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悠久和灿烂的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自清乾隆年间问世后,深受国人喜爱,风靡一时,争相传阅。但著作明显存有十首怀古诗和警幻警语等诸多疑团谜案,读者莫不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困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通过多年探究,发现《红楼梦》根本不是自传说,而是一部曹家说或谓家史说。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十分成功的运用“真事隐”和“假语存”写作手法,以大量“淫邀艳约”的言情吸人眼球,再辅用若干个神话故事作遮掩, 一、 中国的文字狱由来以久,以清朝为甚。“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警幻仙子语),《红楼梦》为什么不能明说或明写呢?清朝康雍乾三朝残酷的文字狱长达133年之久。康熙二年五月,在杭州因《明史辑略》一案,凌迟处斩文人名士七十多人。雍正四年主考官查嗣庭用《诗经》上“维民所止”这一句做考题,被人诬告“雍正无头”全家被杀,亲属流放,连“圣主”、“十全老人”乾隆还查办文字狱一百三十余起,惯用“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等手段,清廷经办的这类“特案”“奇案”不胜枚举,摧残文人名士已达极端,把四亿人民压制得鸦雀无声。曹雪芹所说“实有其事,假借汉唐”,就是出此考虑。《红楼梦》若想流传下来,惟有隐约这一途径可行,曹雪芹在创作时运用了大量地提示性文字。 (一)重要人物的满族发式和服饰 发式和服饰是一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满清入关时,强制推行著名的“雉法令”,对汉人实施血腥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政策,以期摧毁汉人意志达到精神上统治,男丁若想活命必须剃发梳辫。 1、男一号贾宝玉满族的发式和着装 (1)林黛玉目睹贾宝玉的发式。贾宝玉是“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子,红丝结束,共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 (2)史湘云帮助贾宝玉梳理发型。“湘云挡不宝玉央告,只得扶过他的头来,一一梳篦,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 (3)贾宝玉的服饰 2、女总管王熙凤的服饰也是典型满装(第六回)。 刘姥姥为解燃眉之急一进荣国府寻求援助,看见财务总管王熙凤的风采,其中就有服饰的描述。“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二)故事年代就在清朝 《红楼梦》一大谜是故事的年代问题。曹雪芹先自提“无朝代年纪可考”的问题,接着就拿出解套方案。“我师何太痴耶,若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时间、地点、人物是任何一部小说不可或缺的要素, 1、“地陷东南”是帝幸东南的隐说,也可以解译为皇帝进入东南地区。第一回故事刚开始出现的“地陷东南”四个大字使若干红学家和学者感到莫明其妙,而这恰恰是曹雪芹用了谐音法作了时间和时期的交待。史称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一六六一年至一七二二年),是中国封建帝王最为杰出代表之一。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朔漠,和善蒙古;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开放海禁,废止圈地;抗击沙俄,维护尊严等,政绩斐然,首开大清国的盛世。为加快满汉两大民族和解,在政局稳定后,康熙皇帝有六次巡幸江南的壮举。清朝从顺治皇帝起至宣统皇帝止,都城自始至终在北京,杭州、苏州、扬州和金陵(南京)方位处在京城的东南方,所以皇帝到这些地方称为南巡。康熙皇帝分别于一六八四年、一六八九年、一六九九年、一七0三年、一七0五年和一七0七年六次亲临上述地区视察,曹雪芹用“帝幸东南”很妥当。康熙皇帝东南之行既昭示大清国运昌盛、威加四方的时代来临,又了解地方吏治民情,获益甚多。此时也是曹家家业最兴旺的时刻。所以,《红楼梦》的故事是从帝幸东南时写起的。 2、贾政幕友两次点明“本朝”,不言自明是清朝,更是解决年代问题的重中之重(第七十四回)。