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围发力,用完整证据链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

 神州国土 2016-04-26
外围发力,用完整证据链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
杜继勇 赵宝仓 王鼎

  在查办贿赂案件中,有的犯罪嫌疑人在最初接受讯问时往往拒不开口,给案件侦破带来一定难度。但只要重视证据收集,特别是通过外围发力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进而运用证据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必能成功突破案件。

  2014年6月,我院接到上级院交办的一条案件线索:群众匿名举报时任辖区国税分局局长郭某利用主管企业增值税发票月用量的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没有点出行贿人。我们分析后决定先在外围初查,首先查询郭某的家庭财产状况和他的主要业务往来对象。调查发现,郭某家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但他拥有大笔财产。我们还发现,在郭某任局长期间,辖区内某企业的增值税发票月用量增长迅猛。掌握这些情况后,我们打算同时接触郭某和该企业法定代表人黄某。

  此时却出现了意外情况:郭某已请假一个月,不在家。在案件讨论会上,我们排除了内部人泄密的可能,分析认为可能是前一段时间本市其他检察机关在查处税务系统其他案件时,郭某怕查到自己头上出去躲避了。

  这更证明了郭某存在犯罪嫌疑。我们立即调整初查方案,停止接触郭某、黄某,再次转向外围调查。一是对郭某和黄某的手机数据进行分析,二是对黄某的银行账户进行查询。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发现郭某与黄某不曾有过任何联系。难道两人之间有中间人牵线搭桥?但分析二人手机数据没有任何收获,两人没有共同的手机联系人。另外我们调查了解到,黄某一直在外地。为什么一个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一直在外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到该企业秘密调查,发现企业实际负责人是于某。因此我们认为,于某才是真正的行贿人。

  我们对于某的手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于某在2010年春节和2011年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与郭某有过频繁联系,于某的企业在2010年增值税发票月用量急剧增加。侦查人员查询于某的账户发现:2010年4月、2011年3月每次支出3万元。据此我们认为于某有向郭某行贿的嫌疑。但此时郭某仍在外地,我们决定暂不接触他们,而是固定外围证据,等郭某回来后给他突然袭击。果然,一段时间过后,以为风声已过的郭某回到鹤壁。在郭某家门口守候的侦查人员没等他进家门就将他带到了检察院,另一组人同时将于某带来询问。

  和我们预想的一样,无论问什么,郭某都以“不知道”“不记得”等作答。我们决定以于某为突破口。面对大量证据,经过一番情理法的交锋,于某交代了自己向郭某行贿的犯罪事实。随后我们再次讯问郭某,面对确凿的证据,郭某的心理防线被击溃,如实供述了分两次收受于某共6万元现金的犯罪事实。

  (杜继勇系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