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青主的传奇中医人生,医术越高用药范围就越小

 博学多思写 2016-04-26


导读

早年我见到一位治疗不孕不育很有名气的医生,她的案头就放一本《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的书很好读,方子疗效也不错,析理透彻,用药精确,所用药物无一峻品,寻常草木在他手中也能出奇制胜。我时常想是不是一个医生的医术越高,用药范围就越小呢?


傅青主的故事


 

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公元1607年)闰六月十九日。在山西阳曲(太原府府治所在地)。一个孩子出生了,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叫傅鼎臣。这就是后来的傅,傅青主。

 

在傅青主出生的时候,当然,和古代众多的名人一样,有着种种传说,版本不同,不多叙述了。他当时读书的成绩简直可以用小神童来形容,当时有人描述傅青主读书的情景,说他“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

 

在二十岁考取了廪生之后,生活向傅青主展开了笑脸,似乎人生的顺境来临了,他在一片赞扬声中继续攻读学问。他的学习兴趣广泛,不仅仅局限在举子业中,似乎经、史等一切学问都在他的涉猎范围之内,以他的那种学习能力,基本上是横扫一切学问。

 

二十二岁那年,傅山也就是傅青主结婚了。妻子张静君出身书香门第,两人诗书相伴,琴瑟相和,无比恩爱。第二年,妻子为傅青主生下了一个儿子傅眉,傅青主一生中唯一的儿子和得力助手。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五年以后,傅青主的妻子张静君病了。此时的傅青主还不懂什么医术,因此只好去请医生,在经过了医生的治疗后,病情并没有好转,张静君在当年就去世了,那一年,傅青主才二十七岁。转眼之间,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就消失了,只剩下了四岁的儿子傅眉。

 

而这才仅仅是悲伤的开始。病魔一个一个地夺去了他的家人的生命,傅青主虽然此时已经学富五车,却无能为力,并因此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却还要经历更大风雨,遭受更大的打击。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文人心中的支柱,大明王朝覆灭了,取而代之来统治自己的居然是些骑着马的外族人。这对傅青主的来说才是无比巨大的真正的打击,甚至他整个一生都没能从这种阴影里走出来。

于是,就在这一年,傅青主三十九岁,他上了五峰山,拜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出家做了道士,并开始学习医学。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个人无法抵抗历史的洪流,傅青主一边寻找反清复明的机会,一边选择用医道济世救人。

50岁左右,回到山西后,傅青主搬到了太原东山脚下的松庄,他在临床中发现,妇女患了病是比较凄惨,尤其是妇科疾病都认为是隐私,所以一般都是不好意思讲,等到病重了,治疗的难度也大多了。在面对这些患者的时候,傅青主的心情是非常难过的,因为他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妻子。为什么治疗妇女疾病的方法如此的少呢?难道妇女就不值得我们去尊重吗?妻子的去世在傅青主的心里到底留下了怎样的创伤我们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出现了几个结果:

 

第一:傅青主从此终生未娶,很多人都劝他再娶个老婆,包括在他后来名动天下以后,有人说,如果你想把妻子这个名分留给张静君,那你还可以再娶个妾嘛,对此他一概加以拒绝,他只是一个人,从二十七岁开始,带着儿子傅眉渡过了一生。

第二:他从此再也没有提起过那段日子,只是在有一次逃难中翻出了妻子曾经绣的一幅佛经,才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怀念妻子的诗:《见内子静君所绣大士经》。

 

见内子静君所绣大士经

 断爱十四年,一身颇潇洒。

岂见绣陀螺,悲怀略牵惹。

即使绣花鸟,木人情已寡。

况为普门经,同作佛事者。

佛恩亦何在?在尔早死也。

留我唯一心,从母逃穷野。

不然尔尚存,患难未能舍。

人生爱妻真,爱亲往往假。

焉知不分神,劳尔尽狗马。

使我免此闲,偷生慈膝下。

第三:本来他一直说自己和佛教有缘,自己还抄写过佛经,结交过许多佛教界朋友,但是在明朝灭亡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出家当道士,而非出家为僧。他怀念妻子时还曾悲愤地写下了“佛恩亦何在?在尔早死也!”这样责问苍天的句子,可见妻子的去世给他的打击有多大,这种打击大到了令他怀疑自己的信仰的地步。

 

第四:从此他开始研究医学,并刻意于妇科,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傅青主女科》,开创妇科论治一代风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