贾政经宦海浮沉后已名利大灰,渐有隐意,遂在幕友面前以"老学究"自居,闲谈了“恒王”和“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众人听了,都又笑道:这原该如此。只是更可羡者,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可谓‘圣朝无阙事’,唐朝人预先竟说了,竟应在本朝。如今年代方不虚此一句。’贾政点头道:“正是。’”紧接着便有了贾宝玉等人赞美林四娘的诗句。唐朝人预测到本朝的事,结合《红楼梦》内容,这里的两个本朝所指的肯定是清朝。 (三)“炎夏永昼”是暗示清代当时全国的政治形势 “炎夏永昼”是一语双关,这四个大字是出现在第一回,为作当时全国政治形势的交待,也是曹家形势的交代。夏季白天长,冬季白天短,中国的先人懂得这一现象与纬度有直接关系,曹雪芹把日照长夸张为没有黑夜,伏甄士隐午休梦游太虚境。但“炎夏永昼”出现在“帝幸东南”之后,有政治含义,绝对不是《红楼梦》第一代评人脂砚斋所说的“热日无多”。“炎夏永昼”合理或准确的解释为炎是炎黄、夏是华夏,“永昼”首见于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意思是漫长的白天,因此,“炎夏永昼”在《红楼梦》可引伸为当时的中华大地晴空万里,说明全国政治形势一派大好,完全符合康熙皇帝执政期间的实际情况,与雍正皇帝执政期间“暗无天日”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清朝的特殊贡品赫然出现在《红楼梦》 乌进孝呈献给贾珍的物品竟有大清国明列的贡品。封建王朝等级森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特别是贡品目录上标明的,只能进贡,绝对不可自留,更不可以有闹着玩的想法,否则要杀头,甚至要满门抄斩。如贾政对秦可郷棺木用材所言一句“不是一般人可享”。 1、御田胭脂米二石。作者曹雪芹与批书者脂砚斋一唱一和把住脉动,指明出处,御田胭脂米是皇帝专享。脂砚斋在庚辰双行夹批:“在园杂字曾有此说。”现依据查注,刘廷玑《在园杂志》是这样记载的:“浙闽总督范公时隨驾热河,每赐御用食馔,内有朱红色大米饭一种。传旨云:此本无种,其先特产上苑,只一两根,苗穗迵异他禾。乃登剖之,粒如丹砂,遂收其种于御园,今兹广获。其米一岁两熟,衹供御膳。”此位在热河的皇帝恰巧是康熙。 2、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清稗类钞朝贡》举列“吉林岁贡”中清楚写到有“松仁、榛仁、核桃仁、杏仁”;另外同时出现在清“接驾及恭贺万寿进贡物产”的条目中。曹雪芹在这里略微变幻了四者之间顺序,只各减一个“仁”字加上“穰”,肯定是贡品无疑。 3、鲟鳇鱼更是顶尖的敬献贡品。它是分布在清朝发迹地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最大淡水鱼,成鱼可达1000公斤,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此鱼全身是宝,肉鲜味美,骨脆而香,特别是每逢过年,清朝的皇帝和皇后必亲尝,取“连年有余”吉意。 4、蛏干在清朝也是特殊贡品。蛏干是竹蛏的干制品,肉味鲜香,含蛋白质很高,营养丰富。《本草纲目》标明:“蛏生海泥中。长六厘米,大如指,两头开。闽、粤人以田种之,候潮泥沃,谓之蛏田。其内为蛏肠。”《嘉佑本草》谓其“补虚、主冷痢,煮食之,去胸中邪热烦闷,饭后食之与服丹石人相宜。治妇人产后虚损。”这是主供皇宫后妃者食用。 二、 荣国府贾家和江南甄家融为一体是曹家。《红楼梦》里荣国府贾家对应的是曹家,众多读者能体会到,是主流民意,确是不成问题的。江南甄家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则是曹雪芹的“取其事体情理”和“实录其事”。 (一)史上独一无二的大事发生在曹家。如四次接驾、调京治罪 1、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入住曹家。太平盛世之时, 2、铭心刻骨地抄家实录是方寸末乱。封建时代,天大的祸事莫过于皇上龙颜大怒追究责任。御林军手持圣旨,捕人的捕人、查封的查封,鸡飞蛋打,任人宰割。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皇帝下旨查抄曹家。《红楼梦 薛宝琴怀古诗第一首《赤壁怀古》,明讲曹操,代指曹家。东汉末年,赤壁大战风云人物有曹操、孙权、刘备、周瑜、诸葛亮等,第一主角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曹寅也向康熙说过自己是曹操之后,且根正苗红,康熙惊讶不已。这些曹雪芹都是知道的,敦诚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秋作《寄怀曹雪芹霑》诗中有“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已故红学大师周汝昌对此也有考证结果。