有了替代他的人选,就逼着他致了仕,也就是退休。 675. 徽宗朝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人界仙界前朝后宫,人人皆参与,个个大boss,战斗力都是突破天际的。第一次取代蔡京的右相赵挺之,被蔡京回朝后猛烈攻击两个月,辞职;第二次取代蔡京的右相张商英,被左相何执中等人“日夜酝织其短”,罢知开封府;郑贵妃的从兄弟郑居中,本来奋斗半天有望取代蔡京了,他妈死了,丁忧三年,只好离开了政坛;王黼趁蔡京生病上位,但在这个循环角斗场上马上又有了新的敌人,李邦彦等人不断揭发王黼,一年多就把王黼赶走了……
677. 不过蔡京最后退休时,已经马上就80岁了,“目盲不能书字,足蹇不能跪拜”,都靠蔡绦帮他打理各种事物。就算战斗力还够,生命值也不行了。
678. 蔡绦跟他父亲关系不错,后来他写过一本书《 铁围山丛谈》,里边写到的父亲蔡京,是个又机敏、又宽厚的人,而别人都是奸臣。他也讲了很多生活小事,从这些小事看,蔡京也是有不少可爱之处的。
679. 蔡绦是外貌协会的,他在《铁围山丛谈》里讲了好多别人的长相,比如:童贯彪形燕颔,亦略有髭,瞻视炯炯,不类宦人,项下一片皮,骨如铁。王黼美风姿,极便辟,面如傅粉,然须发。 680.从《铁围山丛谈》的记录里看,蔡京也是很愤世嫉俗的,他和他儿子都认为徽宗朝是宦官气焰最盛的时候,宦官把持朝政,搞得政治昏败, 朝中大臣,皆拜在宦官门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书中说,蔡京在家中常自叹息,以至潸然泪下……好吧,每个人站在自己立场上,都挺正义的。 |
|
来自: 青铜妖藏书楼 > 《两宋、辽、金、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