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推荐】荆学民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发刊词

 钟剑文 2016-10-16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1辑)正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辑由“首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的优秀成果汇编而成,集中反映了我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理论观点,对推进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由本书主编荆学民教授撰写的发刊词,深刻揭示了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鲜明特色和价值追求,特刊于此,以飨读者。


主编:荆学民
副主编:白文刚 苏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发刊词
荆学民


无论现在我们怎样理解和定义政治传播,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政治传播是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政治生活基本的重要活动。或许是由于涉及到“传播”,人们很容易把对政治传播研究的视线聚焦于传媒技术的发展,据此,才有了西方的以大众媒介为核心要素并将其投放于竞选性政治而形成的西方政治传播观;也据此,人们有意无意地就以西方这种政治传播观来评判西方以外的政治传播;进而据此,在中国有很多人不认为中国有政治传播,或认为中国的政治传播不是政治传播。


但是,当我们把思维逻辑倒推到“人是政治的动物”,因政治的“公共性”的“元本质”又意味着“传播”——人的“政治性”与政治的“传播性”二者同一的时候,才是我们思考和研究人类政治传播的逻辑起点。坦率地说,从这里起步,才能把握“政治”和“传播”的精髓,否则,也就是在浮于表面的“政治”和“传播”的皮毛上打转。如此一来,政治传播便不能以现代西方的政治传播为标本,应有更高的视野和更深的锐度来公平地研究政治传播。唯其如此,在现在的中国,研究政治传播才有根基、才有意义,否则,我们岂不都是堂吉诃德战风车?


事实上,从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所依托的“政治”,虽不能像经济奇迹那样以“一花独秀”来标榜,但至少需要我们摒弃固有的偏见来认真审视这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既需要总结以往基于这种政治的政治传播,更需要建构未来更符合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要求的政治传播,以从历史通过现实而走向未来的合力形态,在人类政治文明的体系中不断刷新自己的存在与贡献,这才是现在的中国从上至下、从官到民、从理论界到业界政治传播高温不退的真正原因。


说到现在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因为一拥而上,所以看起来似乎雾里看花一片茫茫。全球政治风雷卷动,中西古今理论丛丛,中国的政治传播实践及理论似乎无所适从。以我观之,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的困境有两大方面。


第一,中国的政治体制独特,若坚守上述那种西方政治传播观,中国就只有政治宣传,还谈不上西方那种意义上的政治传播;但如若超越西方政治传播观,视中国的政治宣传亦为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多态政治中的政治传播,那么,接着而来的困境就是,如何使中国的政治宣传转型为更适合现代政治,尤其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政治的新型政治传播?政治宣传在中国首先是一个具有巨大历史惯性和穿透力的实践问题,其次才是理论问题。因此,“转型”所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绝非诺诺理论研究者所能承受。


第二,理论研究者天然的本性是把研究对象与已有的且认为比较好的样本作比较。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目前就是这样,研究者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与西方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比对、判断、批判。因为面对的政治现实不一样,所以这种比较就只能停留在理念、理论和研究的方法论上。不能直面自己的现实进行原创性的研究,而只用拿来主义进行照搬和比对,这也不能算有错。那我们就聚焦于目前所陷入的方法论困境。众多的眼花缭乱的“方法”我们在此姑且不论,就说对于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具有“标本”地位的“理论与实证”的方法论困境。现在,一个有影响的观点认为:与西方的政治传播研究相比,我们只会空洞的理论研究,而不会西方那种纷繁复杂的实证研究,进而认为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乏善可陈,没有前途。殊不知,对于政治传播来说,首先是通过“玄学”确立核心政治价值观,之后通过“技术”进行着力传播。以美国为例,它的政治建国形式和机制,同时基本完成了它的政治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它的政治传播研究的优势尽显在其“实证”研究上。有美国学者认为,他们是在价值观上没有什么要通过理论论证而完成的事了,无聊,才去“混碗饭吃”去搞实证研究。而我们中国却相反,正是需要“玄学”的理论论证来创造、选择、构建和完成自己核心的政治价值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不是不需要实证研究,而是还没有到最需要的时候,至少我们在效仿各种先进的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时,不要妄自菲薄而忽略最基本的基础研究。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困境很多,任重道远,以上仅举二例论之。走出诸等困境,固然所谓的“策略”很多,但主要还在于明晰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对象、基础、轴心和边界。这里借助于发刊词,仅只表明我们关于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当然,这种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只有在更为自由和广阔的学术场域和学术家园中才有意义。这正是我们筹办这份刊物的初衷。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成立之时,虽不能当时就有如此的时代、学术及理论的自觉,但也着实立足于望眼可及的时代需求。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研究所终于在新时代中国政治传播越来越迅猛的大潮中立足于推力弄潮之地,参与到全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学术大军之中,对中国形态的政治传播研究努力贡献一份力量。


春暖花开,东风劲吹。2015年5月16日,“首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操持召开。论坛部分依托了研究所获批的中国第一个以政治传播为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已有研究成果。领域拓新,选题新颖,内容充盈,学术纯雅,是论坛的写照。


呈现在诸君面前的便是以论坛为基础的研究成果的结集。从更长远的战略考虑,我们决定把之后的研究成果以固定的节奏推进,即连续结集编辑出版,故命名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1辑)。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份展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研究精品的学术刊物。


敬望诸君不嫌茅庐之陋,赐予精品精华。

本文转自中国政治传播研究
本期责编:彭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