且看本诗怎么说的,“徒留名姓载空舟”是赤壁之战失败后战船上已无一兵一卒,只有斗大的曹家旗在硝烟弥漫中飘扬。如此看来,何须茫茫然?十首怀古诗中第一首就突出曹姓,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第二次亮出曹家,这一重大举措绝对不是偶然巧合,是匠心独具,刻意安排,体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艺术。 (三)运用典故,牵引出“马同曹”。如用马援的军功隐说曹家功劳大 薛宝琴怀古诗第二首《交趾怀古》,是借马援的赫赫战功,隐说曹家百年为大清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第五回)“如今咱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年”(第十三回)。曹家对大清立下汗马功劳从高祖起有史可查。曹家从家奴到将军,由将军到皇帝身边人,汗马功劳是有史可查的。但功劳又不能明说,只能借《三国演义》中曹操两次梦“三马同槽同食”来引出“马同曹”。马援平定陇西、交趾,老当益壮,病死疆场,马革裹尸,千古传颂,马援无疑是首选。 (四)职业介绍透露玄机,贾家和江南甄家从事工作暗合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 甄家所操何业?书中表明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钦差是奉皇帝命令操办事情;金陵省代指江南省,江南省是1645年清军攻陷金陵时所设。此处金陵是指江宁。体仁院总裁中体与裁有织造之意。另外还有两处贾家的介绍,(1)护官符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2)东安郡王穆莳的对联中“堂前黼黻焕烟霞” 1、贾母与王熙凤说出贾府的秘密是织造府(第四十回)。刘姥姥的到来,贾母很高兴,让她见识见识,说出了秘密。王熙凤说了昨日开库房,看见好些匹银红蝉翼纱,贾母一高兴讲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要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和烟雾一样,所以叫做‘软烟罗’。还讲下列“如今上用的库纱”、“这是如今上用内造的”,还有王熙凤的“这个薄片子还说是内造上用呢?”。贾府的纱与皇家相提了,三个“上用”和两个"内造"秘密是什么呢?上用是皇上用,内造是江宁织造。 2、睛雯在重病中能连夜补好“雀金裘”证明贾府是皇家的织造府。“雀金裘”是皇家的专享,贾府一个下人懂尖端工艺是不可思议的(第五十二回)。《红楼梦》中雀金裘是一件俄罗斯裁缝用孔雀金线织的御寒衣物,光华灿烂。宝玉一次不慎将它烧了一个洞,晚上回来让人修补,结果,街上的“织补匠,能干裁缝”根本不识得,更不敢修补。最后是睛雯在重病中连夜补好。“雀金裘”的珍贵只帝王可享,有资料证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证,王维曾经在一首名诗中描写当时天子接受外国使臣朝拜的情景: “荣禧堂”金匾透露的信息,第三回林黛玉在贾府中堂见一赤金九龙青地金匾“荣禧堂”,
另外, “穆莳没时也”,此王者为皇太子胤礽。林黛玉入贾府还见一副錾银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经考证穆莳是皇太子胤礽(有拙作)。 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曹霑的别名,不见诸于曹氏宗谱,却潜伏在原著中或公开在其它地方 曹雪芹是曹霑别名,如同苏轼有别名叫苏东坡一样。 (一)曹雪芹名字的出现 1、曹雪芹三字第一次出现在《红楼梦》关于作者的证明里。“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2、曹雪芹三字第二次闪亮是最早刊印本由程伟元作的序。“《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3、当时名流要友与曹雪芹有多首诗词唱和。敦诚、敦敏、明义、永忠、张宜泉等名流大腕知曹雪芹其人,是位职业作家,有的还过从甚密,留下许多名作,如敦敏诗序有“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有馀矣”;敦诚诗《访曹雪芹不值》和《寄怀曹雪芹霑》等。 原著中有一段文字明晰表述并很精彩和抢眼,即龄官画蔷。曹雪芹是请明星代言或做广告的开山鼻祖,选择了一位“最佳代言人”龄官,她是一个女明星, 其一、龄官罢演了为迎合元春而特制的节目。元春封为贤德妃后首次探亲,正是载誉归来,衣锦还乡,贾府以最高规格接待。