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两日:392级台阶

 老苞米的书屋 2016-04-25


 
 
   现在,人们写游记,都喜欢使用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句式——“到了……不能不看……”。举例:“到了北京,不能不看故宫”。以此类推,还有“到了苏州,不能不看拙政园”、“到了杭州,不能不看西湖”,等等。
   我也不能免俗,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到了南京,不能不看中山陵。
   南京不愧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名胜古迹太多,只是我们这次的目标主要是绍兴,南京只能做短暂停留了。
   时间不多,只能去看一些必看的地方了。首选当然是中山陵、总统府和秦淮河了。 

 
   通往中山陵的必经之路,这是一条很宽阔的路,非常干净、整洁。
   如果从城市印象出发(虽然我只是走马观花),南京给我的感觉最好,大气,现代,整洁,很有现代都市的气度。
 
 
   前面有两个穿情侣装的小恋人,一路走一路说笑。看他们身上的双肩包,估计也是出来旅游的。
   在南京买了一本《美色南京》,据书上介绍,中山陵自1926年动工,1929年竣工,陵墓坐落在南京东郊钟山,面积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 
 
 
   这对小情侣挺可爱的,不时地会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
   这天,来中山陵的人很多。人们来这里,不完全是游玩,多是怀着敬仰之情,拜谒一代伟人的陵寝。
   中山陵,在许多人心中,就是一个闪烁着博爱光芒的圣地。
 
 
   进了这个牌坊,就是走进了中山陵。
   在我视野的里,天地骤然变得拥挤了。好像是一刹那,不知道从哪儿来了数不清的游人。
 
 
   这天我们出发的时间不算早,在我们拾级而上的时候,已经有先到的游人已经返回了。
   从石牌坊到祭堂,共有392级台阶。
   392级台阶象征着当时中华民国有入口3亿9千200万。
   这是我见到级数最多的台阶。石阶设计得合理,一点儿不陡峭,每隔一段就有一块缓冲的平台,让游人行走时不会过度劳累。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岩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个金字。
   石牌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一路上,有很多人手持自拍杆,一边走一边自拍。大多数人出游,喜欢在著名景点留影,这可能是“到此一游”的另一种情结吧。
   继续前行,这条墓道的尽头就是陵门。
 
 
   此时,已近中午,天气已经很炎热了,一些人撑起了遮阳伞,或是不由自主地在树阴下行走。
   此次出行,非常幸运,十天里,只有两天是阴雨天,其余的时间堪称风和日丽。一点儿没有打乱我们的计划,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天公作美呀。
 
 
   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匾额上为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是孙中山先生常常引用的词汇,意为君位不为一家所私有。 

 
   392级不是一个令人望而生却的数字。实际上,能完全走下来,也是需要耗费一些体力的。尤其是在炎炎的烈日下向上攀登。
   朋友说了一句挺有深意的话——看中山陵,就是一个爬台阶的过程。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我们拾级而上,像是在一页页地翻阅史书。
 
 
   中山陵碑亭。碑亭高约6米,碑上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镏金大字。
   此时,我已经无法拍一张碑亭全貌的照片了。一些游人或在此拍碑亭,或拍照留念。
 
 
   从这个角度看,你可以知道什么是游人如织了。
   愈接近目标时,地势愈加陡峭。
   前面就是祭堂了,也就是孙中山先生陵寝所在之地。远远望去,祭堂上的字隐约可见。
   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 

 
   孙中山先生已经离开这个世界90年了,至今仍有无数的人追思他的丰功伟业。
   1925年的3月12日的早上,罹患肝癌的孙中山先生在昏迷中低声呼唤“和平、奋斗、救中国……”9时30分,这位“致力国民革命凡40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一代伟人溘然长逝。
  
 
   上上下下的游人,络绎不绝。 

 
   被苍松翠柏环抱的中山陵气象万千。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只要再坚持一下,攀登几十级台阶,就可以到达孙中山先生的祭堂了。
  
 
   祭堂有三个拱门,右面的门为入口,左面的为出口。
   我们从右门进去,瞻仰孙中山先生的坐像。
 
 
 
   祭堂内的瞻仰者很多,但是没有通常的人声鼎沸,很是安静。
   在这样一个庄严肃穆的环境里,人们情不自禁地停止了喧哗,表情庄重。
   祭堂里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高4.6米,形象逼真生动。像座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事迹的浮雕。
   从书上得知,孙中山先生的坐像的作者是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
 
 
   千古一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孙中山先生的功绩彪炳千秋。上下五千年,一直是在封建君主统治下的古老中国,汉朝姓刘,唐朝姓李,宋朝姓赵,明朝姓朱……延续千年的家天下,由孙中山改写了历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先生在完成推翻帝制伟业之后,在中国建立共和体制是他未竟的目标,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李鸿章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一代入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这句话有可能是编剧虚构的,但是颇有道理。
   在
腐朽衰败的清王朝濒临灭亡之际,需要一个掘墓人。
   历史选择了孙中山先生,他以毕生努力,完成了这一使命。他未竟的事业,只能由后来人去实现了。
   作为一个人,孙中山先生已将生命光华释放到极致。
   作为普通人,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对孙中山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历史毕竟是由英雄书写的。
  
 
   我早听说,中山陵原来有孙中山的墓室,里面安放着孙中山的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按书上说,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
汉白玉卧像下面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这次我们来中山陵,却没有机会瞻仰孙中山的墓室。据网上资料说,自从中山陵取消收费后,墓室就不对外开放了。
 
 
   在回去的路上,依然是陆续前来的游人。 

 
   392级台阶,好像一架巨大无比的钢琴上的琴键,正在演奏贝多芬那雄浑的的《英雄交响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