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乳腺癌高峰论坛盛大开幕, 江泽飞教授畅谈会议诸多热点

 渐近故乡时 2016-04-25


  2016乳腺癌高峰论坛今日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二层开幕,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的支持。会议秉承“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宗旨,会议主题是“精准医学、全程管理”。《肿瘤瞭望》记者在现场对会议执行主席江泽飞教授进行了采访。

  


2016乳腺癌高峰论坛召开的背景

  2016年乳腺癌高峰论坛延续了CSCO乳腺癌论坛的风格,但现在参与的学会更多,参与面更广,上午的会议以精准医学、新药研发为主。总体上,论坛结合国际新方向、针对中国实际情况,既有专题报告,又有讨论、辩论,同时希望形成专家共识和意见,讨论2016年中国晚期乳腺癌诊治专家共识,并颁布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共识。从参会情况看,尽管会议对参会人数进行了限制,但现场仍然座位不足,可见大家对本次会议的关注,我们将会尽力提供更好的学术服务。

  

我国乳腺癌防控现状

  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在上升,而治疗越来越规范,相对而言是种可治疗的疾病。宏观情况,例如,我们统计春节后单日入院患者结构,发现预约住院患者占90%以上,外地非京患者占70%以上。有专科特点明确的中心结构比,术前患者占1/3,术后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占1/3,复发转移患者占1/3,这可能只是单一中心的结构比,但是也间接反映了专科预约制度及专科医院所辖地与政府倡导的分级诊疗和医疗分层,这可能是种趋势。但与去年同期的入院结构比相比发现:预约比例越来越多,类别也不太一样,三阴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增多,说明这类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治疗需求较多,更需要专科医疗机构服务。而对于早期病情比较轻、愈后好的患者可能在当地医院或门诊治疗即可。

  

乳腺癌精准医学的热点问题,我国乳腺癌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去年的乳腺癌高峰论坛上,我报告了一些精准医学方面的内容,一年来我们收获、进步都很大,也有一些不足。我今年将要进行的报告题目是“精准医学:新理念与临床实践”,将探讨一年里的成果和不足,并与同行分享该领域大家的共同进步。同时回顾我们团队从1980年代开始,从群体医疗到分类治疗,从个体医疗走向精准医疗的过程。因此整个大会定位为“精准医学、全程管理”。


  精准医学最大的问题是:①在原始治疗阶段有一个预测系统;②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个监控系统;③治疗和监控系统有很好的大数据共享。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做过的数据有分享,在共享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指导其他患者;才能从经验走向循证,从循证走向更好的精准。所以,精准医学所面临的机遇是现今技术条件、科学的发展及社会和政府的重视;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由于预测还不够准确、预测检查也不普及,费用偏高,即便预测准确也存在精准有余、医疗不足的困境,也就是预测到了靶点/通路,但没有相应产品或该产品仅在海外有售而大陆没有。因此,也希望在大会上分享此类信息,同时,会议邀请了工业界做开发的专家及国家审评部门的专家一起讨论该领域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方向。


专家简介

  江泽飞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癌肿瘤科主任,St.Gallen国际乳腺癌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团成员,中国《c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专家组成员、执笔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