至晚,元妃随宝玉前往宴会大厅,“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自服务。推杯换盏,极尽言欢之际,贾蔷忙命演出开始。“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刚演完了,忽有一太监宣布元春嘉奖龄官礼物,同时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只得依他作了。”元春十分大度,对演出也喜爱,并命令“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加赏。 其二、骄傲的贾宝玉在龄官处也是自讨无趣。贾宝玉是荣国府法定继承人,末来的主人.大观园里一批妙龄少女如众星捧月般围在宝玉身边,眉目有情,演绎了万般风情。在龄官面前少来这一套,言语轻佻请免开尊口,否则,后果自负。“一日,宝玉因各处游的烦腻,便想起《牡丹亭》曲来,自己看了两遍,犹不惬怀,因闻得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有小旦龄官最是唱的好,因着意出角门来找时,只见宝官玉官都在院内,见宝玉来了,都笑嘻嘻的让坐。宝玉因问:“龄官独在那里?”众人都告诉他说:“在他房里呢。”宝玉忙至他房内,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他进来,文风不动。宝玉素习与别的女孩子顽惯了的,只当龄官也同别人一样,因进前来身旁坐下,又陪笑央他起来唱“袅晴丝”一套。不想龄官见他坐下,忙抬身起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此时才发现她就是蔷薇花下划“蔷”字的女明星。 1、 3、再增添十分形象和极具创意表述,此字非“霑” (三)曹雪芹精心设计两处“后人”的潜台词是后辈之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为何在著书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这样伤心欲绝呢?原来《红楼梦》隐写的是一部曹家蒙冤受屈的历史,作者曹雪芹恰恰是他们的后人。原著中当然有两处证据,一是林黛玉同贾宝玉在荣府首次碰面时;另一是薛宝钗同贾宝玉在荣府犁香院零距离亲蜜接触时。且看这两处“后人”设计得天衣无缝一一一 1、林黛玉首见心中的“白马王子”贾宝玉。林黛玉在妈妈贾敏逝世后,走亲戚到外婆家,看见贾宝玉是“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2、薛宝钗在犁香院会晤“快乐男生”贾宝玉。薛宝钗生小病,贾宝玉探望。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如此对人物出场以诗词作介绍在其它名著中是常见不鲜的一种形式。如《三国演义》常用后人有诗为证;《水浒传》则常用有古风一首等。 (四)曹雪芹岂止是他们的"后人"? 用“曹雪芹”三字为别名大有深意,对《红楼梦》文本进行深度解读。 1、曹字是核心价值,是曹霑(曹雪芹)之姓。《红楼梦》里荣国府贾家对应的是曹家,众多读者能体会到,是主流民意,确是不成问题。其中有姓氏隐,如《赤壁怀古》由曹操代曹雪芹家;有大事隐,如四次接驾、调京治罪,惟有曹家;有职业隐,如江南甄家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荣国府贾家与江南甄家融为一体只能是曹家;有名联隐,荣国府正堂御题“荣禧堂”实是康熙帝御笔“萱瑞堂”的隐写,获此殊荣正是曹家。 2、曹雪芹之“雪”不寻常,是薛宝钗之姓。《红楼梦》中用“雪”谐“薛”比比皆是。“护官符”里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特指薛家。另外“雪”谐指薛宝钗是公认的,有专利权。第一是判词“金簪雪里埋”;“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第二是大观园已公开的秘密,地球人都知道。如兴儿妙语“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已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3、“芹”超前介入不容忽视,也是曹霑字芹溪和芹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曹雪芹才高八斗却自谦“芹意”,《红楼梦》中已经打入楔子,“芹”字在第一回就隆重推出。甄士隐同贾雨村高人对白十分精彩,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飞彩凝辉”,贾雨村问:“老先生何兴至此?”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曹霑如此襟怀,特设“芹”之意,读者怎敢拂此盛情,熟视无睹。 