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性审视教育实证研究

 澄怀观道 2016-04-25

在科学化诉求和以政策研究为导向的双重影响下,实证研究已然成为多数教育研究者的首要选择。尤其是在讲求“数据挖掘”、“用数据说话”和政策制定寻求数据支撑的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风刮得更甚。严重者,只要选择实证研究,只要有数据,似乎就可视为客观科学,乃至是学术创新,而罔顾实证研究与教育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毫无疑问,实证研究作为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早已被各大人文社会学科所认可和应用,并已取得丰硕成果。然而,基于实际,我们仍需在方法论基础、研究素养和学术评价等三大方面作理性审视。

首先,既有的方法论基础能否支撑教育实证研究的开展。实证研究虽作为一种工具性选择,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内里。众所周知,实证研究肇始于西方,历经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等思潮的“洗涤”,受到“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哲学讨论的“锤炼”,西方学界早已形成实证研究学术共同体,对实证研究的应用以及相应的理论建构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即便如此,西方学界至今仍然还在为“理论—实证”的研究取向展开学术讨论,以便甄别和完善实证研究体系。反观之下,我们似乎擅长于“拿来主义”,而弱于方法论本身的讨论和积淀。在实际中,鲜有针对教育问题的理论维度、教育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问题与实证研究的契合度等前提性问题作出理论回应,便急于展开实证研究。如何在开展教育实证研究之前,形成“教育问题—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实证研究”之间的逻辑链条,是当下开展教育实证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还需提及的是,教育实证研究能否与教育理论创新形成良性互动。研究方法在根本上是服务于学术问题的解决,以推动理论的建构和创新。若此目的未能实现,研究方法就纯粹地沦为一种工具性存在,而失却其本真价值。教育实证研究的核心在于回归教育问题本身,通过对相关材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明晰问题脉络和实质,以促进问题解决和理论发展。然而,鉴于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论的先天不足,我们至今还未形成教育实证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受此影响,多数已开展的教育实证研究似乎是拿着各自收集的材料和数据,各说各话,难以形成对同一教育问题研究的相互支撑、同行评鉴和理论对话,也就难以形成知识积累和理论创新。这显然对教育实证研究和教育研究事业发展均无所裨益。

其次,教育研究群体的实证研究素养能否保证教育实证研究的开展。实证研究有着一套完整且严苛的实施原则和步骤。能否遵循实证研究的原则和步骤决定着研究的合理性和学术性。这集中体现在研究者的实证研究素养上。如上所提及,受制于理论和方法论上的不足,教育研究群体的实证研究素养还有待提高。基于对已有的教育实证研究成果的整体性分析可知,研究者仍弱于研究设计和理论提炼这两大关键环节,以致于诸多研究成果停留于经验总结或者证实(伪)经验的层面,难以对教育问题作深入的学理分析。除此之外,开展教育实证研究必然要面对进入教育现场的“守门员”和“带路人”问题。考虑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运行逻辑,“守门员”和“带路人”一般为各层级的教育管理者。经此,所谓的教育实证研究也常常带有“政治任务”的意味,有时也不可避免难以与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就关键性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尤其是在极为复杂的人情、面子和权力相互交织的社会网络情形下,被调研者常常会采取“随大流”、“迎合研究需要”、“模糊处理”等方式敷衍调研。社会学者翟学伟指出,社会学家自认为,如果依照一套日趋成熟的调查方法去设计问卷,然后认真地确定抽样框进行抽样,实施调查,输入数据,统计运算,就可以得到科学的结论,可没想到的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经常被那些问卷填答人、被访者、信息提供者乃至雇佣的员工们开涮。因此,在拥有教育实证研究的理论素养外,教育研究者还应具备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甄别和收集真正反映问题的材料和数据的能力。

最后,现有的学术评价能否推动教育实证研究的有效开展。虽然从事学术研究是一项追求真理、严肃认真的事业,但诸多教育研究者不得不基于依附于学术评价体系的考虑作出妥协。在以“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学术评价指向和以“科研成果—薪酬奖励”为学术评价架构的当下,实证研究很好地满足了多数教育研究者的科研需求。因为即便开展简单粗糙的实证研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教育问题某个片段、截面乃至零碎的材料和数据,以此完成问题描述和分析,取得所谓的“科研成果”,进而在缺乏教育实证研究学术共同体评鉴的情形下在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中“获利”。就此而言,实证研究似乎成为时下部分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捷径”。然而,教育研究主要是与以“教师—学生”为轴心所构筑的教育体系“打交道”,其内在具有多重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换言之,若要对教育问题开展有效的实证研究,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时段跟踪研究,以获得系统性材料和数据,在“假设—检验”循环递进的过程中得到问题的真解。因此,如何调适学术评价规则与教育实证研究要求之间的矛盾直接关系着研究者的行事方式和研究的有效性。

总之,开展教育实证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科学化的要求。但是,鉴于教育实证研究的总体环境,我们仍然需要在方法论基础、研究素养和学术评价等三方面作审慎的反思。与此同时,还应逐步建立起教育实证研究学术共同体,以便于学术规约和同行评鉴,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实证研究。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从身份到职业: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变迁路径的研究”(14ZZ12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