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表神经病学:间歇性垂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springer009 2016-04-24

??


导读

间歇性垂头(Intermittent Head Drops,IHDs)指反复突然发作的头部前屈,一天中可规律或不规律出现一次或多次,这种情形可见于多数疾病,如癫痫,抽动障碍与刻板动作,舞蹈综合征(如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亨廷顿病等),发作性运动障碍,婴儿良性阵发性斜颈,点头娃娃综合征(Bobble-head doll syndrome),睡眠相关的节律性运动障碍,发作性睡病1型(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点头综合征(nodding syndrome),Sandifer综合征等,有些患者病因不明。




表  不同疾病中IHDs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


运动障碍性疾病

癫痫

发作性睡病

舞蹈病

抽动症

阵发性斜颈

刻板动作

肌阵挛

痉挛

猝倒

临床环境

舞蹈症患者

GTS或其他抽动障碍患者

特发性

单发或伴随其他神经发育障碍

婴儿良性肌阵挛或见于其他癫痫性脑病

West综合征或见于其他癫痫性脑病

发作性睡病1型

流行病学特点

=女

成人

男>女

儿童-青少年

发病年龄:2-21岁(高峰5-7岁)

=女

婴儿

发病年龄:3-5月,常第一年内缓解

男>女

婴儿-儿童

撞头:6-9月,常在5岁时缓解

 

=女

婴儿

男>>女

发病年龄:4-6月,85%的患者在5岁时缓解

=女

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期,高峰15岁;第二高峰为青年期(35岁)

临床表现

★间歇性,HD中症状轻微,而CA中症状严重

★诱发因素:无

★觉醒时出现

★被人提醒时可出现

★持续时间短,很快被抑制

★诱发因素:压力

★伴随其他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

★觉醒时出现

★诱发因素:运动有时可诱发

★觉醒时出现

★模式化

★注意力分散可抑制发作

★除撞头在睡眠-觉醒转换时或非REM睡眠期出现,余均在觉醒时出现

★电击样

★伴随身体其他节段的肌阵挛

★觉醒和睡眠时时出现

★最小的痉挛:同时伴发典型痉挛:额手礼样(salaam-like)

★觉醒和睡眠时时出现

★诱发因素:积极情绪

★觉醒时出现

★伴随“睡眠发作”和SOREMs

神经电生理特征

EEG:背景活动正常

EMG:脉冲宽度多变(通常>300ms)

EEG:背景活动正常

EMG:不规则、间歇性的脉冲宽度

EEG:背景活动正常

EMG: 颈部肌肉肌张力障碍样收缩

EEG:背景活动正常

EMG:重复和不规律的强直性收缩

EEG:棘-慢复合波

EMG:100-200ms时限的肌张力丧失;同步EEG-EMG背景平均(back-averaged)可提示皮质异常

EEG:高度节律异常或其他癫痫样放电

EMG:1-2s

背景平均菱形脉冲伴高幅慢波

EEG:此消彼长的α活动混合θ节律

EMG:短暂(5-30 s, 通常<2m),间歇性的肌张力丧失

治疗

APD和(或)TBZ,金刚烷胺,DBS:双侧苍白球刺激

行为治疗,APD(利培酮,阿立哌唑),TBZ,肉毒毒素注射

无特殊治疗

行为治疗

SSRI

AED

对BMI无特殊治疗

ACTH,口服类固醇激素和AED

SSRI/SNRI,羟丁酸钠,三环类抗抑郁药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ED,抗癫痫药;APD,抗精神病药;BMI,身体质量指数;CA,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DBS,深部脑刺激;EMG,肌电图;GTS,Gilles de la Tourette综合征;HD,亨廷顿病;IHDs,间歇性垂头;REM,快速眼动;SNRI,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OREMs,快动眼期睡眠起病;SSRI,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TBZ,丁苯那嗪



(发作性睡病儿童,看卡通时出现垂头现象。引自:Brain. 2011 Dec;134(Pt 12):3477-89)


图  IHDs的诊断流程


BECTS,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NEAI,婴儿良性非癫痫发作;BPTI,婴儿良性阵发性斜颈;GERD,胃食管返流病;MAE,肌阵挛-站立不能性癫痫;SAE,痉挛相关性脑病;SOREMP:快动眼期睡眠起病


间歇性垂头(IHDs)

到底“IHDs”是怎样的表现呢?不用脑补啦,看两段视频直观感受下不同病因导致的“垂头”吧~~~





[参考文献]

Antelmi E, Plazzi G, Erro R, Tinuper P, Balint B, Liguori R, Bhatia KP.Intermittent head drops: the differential spectrum.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6 Apr;87(4):414-9. 


温馨提醒
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转载不要忘了注明出处哦~~~



神经病学俱乐部 微信号:NeurologyClub
神经病学俱乐部,立足一线临床,服务神经科同行,助力神经病学天天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