4、引人注目地是曹雪芹在《红楼梦》还设计了若干草字辈后人。不是巧合,更不是偶然,玉字辈之后就是草字辈,如贾兰(兰的繁体字是草字头)、贾蓉、贾蔷等,与芹溪、芹圃、雪芹等用名遥相呼应。 综上所述,曹霑自定曹雪芹为别名不是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潜龙在渊,平阳卧虎,交待自已是贾宝玉(原型是曹颙,兴趣者请读拙作)和薛宝钗的爱情结晶,曹霑在“贾(曹)”姓和“薛(雪)”姓中各取一字再加上自身的字“芹溪或芹圃”中有“芹”就形成了该别名,此后,曹雪芹大名在中华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直至今日尚无人能超越。 四、考证重要人物的原型是揭秘红楼唯一通道 《红楼梦》与其它名著有本质区别就是原型问题,在文学史上极为罕见。若没有重要人物的原型之探,豪言读懂读通了文本要么是自吹自擂,要么 (一)贾母的原型。有拙作《贾母原型是曹雪芹曾祖母孙氏》和《贾母可与历史上的孟母岳母齐名》。(略) (二)贾宝玉原型。有拙作《贾宝玉原型是曹顒》、《贾宝玉原型是曹顒有迹可寻》和《请贾宝玉自报学名》(略)。 (三)薛宝钗原型。有拙作《薛宝钗原型是曹雪芹之母》、《薛宝钗原型是曹雪芹之母一一一品临江仙心悟》和《奇女子薛宝钗》(略)。 (四)贾天祥原型是怡亲王允祥。有拙作《恶搞天祥理太偏》(略)。 五、曹雪芹控诉雍正皇帝迫害曹家纯属无端 这首《钟山怀古》如诉如泣, (一)曹家为大清劳苦功也高 3、永载史册的君臣之谊。君臣两人自幼至老互信互赏,臣子绝对忠于主子,主子充分信任臣子,康熙皇帝和曹寅是个奇迹。曹雪芹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幼时的伴读,有君臣之分,更有同学之谊。为康熙皇帝加强皇权充当先锋,在铲除鳌拜时立下大功;在江宁织造任上,极受宠信;另外,肩负着向康熙皇帝定期汇报江南吏治民情的特别任务。康熙皇帝在天下大治、四海升平之时六下江南,由曹寅负责接驾就达四次之多,住进曹家,让天下为之惊叹。当康熙皇帝得知曹寅病入膏肓时,仍派人骑快马从京都送药来。 (二)雍正皇帝的迫害曹家是千古奇冤 1、官宦世家的俭朴生活。 (1)贾政夫妇(生活原型是曹雪芹的祖父祖母)生活很朴素,从摆设上可见一斑。 (2)薛宝钗(生活原型是曹雪芹的母亲)虽生于豪门但不奢华。宝钗之美是自然美,朴素美,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姿容,没有借助一丝丝珠光宝气,这是贾宝玉探视病中薛宝钗的真实形象。“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紬软帘。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另外, 2、为皇家痴忠累积成巨额亏空。荣是接驾,败也是接驾,曹家成千古罕见的冤大头。康熙皇帝四次下塌曹家,是轰动一时的荣耀,也因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红楼梦》第十七回有赵嫫嫫一段话“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可曹家不是一次两次而有四次之多,经济困难可想而知。曹寅临终前果然遗下亏空三十二万两的糊涂账,生前他也很忧郁,怕连累子孙后代,在向皇帝的奏折上也反映过,康熙皇帝在御批上说:“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曹寅过早去世与经济压力有关。关于巨额亏空的原因,《红楼梦》交待为接驾而建造豪华的“宫殿”有直接联系,“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古文里“殿”字的解释 (1)谈话时暗中透露出贾府建筑有“厅殿”。贾雨村和冷子兴对话(第二回)。”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 (2)为迎接元春省亲大兴土木明确建设规格是“正殿”。(第十六回)” (3)元春目睹建成的宫殿和园林后感叹超豪华,投入过大。“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镜”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于是进入行宫。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 3、雍正皇帝最终对曹家重下毒手。雍正一上台,翻脸无情,老皇帝作的孽,让曹氏子孙埋单,于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旨查封曹頫的家产,批捕曹頫。雍正皇帝从开始就对曹頫很厌恶,先是一而再、再而三在公开场合尖锐的批评他,如骂“混帐风俗”、“是个大通家作的”。