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 (1)功的定义: 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 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 (2)功率的计算: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 3.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 4.★★★★动能 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5.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 (2)重力做功的特点: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6.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7.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k+Ep。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即E1=E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ΔEP减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K增,即ΔEP减=ΔEK增 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A减=ΔEB增 [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选用①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②式和③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①用做功来判断: ②用能量转化来判定: ③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除非题目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也不守恒。 8.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WG=Ep1-Ep2。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WF=E2-E1 9.能量和动量的综合运用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中力学最重要的综合问题,也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这一部分的主要模型是碰撞。而碰撞过程,一般都遵从动量守恒定律,但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对弹性碰撞就守恒,非弹性碰撞就不守恒,总的能量是守恒的,对于碰撞过程的能量要分析物体间的转移和转换。从而建立碰撞过程的能量关系方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分别建立方程,两者联立进行求解,是这一部分常用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
|
来自: handsome4kgd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