后发展为“鸡蛋里挑骨头”,对皇家用品的质量进行指控,如“绸薄丝生”、“缎生落色”。怡亲王允祥是分管领导肯定是一本全知,曹頫再胆大,敢同皇帝“玩火”,显然是皇帝在吹毛求疵,找茬子;最后还杀机毕露,罗列三大罪,抄家、批捕,至此,曹家世代的忠心耿耿换来了牢狱之灾。 历史证明所谓的“三宗罪”是信口雌黄,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最好地反面教材 (1)第一宗罪是“政治上与奸党勾结”。曹家与有的王子之间有交往,也有经济上往来,这都是事实,但从末参与政治。雍正当上皇帝后开始怀疑曹家参与康熙未年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定了大不赦地重罪“政治上与奸党勾结”,对曹頫的态度十分严厉,戴上“枷锁”。经长期审讯查无实据,一年后去其枷号,不了了之,直至乾隆帝登基即位,也就是雍正皇帝死后一个月,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1735年)为前员外郎曹頫恢复了名誉。 (3)第三宗罪是“骚扰驿站”。也成为曹家被抄的导火索。曹玺,曹寅任职期间,往来紫禁城向皇帝反应江南吏治民情,沟通满汉民族感情。曹家与驿站联系较密切,为皇家办事。雍正说曹頫欠四百四十三两二钱银子是“骚扰驿站。”四百两与平时开支在几十万两以上相比简直不是钱,又亲自下旨要还,还是一大罪呢?当然这笔小钱立马还掉了。 六、曹雪芹只骂雍正皇帝并不反清,痛骂声充斥全篇 《红楼梦》开骂文字很多,不仅骂得千奇百怪,甚至低级庸俗,不堪入耳。有明骂,有隐骂;有狠骂,有轻骂;有真骂,有假骂;有打鸡骂狗,有指桑骂槐;如骂贾雨村是饿不死野杂种,焦大说宁国府有爬灰养小叔子的,贾政骂宝玉畜生,贾赫骂贾琏混帐,王熙凤骂小道士野牛入的,连德高望重的贾母、王夫人也跟着骂,最后隐隐约约还骂到皇帝身上。原著中多次提“先皇”“今上”, (一)《红楼梦》释放出曹雪芹历史观信息 冷子兴与贾雨村对话重要讯息是“仁者当立”,就是曹雪芹的历史观。(第二回)冷子兴从事经营都中古董行贸易,贾雨村赞他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博识多见的古董商且是冷眼旁观、冷静思考者应知天下大势、知兴衰成败。曹雪芹这个命名应是从《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演化而来,古董商冷子和白发渔樵才是世间一对一的高人,笑看芸芸众生表演人间万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贾雨村呢?心高气傲、躁动不安,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孤身一人,卖字为生,仍不坠青云之志。从吟诗作词、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来看是个饱读经书之人,狂妄狂傲、自命不凡。(暂且不谈其人品质)正如自已所言:“若论时尚之学,可去充数沽名。”接下来他俩一冷一热,一安一动,一静一噪的对话中暗藏玄机若干,暂取一段内容分析:冷子兴见他说得重大,而且动怒,忙请教其端,洗耳恭听。雨村则侃侃而谈:“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等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曹雪芹的历史观清晰亮出,明明白白:即是应运应时,仁者当立,修治天下;恶者上台,扰乱天下。明代?清代?汉人?满人?谁人坐江山,当皇帝不是紧要的事。另外,值得注意,反复多次讲大仁,因为康熙皇帝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康熙皇帝是曹家敬重之人。 (二)没有证据证明曹雪芹反对清朝皇帝或有反清复明倾向 1、曹雪芹家是满州汉正白旗人,在末被抄家前,由包衣(奴隶)起步,几代人前赴后继,出生入死,因军功得到封赏,受清统治者的恩泽,高官厚禄,极受宠信,享尽了世间荣华。康熙对曹家恩重如山,曹家对康熙忠心耿耿。排满?反清?岂不否定了祖宗,反了祖宗。 2、第一回有三段话,值得思考。(1)一僧一道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享一享这荣华富贵。(2)僧人笑道:“携你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乐业。”(3)甄士隐梦中听见一僧一道谈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持了号。这三句话是说石头与神瑛侍者下凡本意是看繁华盛世,享受荣华富贵。后来蒙难,正如二仙所说:“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3、曹雪芹博笕群书,博古通今,没有怀明情结。明代那些事,怎能不知?明代皇帝设锦衣卫,设东厂、西厂,残忍凶暴,荒诞不经,一百多年后又有多少人怀明呢?明太祖朱元璋杀戮功臣;明成祖朱棣与侄儿建文帝争帝位,发生战争,多少战士倒在战场上,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明神宗朱翊君全面否定张居正改革、二十八年隐居深宫,万事不理,坐视后金壮大,养虎为患。崇祯帝朱由检虽競競业业,勤勉勤俭。但心胸狭隘,不务正业,喜制木器。用太监督军,凌迟枉杀抗清名将袁崇焕,自毁长城,令忠臣寒心,众叛亲离,最终吊死煤山,走上不归路,是明亡的掘墓人。 (三)曹雪芹对雍正皇帝的开骂做到不遗余力 1、重新起用贾雨村(脂批、假语存)、张如圭(脂批是张如鬼)之流骂雍正昏庸无道。(第二回)贾雨村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傲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上司寻隙,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张如圭(第三回)是当日同僚一案中参革的一批人。贾雨村靠拉关系恢复旧职后,不仅贪酷,而且继续徇情枉法,草菅人命,变本加厉,乱判葫芦案;害死石呆子等。是骂皇帝用人失察,害国害民。 2、首次介绍薛宝钗之时骂雍正好色成性。(第四回)“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表面上赞皇帝降隆恩,实际上骂皇帝登基后第一桩事只知道广采天下美女做小老婆,是好色之徒。 3、茗烟之语骂雍正不是东西。(第九回)茗烟是宝玉第一得用的,年轻不晓世事,听金荣等欺负宝玉、秦钟,心中大怒,便一头进来找金荣,也不叫金相公了,只叫说:“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 4、北静王相赠宝玉之物骂雍正假仁假义。(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见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相见甚欢,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林黛玉从扬州回来,(第十六回)宝玉好不容易见到,将北静王所赠珍重取出,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皇帝怎么啦?皇帝赠物何等荣耀,王爷、宝玉、贾政、黛玉都不愿收,最后被黛玉仍掉,还说这么一通话。是骂皇帝不仁不义,假仁假义,虚情假意,你的东西谁希罕。 5、元妃省亲之哭骂雍正朝恶政出自皇宫。(第十八回)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全家方心神气定,不免都洋洋喜气盈腮。独贾宝玉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至十五日晚,贾妃省亲入大观园,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更衣后,与贾母、母亲呜咽对泣,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道:“当日即送我到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儿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元春骂得隐喻,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本朝皇帝干得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6、宝、黛、钗咏螃蟹之作骂雍正横行霸道(第三十八回)。(略)。有拙作《恨至深方骂之毒》。 7、薛宝琴怀古诗之隐骂雍正十恶不赦(第五十一回)。(略)。有拙作《白雪红梅薛宝琴是曹雪芹叙述家世、抒愤言志的代言人》。 8、探春之打骂雍正自取其咎。(第七十四回) 9、青州恒王之死骂雍正不学无术(第七十八回)。(略)有拙作《苍天有泪姽婳词》。 国兴文学兴,国强文化强。《红楼梦》的意境美和诗词方面特殊韵味在新时代重新焕发了青春,红学炽热史无前例,无人不为曹雪芹无与伦比地隐说发出由衷地赞叹。一批探求红楼真谛的有志者乐此不疲,在下也如沧海中一粟倾心投入,不唯上,不迷信,不惧责,忠于原著,在举国隆重地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之际,推出拙作《<红楼梦>是一部曹雪芹的家史说》,供君雅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